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個水塘的水永遠抽不幹,專家趕到一看:水下有一座三國大墓

導讀:在三國的歷史中,諸葛亮的美名家喻戶曉,但同樣才華橫溢,身居高位的諸葛瑾卻很少有人知道。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史書記載他“面長似驢”,乃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

諸葛瑾少年時曾經周遊天下,在京城洛陽求學。公元189年,因為母親去世,他不得不回到故鄉“居喪至孝”。不久之後,他的父親太山郡丞諸葛珪也因病去世,諸葛瑾只能帶著兩個弟弟諸葛亮、諸葛均投奔叔父諸葛玄。

江蘇一個水塘的水永遠抽不幹,專家趕到一看:水下有一座三國大墓

公元195年,諸葛玄被朝廷任命為豫章太守,諸葛亮和弟弟跟隨叔父一同前往上任,但作為大哥的諸葛瑾卻沒有一同前去,而是帶著繼母前往江東避禍。剛剛到達江東的諸葛瑾生活無依無靠,只能依靠教書賣字為生,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權的姐夫遇到諸葛瑾,大驚其才,立刻將他推薦給了孫權,從此諸葛瑾才走上仕途,得到了孫權的重用。

諸葛瑾在孫吳政權站穩腳跟之後,為蜀國與吳國的聯合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官職也不斷攀升,公元222年,孫權稱帝建國,諸葛瑾被任命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這也是他人生的巔峰時刻。

江蘇一個水塘的水永遠抽不幹,專家趕到一看:水下有一座三國大墓

諸葛瑾死後,兒子將他葬在今天的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裡鎮河南村塘墩上村,墓為土墩,墓前原分左右兩墩,一為印墩,一為劍墩。史書還有一種記載,說諸葛瑾在江南一共有五座墓,但最後被證實,位於湟裡鎮的古墓是其真身所在。

常州地方誌記載:清朝道光年間,有人在其中一個土墩下挖到一個小玉碑,上書“諸葛瑾(子瑜)”幾個小字。據當地上年紀的村民回憶,在土墩的東北角曾經有一個深不見底的盜洞,向墓中延伸。相傳墓中有機關,曾經有人將水車上的“繩桁”塞進去,都被鍘為兩段。

江蘇一個水塘的水永遠抽不幹,專家趕到一看:水下有一座三國大墓

諸葛瑾的墓葬歷經千年風雨,如今早就面目全非,曾經的盜洞口已經被黃土掩埋。當地村民介紹說,墓葬的封土墩原來非常大,1958年全國大搞建設,修建大運河需要大量的土方,施工方就將墓上的封土挖掉大部分。在挖的過程中,很多文物都被挖出來哄搶一空,直到文物保護單位阻止方歇。

當地縣誌記載,諸葛瑾墓的封土墩在蒲塘河的中央,所以旁邊的村子被稱為“塘墩上村”。諸葛瑾墓最神奇的地方,就在墓葬周圍的水塘中。據記載,1934年,常州地區大旱,很多河流湖泊全都乾涸了,可只有諸葛瑾墓所在的水塘一片水汪汪,土墩照舊傲挺在水中央!

江蘇一個水塘的水永遠抽不幹,專家趕到一看:水下有一座三國大墓

村民為了抗旱,就到水塘中挑水,結果村民驚奇的發現,水塘的水怎麼都挑不完、抽不幹,今天將水全部挑走之後,第二天一早又滿了。當時的考古專家聽說後也趕來檢視,確定水塘下面就是諸葛瑾的大墓。可為什麼水塘的水抽不幹,至今沒人知道是什麼原因。

上世紀八十年代,諸葛瑾墓旁邊建起了一座“北港磚瓦廠”,又開始在古墓旁邊取土,再次挖出不少種類各異的陳磚、古錢、銅鏡、瓷花盆、溫酒器等文物,都被省文物保護單位收藏。如今,諸葛瑾的墓已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北港磚瓦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