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何不提前通知德國,協同作戰不是更好嗎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海軍軍事基地。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國恥演說”,美國全面對日開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從二戰結果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使得美國順理成章地加入了盟軍集團,這也最終導致了軸心國集團的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前,卻並沒有向作為盟友的德國透露半點資訊。這也使得希特勒在聽說珍珠港的訊息後,忍不住破口大罵。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何不提前通知德國,協同作戰不是更好嗎

(羅斯福舊照)

那麼,日本在行動之前,為什麼沒有提前知會盟友德國一聲呢?如果提前告訴盟友,盟友不是就會配合日本的行動嗎?

一、日本沒有義務告知德國。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國代表在柏林簽署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從而正式成立了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從條約中的情況來看,德意日三國屬於平等關係,三國的戰略方針也具有主觀獨立性。單就這一層面來說,日本策動的戰爭計劃,並沒有義務告與德國知曉。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何不提前通知德國,協同作戰不是更好嗎

(德意日三國同盟漫畫)

二、日本告知德國不符合自身利益。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日德結盟的初衷,實際上都是為了擴大自身的利益。對於希特勒來說,德國在一戰中,因為兩線作戰而導致失敗的教訓,還歷歷在目。換句話說,在希特勒還沒有徵服西歐之前,他是絕對不希望同蘇聯開戰的。

儘管蘇聯當時正值動亂,但卻依然是一顆定時炸彈。德國想要更好地征服西歐,就必須找到一個能牽制住蘇聯的力量。就整個遠東地區來說,也只有日本才具有那樣的能力。

另外,德國要想完成稱霸世界的目標,就必須要擊敗美國這樣一個潛在的敵人。在軸心國的勢力劃分中,太平洋區域之所以被劃分給了日本,就是因為德國希望藉助日本的海軍力量,來牽制美國。

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德國聯手日本,的確是當時的最佳選擇。

而對於日本來說,由於在中國戰場中陷入膠著,且美國又開始逐步減少了對日本的資源出口。這也就意味著日本必須要“以戰養戰”,出兵掠奪資源。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軍方實際上一早就擬定了“北上”和“南下”兩條計劃。在日本看來,假如選擇“北上”,有德國在西面配合進攻蘇聯,那麼日本和德國是完全有能力瓜分高加索地區豐富資源的。

而如果選擇“南下”,德國在歐洲戰場中對英法荷等國的壓制,同樣會使得日本能夠更輕鬆地將西方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納入手中。

因此,對於日本來說,德國也同樣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不過,由於美國還在東南亞有著大片的殖民地,因此日本想要徹底佔領東南亞,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就必然會觸犯美國的利益。而這一點,也最終導致了日本先下手為強,策劃了珍珠港偷襲事件。

在日本看來,將美國這個龐然大物拉入戰爭當中,對於軸心國集團,是很有風險的,起碼德國肯定是會派出外交官與日本進行交涉商議的。

這樣一來,事情就可能變得麻煩,而計劃的機密性也有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出於這樣的考慮,日本最終並沒有將這個計劃告知德國。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何不提前通知德國,協同作戰不是更好嗎

(諾門罕戰爭)

三、日德兩國互不信任。

日本與德國都是驕傲的民族,雖然由於利益關係,暫時走到了一起,但實際上卻是互相不服氣的。從當時的一些事件來看,日本與德國缺乏溝通的情況,顯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1939年,當日本準備為“北上”踩點探路,在諾門罕與蘇聯軍隊激戰時,德國卻猛不丁地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件事對當時正在與德國秘密商談結盟計劃的日本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傷害。

在1941年4月日本與蘇聯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後,作為日本盟友的德國,卻在沒有攻下英國,並且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於1941年5月對蘇聯發起了閃電入侵。

就這兩件事來看,德國人完全就是隨心所欲,根本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裡。因此,當日本最終確定要執行“南下”計劃時,他們也不會去通知德國自己的行動。

值得一說的是,希特勒在短暫地憤怒後,很快就發現了日本偷襲美國的積極意義。日本的行動雖說魯莽,但卻也拖住了蠢蠢欲動的美國。這樣一來,德國就有更多時間,專心致志地對付蘇聯了。

不過,由於美國奉行了“先歐後亞”的策略,德國人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而日本與德國只顧自身的利益,各自為戰的行為,也最終使得他們在二戰中戰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