北斗衛星加持!中國載人航天重新整理記錄 神舟十二號6.5小時完成對接

北斗衛星加持!中國載人航天重新整理記錄 神舟十二號6.5小時完成對接

環球時報報道,神舟十二號任務內部人士和空間分析人士週四表示,我國首次載人飛船快速對接的成功,反映了我國自動化技術在空間應用幾十年來的穩健發展。

週四,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F遙12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後,我國首次實現了載人飛船與我國軌道空間站核心艙的自動快速交會對接。

北斗衛星加持!中國載人航天重新整理記錄 神舟十二號6.5小時完成對接

與2016年神舟十一號花了40多個小時與天宮對接相比,新飛船隻花了6個半小時就完成了這一壯舉。新採用的對接能力在5月下旬的天舟2號任務中首次使用,這幫助飛船在8小時內實現了與空間站核心艙的對接。

快速交會對接不僅可以縮短航天員在飛船狹小空間中滯留的時間,減少航天員不必要的體力與精力付出,同時也可以保證一些“時鮮貨”(比如生物製劑等)儘快送達空間站。在安全方面,如果空間站等航天器突遇緊急情況,快速交會對接可以迅速做出反應,向空間站提供各種急需的物資或救助被困的航天員。

北斗衛星加持!中國載人航天重新整理記錄 神舟十二號6.5小時完成對接

《航空知識》雜誌主編王亞楠週四告訴《環球時報》,這一成功也表明我國在空間自動化技術應用和空間跟蹤監測能力方面具有較高水平。

快速對接效能得到了一系列技術突破的支援包括神舟十二號飛船核心子系統的更新,以及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

輔助快速對接的一個新功能是位於空間站後下部的“中途瞄準點”。《環球時報》從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瞭解到,在交會對接之前,它是核心艙和貨船或載人飛船之間的“中轉站”。

透過這一點從四面八方與空間站對接將是最方便快捷的,在此過程中節省時間和推進劑多達40%。

中途瞄準點的引入反映了我國對接能力的進步和信心。CAST的開發者將其比作爬山,目標點是靠近山頂的“匹配點”,透過它,登山者可以調整自己的速度和節奏,直到到達山頂。

北斗衛星加持!中國載人航天重新整理記錄 神舟十二號6.5小時完成對接

《環球時報》從CAST瞭解到,神舟十二號的導航控制(GNC)子系統是另一項關鍵技術進步,這是負責一系列操作的核心子系統。

它使用了之前發射的驗證過的單元,包括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嫦娥五號飛船,同時更新系統功能以適應空間站建設階段更復雜的情況。

我國自主研製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也在每一艘飛船的精確定位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確保了順利、安全的“太空之吻”。

北斗衛星加持!中國載人航天重新整理記錄 神舟十二號6.5小時完成對接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週四告訴《環球時報》,在任務期間,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與北京航天控制中心一起跟蹤和監測中國的航天活動。西安測控中心在喀什、渭南、青島、廈門和和田等10多個地區部署了觀測站,將實時跟蹤在軌航天員在三個月期間的狀態。

該中心已經達到了近地軌道航天器的釐米測量精度,使其能夠精確定位飛船對接和其他操作期間的每一個動作。除了地面控制中心外,我國還派出遠望號測量船在海上執行測控任務。

北斗衛星加持!中國載人航天重新整理記錄 神舟十二號6.5小時完成對接

將航天員的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神舟十二號任務的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種新的應急響應系統,以確保航天員在太空和發射地點都能被救出。據CAST介紹,兩艘神舟飛船和運載火箭被運送到發射場,這意味著神舟十二號有一個備用飛船和一枚火箭用於緊急情況下。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在飛船快速交會對接方面雖然我國取得了巨大飛躍,但是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俄羅斯的聯盟MS-17飛船在2020年只用了3小時3分鐘就完成了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冪談天下/張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