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越來越貴,空門眾僧還理窮人嗎?

自從佛教傳入中原之後,溫和的袈裟下面隱藏著強大的戰鬥力,與儒教道教一路糾纏不息,並日益強大,強大到影響皇權統治,因此,被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四次滅佛。

雖然這四次滅佛,每一次都是以雷霆手段毀壞寺廟與佛像,並要求50歲以下的僧尼還俗,將寺院佔據的大量田產收歸國有,掃蕩得十分徹底。然而,隨著舊帝駕崩新君登基,佛教有如涅槃重生,反而更加興盛,並蔓延到中原大地的各個角落,一發而不可收拾。對於佛教莫名強大的生命力不可謂不服。

信仰越來越貴,空門眾僧還理窮人嗎?

為什麼多朝皇帝要堅決滅佛?

表面上看,佛教只是一個宗教而已,就像精神鴉片,可以讓被壓迫的百姓處於自我麻醉的狀態,只要不斷地奉獻財物與勞力,不斷地念經,就可以謀求一個很好的來世,雖然這個來世到底長什麼樣,誰也沒見過,但是至少有個精神寄託,悲痛的時候有個情緒的宣洩出口,似乎沒什麼不妥。

然而,佛教的教義源自印度,它能翻越恐怖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千辛萬苦地來到中原,不只是為了讓中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麼簡單。佛教的傳播,一路帶著僧律(嚴格的制度)和僧兵(自帶的武裝力量),也就是佛教律法和武裝。

他們更渴望建立凌駕於世俗階層之上的宗教王國,差一點的如羅馬教廷,可以以加冕的名義控制統治者為自己所用,好一些的如吐蕃與古代蒙古的政教合一,佛教高層直接成為整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所有的世俗百姓不同程度地淪為宗教的奴隸。

在這種政教合一的體制下,其精神控制十分殘酷,他們會想方設法地讓你相信:你這輩子所遭受的苦難與不公,正是因為上輩子為非作歹所欠下的債,這就是因果迴圈,必須認命,坦誠接受,並認同這種壓迫的合理性,等你贖清上輩子造的罪孽,潛心向佛,來世就可以脫離苦海,降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至於前世到底是怎麼樣的,來世到底有什麼明證,因果報應的量化標準是什麼?沒有人說得清,更沒有一絲半縷靠譜的例項來驗證這一切。他們所依靠的無非是強大的武裝力量,以及百姓對未知的恐懼。

佛教來自於印度,脫胎於印度教等當地傳統宗教,而印度教誕生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獨特的“種姓制度”,好讓這種殘忍的等級制度披上神秘的宗教外衣,獲得“君權神授”與“生而不等”的天然合法性。

相對於印度教,佛教雖然已經改良,主張“眾生平等”,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是一再地強調業力與因果,並在僧眾之中定下森嚴的等級標準,眾生還怎麼平等?從上輩子到這輩子,再到下輩子都無法平等,就連修煉的成就還各不相同,如佛祖,菩薩,羅漢等。

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後,周武帝在滅佛運動中,毀壞寺廟4萬所,強迫還俗僧尼300多萬人,等同於當時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這些僧尼,大多數為青壯人口,不事生產,也不用納稅,但是其擁有的財富卻十分驚人。

除了各階層的不斷捐贈之外,寺院還有天量的附屬田產與商鋪,甚至還從事民間高利貸,承租寺院田地的百姓雖然不必承擔朝廷的賦稅,但是需要為寺院提供高額的租金,僧尼儼然成為了新的剝削階層,於百姓而言,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

唐武宗曾震怒:很多寺院規模遠勝皇宮;天下之財,佛據十之七八;僧侶從不納稅,朝廷的財政收入損失慘重。而僧尼規模龐大,不事生產,造成田荒民飢,天下不穩。經過一番反佛運動後,朝廷的稅源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穩固了中央集權。

佛教初入中原的時候,寺院所獲得的財產主要用於僧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屬於公共財產。但是隨著寺院的地產、房產、錢財、附屬人口的急劇膨脹,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私有化,於是,寺院經濟與富有僧人形成了一道新的風景線。

隨著寺院財產私有化的不斷加深,僧侶階層終於形成規模,他們是地主階級與統治階級的一部分,成為壓迫百姓的一座隱形大山。積累了大量財富之後,這些養尊處優的高僧們再也不願與底層的普通百姓打交道,紛紛成為權貴與官員的座上賓。正所謂談笑有官商,往來無白丁。

雖說空門是清靜之地,不乏有精通佛法之人,也許真的修出成就也未可知。但是不能否認各類宗教之中泥沙俱下,也會藏汙納垢。多少僧尼披著教派大德的金色外衣,嫌貧愛富,養尊處優,還對教眾威脅恐嚇,甚至毫無廉恥地行苟且之事,竟也不是什麼大秘密。

有時候想想,如今的信仰真可笑,沒錢沒文聘,往往連問道的資格都沒有。信仰越來越貴,成本越來越高,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只得轉而沉迷於網路,畢竟重壓之下,還是需要一個出口用來麻醉自己,逃避現實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