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鉅鹿之戰背後的故事

鉅鹿之戰中,項羽僅率數萬楚軍靠著破釜沉舟的勇氣,一舉擊潰了章邯,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項羽也從楚軍的一位偏將走上諸侯盟主的高位。但是秦軍擁有四十萬軍隊,領軍大將章邯,也並不是無能的人,在具體戰略上章邯並沒有多少失誤。項羽憑什麼敢打這樣的戰役,在其他諸侯作壁上觀的時候,只靠自己還打贏了這場戰役。難道僅憑一往無前的勇氣就可以吊打比楚軍多好幾倍的秦軍嗎?調查官透過這段影片來揭開鉅鹿之戰的真相。

詳解鉅鹿之戰背後的故事

首先,秦軍實力並不弱,有人說章邯率領的都是雜牌拼湊起來的軍隊,都是由修建皇陵的刑徒改編而成,但是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一個刑徒或者勞役者,至少是個身強力壯的人。並且長期在工地幹苦力的人,他的體質必然要比普通人強一些,如果身體太差,很可能熬不到工地就死掉了,生存環境再差,溫飽還是可以保證的。

在嚴格軍事管理下的行徒改編成軍隊後,戰鬥力至少要比吃不起飯的農民起義軍要強一些。這就是戰爭前期章邯能率領他們快速消滅陳勝,吳廣。以及剿滅項梁等其它幾支起義軍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章邯殺掉項梁後並沒有持續對剩下的楚軍繼續圍剿,而是轉頭北上去了河北攻打趙國。看到這裡,有的人以事後的眼光。認為章邯犯了大錯,應該繼續追剿項家軍,而不是給項羽留下喘息的時機。

但是我們從章邯的角度考慮問題,當時整個秦國的局勢都比較糜爛,其他地方都有不低於項梁威望的人存在,比如趙國的張耳,陳餘等人。並且章邯的軍隊,在經過長時間的征戰後損耗嚴重,已經沒有實力繼續征戰,急需要修養和補充。所以只能退兵。北上去會和王離的軍團。這也就解釋了章邯,王離會合後,王離率軍隊攻打趙國,而章邯只能在後方負責建立甬道給王離軍隊提供糧草,順帶休養軍隊。

但是同時,南下的王離軍團也並不是一支生力軍,他最先遇到的是劉邦,趙王向楚王求救。而劉邦是楚懷王派去救援趙國的先鋒部隊。劉邦在行軍路上收編了不少,陳勝,吳廣,以及項梁等其它被章邯擊潰的潰兵,實力已經不小。並且王離軍團和劉邦至少經過三次以上的決戰。史記曹相國世家裡面記載。劉邦率軍在成陽這個地方擊破王離軍團。後來又在開封圍困秦軍趙賁,並且擊敗趙賁。後來又在曲遇這個地方擊破秦將楊熊的軍隊,過後劉邦率軍西征。王離率領剩下的部隊會合章邯。

詳解鉅鹿之戰背後的故事

這時候的秦軍雖然表面上形成合力。但是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無力而戰的章邯和王離沒有辦法退兵,因為秦國其它地方,已經沒有可以抵抗起義部隊的軍事力量存在。為了吸引劉邦等其它起義軍隊。只能選擇讓王離率秦國正規軍團圍攻鉅鹿。以逸待勞被動地等待決戰。但是知道秦軍底細的劉邦沒有停留,直接向西進攻咸陽。率先進入關中。

而其餘六國義軍被表面的秦軍主力給破膽,沒有輕舉妄動。都選擇按兵不動。這時期對峙的軍隊包含項羽。經過休養生息的項羽,隨後被楚懷王派到楚軍將領宋義的手下。不滿宋義的想法和作風,項羽火併了宋義。帶著楚軍趕到鉅鹿戰場。

項羽雖然是個猛將,但絕對不是庸才。在面對秦軍主力時,項羽剛開始並沒有直接進攻。而是先派英布率兩萬軍隊攻擊秦國的甬道,以阻擊秦軍糧道作為試探的手段。在英布大獲全勝後,項羽摸清了秦軍的底細。一支連自己的糧道都維護不了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在心裡有數的情況下,集合自己的所有部隊,全力進攻王離軍團。

在這一時期,章邯的後臺丞相李斯被趙高誅殺,章邯有了兔死狐悲的想法。不會也不敢把自己的全部實力壓在這場戰役中。開始變得畏首畏尾。在王離軍團糧道被斷後,章邯並沒有盡全力救助。而其他諸侯國也都看明白了局勢,所以六國軍隊一起配合項羽圍攻剩下的王離軍團。

項羽以經過休養的生力軍攻打一支疲憊並且捱餓的軍隊,結果也就很明顯。

所以鉅鹿之戰項羽的獲勝,雖然也有項羽的勇氣和魄力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秦軍此時經過不斷的消耗,並且在劉邦軍隊的打擊下已經是不堪一擊,加上章邯的保守戰略,被項羽乘虛而入。不但虜獲了王離,幾個月後又招降了章邯的全部軍團。

但是項羽的實力實在稱不上強大。首先項羽沒有整編章邯的軍隊,而是全部坑殺,而後放火燒燬咸陽,無緣無故地得罪秦國百姓。而其他六國都有起義軍存在,項羽只能保持對某一單獨勢力的強勢,但卻沒有絕對的優勢,所以最後獲勝的項羽只能採取分封制。並不是項羽不想統一其它國家,而是實力不允許。

經過秦始皇的統一後,天下已經有了一統的概念,項羽自己也有過取代秦始皇的豪言壯語,所以不是項羽不想,而是不能。作為諸侯的盟主,一旦有了統一的舉動,面對的肯定是其他諸侯國一致圍攻,但是劉邦不一樣。之所以劉邦有底氣,在僅僅幾年後就東出與項羽爭霸。就在於他在鉅鹿之戰中,瞭解了楚軍的實力,尤其在得到漢中和關中的資源整合後,明白自己的實力,不次於項羽。所以,鉅鹿之戰不僅造就了項羽這個西楚霸王。也讓劉邦擁有了和項羽爭霸天下的雄心和資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