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火槍製造國,靠鐵炮統一日本,為何卻又極力限制火器發展

1542年,一艘從澳門開往寧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大風吹到了日本九州的種子島。史料記載:“內有兩人手執‘鐵炮’試之,果然異於凡響”。大名們一面花重金從葡萄牙人手中購買鐵炮,一面又絞盡腦汁地仿製,從此日本邁入熱兵器時代。

亞洲最大火槍製造國,靠鐵炮統一日本,為何卻又極力限制火器發展

鐵炮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日本傳統的軍事戰術。在此之前,騎兵一直是戰場的絕對主宰,然而在1575年的長筱大戰之後,騎兵迅速被鐵炮兵取代。交戰雙方分別是織田信長的鐵炮兵和武田信賴的精銳赤備騎兵。

鐵炮兵最大的劣勢就是射速慢和防禦力低,為此織田信長讓3000名鐵炮手排成三排,一排射擊、一排傳遞、一排裝彈,從而大大提高了鐵炮的射速。同時又在部隊外圍又設定了三層木柵欄和大量長槍手以抵禦騎兵的衝擊。

亞洲最大火槍製造國,靠鐵炮統一日本,為何卻又極力限制火器發展

武田家世代經營的騎兵精銳——赤備雖然在此戰中表現上乘,連續突破了兩道木柵欄,但是最終還是被鐵炮擋在了第三道木柵欄之外。武田信賴的失敗標誌著鐵炮兵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而織田信長統一日本的程序也因鐵炮的出現被大大加速,後來的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更是重視鐵炮在戰場上的決定性作用。

鐵炮之所以能夠在日本迅速普及開來,一方面是大名之間的互相攻伐,強盛者擴張勢力需要先進的武器支援,弱小者為了自保更需要仰仗武力的力量,所以各方都不計代價搶購和製造鐵炮。

亞洲最大火槍製造國,靠鐵炮統一日本,為何卻又極力限制火器發展

另一方面,鐵炮最大的優勢並不在於威力強大,而是操作簡單、易於學習。一支由農民組成的部隊只需幾個月的訓練就能夠上陣作戰,戰鬥力甚至還高於職業武士。鐵炮的價格雖然昂貴,但同從小培養一位武士的花費比起來,卻又顯得微不足道。

群雄逐鹿的混亂狀態也極大地促進了制炮工藝的發展,日本工匠不僅很快吸收了歐洲的技術,還對鐵炮做了大量改良,比如加裝防水罩後可在雨天使用。到了16世紀末,日本已經成為東亞火槍製造國。

亞洲最大火槍製造國,靠鐵炮統一日本,為何卻又極力限制火器發展

然而在德川家康完成了對日本的完全掌控後,鐵炮卻被武士們無情地拋棄,即便歐洲更先進的燧發槍被引進到日本,也沒有激起幕府的半點興趣。武士們專心訓練格鬥刺殺,工匠們日復一日的打製刀劍和盔甲,幕府軍隊又回到了冷兵器時代。

1588年,豐成秀吉出臺了“刀狩令”,禁止民間私藏鐵炮和刀具。德川幕府時代,僅有長浜和泉水兩地可以生產鐵炮,交易也必須需得到幕府的批准才行。1637年爆發的島原之戰中,裝備鐵炮的農民起義軍給幕府軍制造了嚴重的傷亡,迫使其不得不借助荷蘭人的力量鎮壓。此後德川幕府對鐵炮實行了更嚴格的禁令。

亞洲最大火槍製造國,靠鐵炮統一日本,為何卻又極力限制火器發展

不過鐵炮最大的影響是改變了日本的社會結構和等級秩序。一個農民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擊殺受過多年嚴格訓練的武士。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歐洲的騎士身上,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的武士階層將火器鄙視為“下等人的武器”,兩者的矛盾完全無法調和。

對於幕府而言,武士是維繫其統治的根基,決不允許任何人向封建秩序和尊卑關係發起挑戰。幕府一方面限制武士使用鐵炮,另一方面逐步將鐵炮收歸國營。從17世紀開始,德川幕府又進一步禁止了外國人的貿易和傳教活動。進入閉關鎖國狀態後,日本火器的發展隨即進入停滯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