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稱:這是您的兒子

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範見留題。——王惲

名垂青史之人是被所有歷史見證人所認可的,他們在歷史中留下無人可磨滅的貢獻。剛正不阿的文天祥,不畏權貴的岳飛,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他們都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人物,前兩位雖沒有善終,但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裡。

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稱:這是您的兒子

包拯是出名的清官,不畏權貴不為功名利祿,一生心懷百姓,為弱小無依之人維護難能可貴的公平。在那個封建傳統的社會制度下,顛倒黑白之事常有,仗勢欺人之事也常有。包拯在自己六十大壽時,哀嘆惋惜此生無後,兒媳這時帶著一幼子匆匆前來,聲稱這是包拯的兒子。

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稱:這是您的兒子

包青天的家事

包拯一生中有三位女人,兩位正妻和一個妾。第一任的妻子李氏,因為身體不好,嫁給包拯沒多久便因病去世,連個孩子也沒留下。古代子嗣是非常重要的,包拯便迎娶第二任妻子董氏,董氏從孃家帶過來的丫鬟孫氏,最終成為包拯的小妾。董氏與包拯成婚之後,給他生育一個兒子名叫包繶。包拯十分寵愛這個來之不易的長子,全心全意的教導他。孩子從小便受父親影響,官場之事也有所耳聞,從小也被包拯教育的剛正不阿,嫉惡如仇。

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稱:這是您的兒子

包繶沒辜負父親的苦心教導,年少有為,二十歲時就被委任為潭州通判。官職下達不久後,又迎娶當朝宰相的外孫女崔氏,這個大靠山可保他的錦繡前程,情場官場得意,其自身的才華加之家中的庇護,包繶假以時日便可青雲直上,前途不可限量。兒孫盡去

包繶與崔氏結婚後又得一兒子,這是包家的長孫,全包家人都對這個孩子寄予厚望,取名為包文輔。這本是大大的喜事,他們承擔著包拯所有的愛,這是他唯一的兒子和孫子,包家獨苗。但包繶卻在婚後第二年因病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災難,讓包拯一下就蒼老許多。

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稱:這是您的兒子

誰知禍不單行,兒子去世後沒幾年,五歲的獨孫包文輔也夭折離世,這真真是要滅包家之後。這滅頂的災難讓包氏夫婦陷入無盡的自責與悲傷中,造化弄人,誰曾想轉眼間,一兒一孫就先走一步。心如刀絞的包家夫妻卻還替別人謀劃,他們的兒媳崔氏本是名門閨秀,按著她的出身完全可以再嫁一戶好人家,這個善良的孩子可不能被他們耽誤,便勸說她回家。

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稱:這是您的兒子

崔氏是個孝順公婆知書達理的好兒媳,包家剛剛遭受如此大的災難,若她也離開誰替這對老夫妻養老送終,她實在於心不忍。而且平時包家夫婦二人待她不薄,將她當親女兒對待,如今怎能撇下他們自己離開?崔氏選擇留下來照顧二老,終生再不改嫁。遲到的獨苗

包拯六十歲的時候辦了一場壽宴,本該是舉家歡慶之時,兒孫在他膝下承歡的好光景,可這個遲暮之歲的老人膝下再無一兒一女,這讓他十分的難過,悲嘆惋惜自己沒有後代,賓客們聽之也非常的難過。這時兒媳崔氏卻突然說出令所有人都震驚不已的話,包拯還有一個流落在外的兒子。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這是您的兒子。

包拯在60大壽上,感嘆自己無後,兒媳抱來一孩子稱:這是您的兒子

這個孩子是已被趕出府的小妾孫氏所生,流落在外的孫氏後來發現自己懷有身孕,原想回鄉投靠孃家,卻無奈家鄉早已無人,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將此事告知給兒媳崔氏。崔氏知此事重大,為不讓包拯空歡喜一場,暗中將孫氏安養於一座老房子中,產下一名男嬰。兒媳將這件事告訴包拯後,包拯見自己這流落在外的孩子十分高興,給他取名為包誕,悉心教導,四年後包拯去世。包誕深受宋仁宗喜愛,有意培養為朝廷重官,最後他成為如父親一般的人。結語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包拯能不隨汙濁大流,一心為民,心懷天下實在難能可貴,可如此善良之人卻並未多福多子,實在讓人有些許嘆息。

參考資料:周敦頤《愛蓮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