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對於下西洋的執念是中國海權意識的起點

中國的海外貿易在宋朝由於西部陸上絲綢之路被阻隔,不得不開拓新的貿易路線,也因此促使海上絲綢之路得以擴寬,而隨著造船業的發展,海上遠航貿易也變得更加便捷和可行。中國在宋以後對東南亞的影響力也開始變得越發顯著,延至明朝永樂年間,由於明成祖的擴張性國家戰略的執行,中國不僅在傳統的西北和北部地區取得了輝煌的戰略進取,在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不僅實現了對中南半島的傳統壓制,而且收復了漢唐以來對於交趾地區的管轄權。朱棣是個極富戰略性眼光和進取心的帝王,他也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對於海權始終嚮往並惦念著的帝王。不管是徵交趾還是下西洋其戰略意義都是在中國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甚至更遠的地區形成巨大的國家影響力,從永樂朝對交趾地區今越南、呂宋島今菲律賓等地的直接或間接的統治就可見一斑,這實際上是中國對於海權的一次切實且偉大的嘗試,但後期由於明成祖的去世,後繼之人難以維持長久的統治力量,所以在永樂朝積攢的海外影響力被有意識的迅速縮減,國力的萎縮和國家內部傳統勢力的阻遏導致國家戰略無法有效的延續下去,最終以明朝退出交趾地區為標誌,中國的海權事業從此杳無音信,直到幾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在艱難中前行,任重道遠。

——明朝初期以婆羅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朱棣對於下西洋的執念是中國海權意識的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