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深是什麼人?董書深的兒子李諮為什麼會被貶官?李諮的兒子是誰

廉吏李諮與繡衣坊

董書深

故城鎮是故城縣舊治,舊時故城鎮有許多牌坊。這些牌坊有木質的,也有石質的,其中有一座專為監察御史李諮立的石質牌坊,叫做繡衣坊。繡衣坊矗立在南門外,其大理石基座,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尚存。

明清時期,讀書人都穿刺繡的衣服,繡衣便成為封建社會讀書人身份的象徵。繡衣坊是古代表彰功德的坊表,專為表彰監察御史而建。早在漢代,即設有“繡衣直指”的執法官職,亦稱“繡衣御史”。為了表示皇帝對監察御史的尊寵,朝廷特頒發繡衣作官服,以後“繡衣”就逐漸演變成為監察御史的別稱。明代,對監察御史實行“位卑權重”的策略。監察御史官階正七品,在巡察分管區域時,手持欽命,身披繡衣,權利之大,連官階高於他的知州、知府與之相見都要下跪。

李諮,故城人,世居城內,字汝弼,號漳南。少從東田先生讀書,東田先生的學風和品格深深影響了他。李諮家貧窮,寄於庵中,專心致志,刻苦攻讀,常通宵達旦。庵中尼姑甚風流,妒恨李諮妨礙她與人私通,便裝鬼夜半恐嚇李諮,以將其嚇走,李諮“屹不為動“。尼一計未成,又生二計。濃妝豔抹勾引李諮,以敗壞其名聲,李諮“峻拒之”。尼三番五次騷擾,使李諮無法專心讀書,被迫“他徙”。

明成化辛丑年(1481年),李諮進士及第。歷任襄陵、益都、丹徒三縣,“皆清白,有惠愛” ,口碑甚佳,深得擁戴。任襄陵縣時,逢“歲飢大疫”,百姓食不果腹,四處逃荒,一時間“村墟到處無春聲,鼠鼪徹夜號空梁。餓殍相望於荒野,遺雉叫呼於周行”。李諮不懼染病,奔走於鄉間,勘察災情,“救百姓於水火”。他拿出自己的俸祿,“作粥市藥”,使萬餘百姓保全了性命。李諮清廉為民的風範,使其政聲大振,擢任湖廣道監察御史。赴任時,襄陵官員、百姓跪於大路送行,“人羅拜,馬不能前”。人們淚流滿面,齊聲高呼:“李大人救了我們的性命,恩人哪!”李諮感慨萬千,灑淚別襄陵。

李諮官湖廣道監察御史,秉公執法,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有案必查,為百姓伸張正義。百姓稱之為包青天再世。

廣東梅州販運私鹽案是一宗官、商、匪相勾結的案子,案情複雜而險危。時,梅州一帶官、商、匪勾結販運私鹽十分猖獗。偷稅逃稅,以假充真,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百姓生活。李諮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勘清案情,恩威並施。他隻身入匪巢,面對面與匪交鋒,曉之以朝廷法度,震懾了不法之徒。李諮的凜然正氣,過人膽識,令不法之徒膽寒,紛紛到府衙自首認罪。李諮對涉案官員、首惡予以嚴懲,穩定了市場秩序,百姓安居樂業,人們無不拍手稱快。

董書深是什麼人?董書深的兒子李諮為什麼會被貶官?李諮的兒子是誰

李諮不懼權勢,秉公處置湖北鄂州知府戚岫巖貪腐案,當地惡勢力與之勾結霸佔田產案。戚某貪汙受賄,橫徵暴斂;當地惡勢力在戚某庇護下,橫行鄉里,霸佔田產。鄂州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騰。李諮將戚某削職入獄,將惡勢力一網打盡,首惡被嚴懲,霸佔的田產全部發還受害人。由於晝夜奔波操勞,李諮病倒。百姓跪於府衙前,千恩萬謝,齊呼:“李大人,包青天再世也!”

致仕後,李諮專心讀書,潛心著述,有《漳南文集》行世。他行善鄉里,樂於助人,因此威望極高。李諮身為高官,清正廉潔,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家無長物,死後家屬竟無力發喪,賴學生孫緒等買棺殯殮。李諮的品德受到鄉鄰讚譽,將其奉祀於鄉賢祠。官方於南門外立繡衣坊一座,以彰其功德。

編輯、攝影:劉榮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