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課173丨做事把握本質,循道而行,才能長久

荀子日課173丨做事把握本質,循道而行,才能長久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173講。歡迎留言交流。

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徵: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

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後,年穀復孰,而陳積有餘。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

故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伐其本,竭其源,而並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惡也,則其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以國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謂至貪,是愚主之極也。將以求富而喪其國,將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是無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覺矣。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荀子·富國篇第十》19)

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徵: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

觀察一個國家的強弱貧富有一定的徵兆:君主不崇尚禮義,兵力就衰弱;君主不愛護民眾,兵力就衰弱;禁止與允許都不講信用,兵力就衰弱;獎賞不厚重,兵力就衰弱;將帥無能,兵力就衰弱。

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君主好大喜功,國家就貧窮;君主喜歡財利,國家就貧窮;官吏眾多,國家就貧窮;工人商人眾多,國家就貧窮;沒有規章制度,國家就貧窮。民眾貧窮,君主就貧窮;民眾富裕,君主就富裕。

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

田野鄉村,是財之本;貨倉糧倉,是財之末。百姓不失農時、生產有條不紊,這是錢財的源頭;按照等級徵收賦稅和國庫,是錢財的支流。窌(jiào),同窖。

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所以英明的君主必定謹慎地順應節氣變化,節流開源,時時慎重考慮這些問題,使天下的財富綽綽有餘,君主也就不再擔憂財物不夠。像這樣,上下都富足,財物多得沒地方儲藏,這是懂得治國大計的。

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後,年穀復孰,而陳積有餘。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

所以夏禹時碰上了十年水災,商湯時遇到了七年旱災,但天下並沒有飢餓之人;十年以後,穀物又豐收了,而舊有的儲備糧還有剩餘。這並沒有其他的緣故,是因為他們懂得本和末、源和流的關係。

故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伐其本,竭其源,而並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惡也,則其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所以,田野荒蕪而國家的糧倉充實,百姓家裡空空蕩蕩而國庫滿滿的,這是說國家垮了。斷絕了根本,枯竭了源頭,把財物都歸併到國庫中,然而君主、宰相還不知道這是壞事,垮臺滅亡也就不遠了。

以國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謂至貪,是愚主之極也。將以求富而喪其國,將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是無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覺矣。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拿整個國家來供養他,結果還是國滅身亡,這就是貪婪到極點,是最昏庸的君主。想要求得富裕反而喪失了國家,想要求得利益反而毀了自己,古時候有很多國家,現在只剩下十幾個了,這沒有其他原因,原因是一樣的。為人君者,可以醒悟了。百里見方的小國,也能夠獨立存在。楊倞注曰:

此言無道則雖大必至滅亡,有道則雖小足以獨立。

國家之富強與否,關鍵在於國君是否懂得國家的富強之道,知道本與末、源與流之所在。同樣道理,是否能把握本質,循道而行,也是決定能否成事的關鍵。正如《大學》所言: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日課004丨做事有先後次序,讓人生活得明白)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家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荀子日課》《家塾教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溫故知新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