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城費邑的地方,是姬姓一支“朗、費一家親”,為二公子姬戲後人

魯武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姬括,二公子姬戲,三公子稱。魯武公是周公旦長子姬伯禽之後第九任魯國國君,魯國是周禮推廣最好的文化禮儀之邦。向有“立長不立幼”“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所謂“長幼有序,昭穆分明”。

魯武公九年,魯武公帶長子姬括、二公子姬戲朝覲周宣王。周宣王是周武王之後第十一任周王,早年文治武功,有中興跡象,司馬遷的祖宗程伯休甫、仲山甫等等曾經被周宣王重用。晚年糊塗,也是必然,這次他居然特別喜愛魯國二公子姬戲,要廢魯太子姬括,立二公子姬戲,真是莫名其妙。聽說一個人年紀大,腦子有病,不中風算好的,事情弄得很糟糕。

郎城費邑的地方,是姬姓一支“朗、費一家親”,為二公子姬戲後人

名臣仲山甫出來指出利弊,周宣王非得不聽。長子姬括也是自從朝覲宣王,躺著也中槍;二公子姬戲無緣無故獲此殊榮,未知禍福。後來才知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都是身不由己啊!魯武公斃,二公子姬戲繼位,為魯懿公;姬戲不知道理所當然呢,還是受之有愧。也不知道質疑,也沒想過仁讓。也就認為周宣王那個老糊塗將一頂金燦燦的王冠扣給他,以為老暖心了。不同年齡輩分身份地位的交往,貌似的喜歡,擾亂了次序人心。提防周圍的眼光怎麼看?

郎城費邑的地方,是姬姓一支“朗、費一家親”,為二公子姬戲後人

這個魯公子姬括隨父親之後早死,無可深究;姬括之子姬伯御心裡不爽,忿忿不平,憤青之意,敢作敢為。因為按照慣例,他的爸爸是長子繼承,輪到的是他姬伯御,怎麼到了他二叔姬戲那裡當魯國的王。

說一千道一萬,這是誰的錯?是周宣王的錯了不是?整個體制發生了顛覆動搖了……當時,這個青年要發生青年運動了,魯國人深以為然。這個姬伯御除了本地魯國的力量,還有邾國的力量。因為他的祖母是邾武公的女兒。與邾國王族多有往來。邾武公本也以為他家外孫的繼承,將來共謀大業。誰知道竹籃打水一場空。於是裡應外合,邾武公支援姬伯御把二公子姬戲給殺了。自立為王,魯廢公。道理雖然如此,卻大逆不道,別不承認。

郎城費邑的地方,是姬姓一支“朗、費一家親”,為二公子姬戲後人

周宣王惱羞成怒,反了不是。周宣王早年,就是說他在你那個年紀做的大事比你一個憤青強百倍,於是興師問罪。把姬伯御殺了,把邾武公也殺了。在魯國立三公子稱,為魯孝公。在邾國立邾叔術。後來邾叔術讓給了自己侄子,即邾武公的長子夏。即後來的邾文公,邾文公文治武功,頗有業績。邾文公也仁讓自己的叔叔於濫國,仁讓自己的弟弟與小邾國。史家稱“三分邾國”。

在這件事情上,主要原因是周宣王造成的,貌似開始禮崩樂壞。傷害最大的是魯國,信念與事實傷害。邾國三分,值得稱道的是,叔侄互讓周全,兄弟分國,獨立互助。

郎城費邑的地方,是姬姓一支“朗、費一家親”,為二公子姬戲後人

二公子姬戲成了一個悲劇人物。

姬戲生二子。長子旰叔,早卒。次子庈父為魯大夫,生子費伯,城郎居之,地為費邑(今山東魚臺)。子孫因邑為氏,稱為費、郎氏。

郎城費邑為二公子姬戲後人。二公子自己的二公子,他的長子也早卒。

這個二公子姬戲的二公子庈父也了不起,沒有傳承家族與王族的悲劇。自謀一畝三分地,這個一畝三分地就是“郎城費邑”的地方,不圖其大,保全身家性命而已。

他的後人以郎城姓郎,以費邑姓費,子子孫孫,未絕。為重要的郎姓、費姓來源。

郎城費邑的地方,是姬姓一支“朗、費一家親”,為二公子姬戲後人

江山自有才人出。

若無德,寧可才情殆盡。道德經裡面說,六親不和是有的,寵辱皆驚是有的。

司馬遷之五帝本紀有這麼一段“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兇,不用。”

郎城費邑的地方,是姬姓一支“朗、費一家親”,為二公子姬戲後人

丹朱是唐堯長子,為什麼唐堯說兇頑,不可用。這個思想與“長幼有序”是矛盾的。古時候的人為了這個問題糾結了千百年,信不信由你。爺爺喜長孫,父母愛幼子,心性使然,沒有多少道理可講。

最新百家姓排名費姓157位,郎姓234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