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商朝(約前562年—約106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它推翻了夏朝(約為前2070年—約前 1600年)的統治,在歷史的長河裡綿延傳承了將近600年,商王朝在政治制度建設、經濟發展以及文化傳播方面都有著卓越的貢獻,更在中國歷史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1

那麼商朝,它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它本身的社會組織架構是什麼樣的?商朝人們心中所依賴的天命觀是怎樣形成的?而又是什麼樣的天命觀是促使商朝衰落的主要原因呢?

商朝的社會組織結構

相傳商的始祖契,曾經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後其部落受封於商(今商丘南),此後就用“商”來稱其部落。

夏朝末年,隨著商部落勢力的逐漸強大,其勢力範圍也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不斷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並且建立起了強大的部落聯盟。

後因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橫徵暴斂,民眾怨聲載道。於是商湯帶領的部落聯盟在“鳴條之戰”中推翻了夏朝的統治。從此以“商”作為國號,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後屢次遷都,最後定於殷(今河南安陽)地,而改為殷,亦稱為殷商。

殷商(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也是中國第一個有明文記載的朝代。商王朝總共分為三個階段:“先商”“早商”“晚商”。在其不同的階段,商朝的統治結構也以不同的方式展現。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2

商朝初始,社會已經逐漸從遊牧業向農牧業過渡,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農業和畜牧業以及養殖業的發展都比較快,種植作物有黍、稷、麥、稻、桑、麻等多種品類。並且,當時商朝的甲骨文,天文曆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在青銅器的冶煉與製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青銅器司母戊鼎就是其中顯著的代表。

雖然說商朝已經具備了國家的雛形,但從本質上來說,商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因為它的組織結構不是國家形態。

商朝的權力中心是由十個部落結合組成的,也就形成了商朝十大部落聯盟輪流執政的一個部落聯邦政體。

在遠古時期,並沒有國家概念,都屬於部族聯盟。

而這樣的部落也特別多,戰國時期的荀子在《富國篇》中就講過“古有萬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商代是一個十大部族邦聯制共同治理的一種社會構型。

既然商代是一個部落邦聯體,那麼它本身的權力中心應該就是分散的,分散於部族聯盟的貴族統治者身上。各個部族聯盟又因為其各自的信仰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於是就各自的精神世界裡尋求獨特的價值依託。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3

遠古時代,人的意識裡,自然界對於人類而言充滿神秘的色彩,所以總會把自然界裡的某種現象解讀為上天的某種啟示。人對於自然界的崇拜和信仰,也使得人們在自然界裡尋找自己的血緣道統。

因此很多的部族都會在自然界裡尋找一些物種,來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

同時,商朝的天文學也發展到一定的地步,商朝的十大部落全都是用天干十個字來標註的,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據史學家考究,這十個分別代表了每個部落能夠製作獨到的工具,並且以製作這種工具作為一種獨特的自豪感,從而使之成為自己的圖騰,形成各部族的標誌。比如甲部落,“甲”的甲骨文就是畫一個十字。

它表明在部落發生衝突時,用兩根木頭綁在一起,成為一個十字架,用它可以作為一個抵擋之物,後來再在上面覆蓋一層獸皮,這就是“甲”的來源,說明當時“甲”部族很擅於製作盾皮。所以,擅長製作盾皮的部落就以“甲”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4

其他部落也都有其所擅長,也將其作為自己部族的圖騰。

這十大部族兩兩結合,成為了兩合部族,最後成為了五大兩合部族輪流執政的場面。

商湯之後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帝辛即商紂王。

商王朝最終的解體也跟這種輪流執政的制度有關係,這其中難免會有些執政者驕奢淫逸,紙醉金迷,久而久之,就導致了部落之間的內部分化和力量不均衡。

到了晚商時期,五大部族開始逐步分化,變成由甲乙丙丁和庚辛部族掌握權力,最終到了最後一位執政者——商紂王,他把這個部落的中心遷移到自己的本族所在地——朝哥(今河南省淇縣)。這就是商朝的社會基本構型。

商朝人的天命觀

商朝的貴族大都是軍事統治者,他們推翻了夏朝的統治,相信自己是承接天志,商人們相信天命降於自己,自己的信念需要從天地間得到某種的啟示,商人們認為只有自己才是高等的人,而其他地方的人只是蠻夷,屬於未開化狀態,並不是真正的人。商人將商王朝以外的人都稱為羌人。在商王朝的統治期間,商人透過戰爭,大量地俘虜羌人,並且將他們當作奴隸。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5

於是商朝的奴隸制度達到了頂峰。奴隸不僅僅是商人的勞動力,在祭祀的時候,也會被當作祭品

。在遠古時代,祭祀活動特別重要,因為祭祀代表著人和上天的溝通,表達著對於上天的敬畏。

因此,商朝周圍的部落對於商王朝有著極大的仇恨心理,這也是最後周滅商的重要原因。本質上來說,商朝人的天命觀是一種狹隘的種族主義的觀念,它會在自己內在族群裡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但是對於其他部族人來說,則形成了嚴重的壓迫和仇恨,這樣的仇恨到最後也是使商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商朝的衰落

商朝先後經歷了三個階段“先商”“早商”“晚商”。

武丁之後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當權者荒淫無度,社會苦不堪言。最後一位當權者是商紂王,他本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人物,傳說中的商紂王“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是個擁有雄才大志的人。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6

當時他看到國內權貴們的驕奢淫逸,想要改變現狀,所以就厲兵秣馬,在國內進行了改革,獎勵耕戰,大力發展生產,率重兵收服了東夷。並且經營著東南部落,使中原的統一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還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長江流域傳播,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商紂王想要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所以必然的,就會壓制和削弱其他部族的力量,這必然會引起商朝其他貴族的反抗,在連續的開疆拓土、東征西戰中,造成了國內實力的空虛,商王朝的國力也開始漸漸衰退,在商紂王后期,商紂王打壓其他各部族,導致其他各部族的重要人物、領袖人物最終叛離,比如衛子、比干、茸子等等。

最後周武王聯合商周圍的羌人,帶兵數萬,與紂王兵會戰於牧野。因為在商朝貴族那裡得不到支援,又因為奴隸的倒戈,紂王只得倉促應戰,最終大敗,逃回了朝哥,而死於登鹿臺。至此,商王朝在歷史的舞臺上落下帷幕。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7

商朝衰落以後,還遺留一個問題,即天命降於誰的問題。

因為商朝人的天命觀本身就是一種狹隘的種族觀念,不是普世主義的,不能將所有人的力量團結起來。如果天命繼續降於“周人”,那將意味著不屬於“周人”的人依舊屬於被奴役的狀態。

最後周王決定將天命歸於“周王”,雖然將天命的歸屬範圍縮小了,只屬於一個人,但也意味著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存在,這是一種普世主義的價值觀,只有這樣的普世主義,才能將所有的人便於將所有的人統治起來,人民也會心甘情願地臣服於你。

結語:

遠古時期,人們對於上天都有一種敬畏,從而形成了一種天命觀。天命觀是一種精神信仰,是人從內心所獲得的族群認同感。商朝因為“天命降於商人”的天命觀,而備加具有凝聚力和戰鬥力,因而推翻了夏朝的統治。

中國古代天命觀——紂王的改革激進,商朝的最終衰落

圖8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天命觀,促成了他們狹隘的種族主義觀念。最後在商紂王這裡,因為他想要打破原有的部落邦聯制的治理方式,國內權貴的人心渙散,同樣受過壓迫的其他部族共同抵制,奴隸在戰場上的臨陣倒戈,商朝就落幕了。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裡有過這麼一個觀點: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有著“想象共同體”。人們相信故事的力量,想要歸屬於更大的群體裡獲得存在感。商朝狹隘的天命觀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只要建立一種具有普世主義的天命觀,那才能夠聯合更多的人在一起,也才會變得更加強大。

參考文獻:

《中國史綱》

《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