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秦穆公三十五年,秦晉彭衙之戰爆發。

時間:公元前625年春季

地點:彭衙(在今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

秦軍兵力:兵車四百乘

晉軍兵力:不詳

指揮官:

1。秦主帥孟明視,副帥百乙丙,西乞術。

2。晉襄公親征,先且居為中軍將統率全軍,趙衰為中軍佐輔助。王官無地為先且居駕御戰車,狐鞫居為車右,再加上一個搶戲人物狼瞫(音沈)。

戰爭原因:

兩年前,秦晉爆發崤之戰,晉國在崤山設伏,全殲三萬秦軍,只有孟明視等三帥逃出生天,所以秦國立志報仇,兩年後大舉攻打河西地區的彭衙。

戰爭結果:

晉將狼瞫帶領所部敢死隊直衝秦陣,力戰而死;晉國大兵隨後掩殺,秦軍大敗,一路丟盔棄甲,損失兵器戰車無數。而晉人在繳獲了這些戰略物資後,紛紛嘲笑秦國這次所興的兵是“拜賜之師”。因當年孟明視等人逃離晉國時,曾表示三年後要來拜謝不殺之恩,瞧,這不就專程來給晉國送上厚禮了嗎?

這年冬天,晉、宋、鄭、陳諸國又合兵伐秦,奪取了汪(今陝西澄城)和彭衙二邑,至此,晉人已越過河西侵入到了秦東的洛水流域。秦國偷雞不成蝕把米,復仇不成反蒙羞,丟死人也。

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而孟明視三次敗在晉國的手裡,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常敗將軍。秦國的老本都快被他輸光了,這次秦穆公還不讓他死翹翹?然而,穆公卻仍無半點責備他的意思,反而繼續讓他執掌兵權,委以重任。孟明羞愧難當,萬分感動,於是增修國政,重施於民,散盡家財,撫卹烈屬,每日操演軍士,勉以忠義。秦國朝野於是呈現了空前的團結,他們就像一隻被壓緊的彈簧,暗暗積蓄著自己的力量。晉國的元老級人物趙衰也感受到了秦人的強大氣場,開會的時候鄭重表示:“秦軍如果再一次前來,我們一定要避開它。《詩》說:‘懷念著你的先祖,修明你的德行。’孟明想到這二句詩了,所以他進一步修明了德行,而且從此自強不息,堅持不懈,這樣的人太可怕,我們是打不過他的!”

彭衙之戰,秦軍為什麼又敗在晉軍手裡呢?道理很簡單,兵比人家少,才四百乘,而城濮之戰時晉國的三軍已經有七百乘了,到後來晉國增加到了五軍,其軍隊恐怕已經超過了千乘。秦晉實力懸殊,勝負自無懸念,這也是秦穆公不責罰孟明視的最大原因。

但是,穆公和孟明並沒有因此灰心,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們的鬥志。秦晉之間確實有兵力差距,而且短期無法追平,但戰爭勝負有很多要素,這並不意味著秦軍就一定打不過晉軍了。因此他們臥薪嚐膽又精心準備了一年,訓練出一支精兵,然後,再戰!

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公元前624年5月,孟明視再次請求攻打晉國,並希望穆公能親自督戰,孟明當著文武百官發誓道:“若今次不能雪恥,誓不生還。”

年邁的穆公答應了孟明的請求,並道:“寡人凡三見敗於晉矣。若再無功,寡人亦無面返國也。”

於是,秦穆公起傾國之兵五百乘,由蒲津關而出,攻打晉國。秦軍渡過黃河以後,孟明就下令焚燬全部的船隻,穆公問孟明道:“元帥為何焚舟?”

孟明視答道:“此番伐晉,不勝無歸,所以我燒燬渡船,自覺後路,以示誓死克敵,有進無退!”說這句話的時候,孟明視絕對想不到,四百多年後天下無敵的大秦軍隊竟也是亡於這“破釜沉舟”,歷史就這樣轉了一個大圈,給秦人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秦國計程車兵們聽了主帥的豪言壯語,群情激昂,他們齊聲高歌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日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日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無衣》選自《詩經:秦風》,翻譯過來就是: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準備!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鎧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線!

這,就是秦國士兵真正的強大之處,他們沒有楚國人的那些充足的後勤補給和強大的武器裝備,也沒有晉國人的那些精妙的戰術謀略和豐富的兵源基礎,但是他們擁有一顆勇敢的心,他們永不放棄,他們永不言敗,他們為了理想為了國家可以拋頭顱灑熱血,這種精神就叫做自強不息。中華民族能夠歷經苦難成長至此,老秦人基因的作用應該不小。

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就這樣,這些同仇敵愾的秦國士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黃河,直接攻入晉國本土,沒幾天工夫,就攻陷了晉國的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鄗(音郊)地,在秦國的哀兵面前,晉襄公果斷作出決策,命所有晉軍退守城池,採取不抵抗政策,任由秦軍在自己的國土上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現在秦國人已經瘋了,看來不贏一回決不罷休,而晉國雖然強大,但也經不住年年跟這兇鄰拼,耗不起啊。等到兩敗俱傷,只會讓楚國漁翁得利。所以,乾脆就讓他們一次,平息秦人心中的那口怨氣。

不管怎麼說,孟明視終於實踐了三年前他“三年之內,拜君之賜”的誓言。秦軍在晉國的地盤上縱橫馳騁、耀武揚威了一番,然後從茅津渡過黃河進入南岸崤陵故地,他們決定在這裡掩埋在崤之戰中戰死的三萬秦軍將士,為他們舉行一個遲來的葬禮。當年秦軍在千里之外全軍覆沒,自然是無人替他們收屍,只能任由他們暴屍荒野,亡魂無歸。

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於是,孟明視又回到了這個傷心地。

三年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痛苦與糾結,他沒有一天不在噩夢中驚醒,也沒有一天不在期待著為這三萬將士報仇雪恨。三年了,總算被他等到了。

三年了,三年前秦軍將士們的悽慘哀號與痛苦呻吟彷彿還在他耳邊縈繞,而三年後古道里秦軍將士的累累白骨和滲入草根黃土中的點點血痕歷歷在目,這些無名的戰士,就這麼淒涼的長眠在這個幽靜的山谷裡,等待著他們的親人來為他們收拾骸骨。

三年了,他們終於來了,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辛苦與執著,總算沒有白費。

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在默默的悼念著自己的戰友,這是生者與亡者的一次心靈交匯,此時此刻,崤陵的山水作證,我們秦國人絕對不會讓這樣的慘劇再次發生,歷史,絕對不會重演。

沒有人發令,大家開始自發的在山谷裡四處收檢屍骨,就在崤陵的山坡上為犧牲的將士們堆土立墳,宰牛殺馬,舉行葬禮。

秦穆公穿上白色的喪服,親自祭奠,他跪在地上,一面灑酒,一面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孟明諸將伏地不能起,三軍將士亦齊聲慟哭,哀聲遍野。

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三年來所有的悲痛,都化作了這一刻的淚水,因為他們明白,無論他們打了多大的勝仗,也無法換回這三萬將士的生命了。

這時候,幽靜的山谷突然下起瓢潑大雨來,彷彿上天也在為之落淚。

大雨下了三天三夜,而這場祭奠儀式也舉行了足足三天三夜,直到第三天,穆公才宣佈班師回國,而秦晉之間恩恩怨怨,總算暫時告了一個段落。

兩千六百多年後,在公元1993年的3月份,中國的考古學家們在崤山附近發現了一處超大的秦人墓地,墓地南北寬3公里,東西長5公里,總面積15平方公里,這些墓葬均為豎穴方坑墓,單人仰面直肢或側身屈肢葬,陪葬品為銅帶鉤或護心鏡,經過考古學家嚴密的考證和研究,發現這些墓葬應該就是崤之戰三萬秦軍陣亡將士的墓地,令人震撼的是,這三萬秦人亡靈,竟然如軍佇列陣一般,排著整齊的佇列,頭一律朝向西土,將崤函故道西端這一處戰略要道堵得密密實實,沒有一絲縫隙!彷彿誓死捍衛戰場的勇士,即使死掉了,也要在地下繼續戰鬥。千百年來,這條古道上不知有多少波瀾壯闊、戰馬嘯嘯,也不知有多少秋風瑟瑟、悽風瀝雨,橫掃六合、金戈鐵馬,而這些死去的秦人,卻如磐石一般巋然不動,一直堅守在這裡,令東方六國的軍隊,始終沒能再踏入秦人的領土。

秦國最受重用的一位統帥,為何是位常敗將軍?而且越敗越被重用!

這一片恢宏的秦人墓地,不正是秦國的烈士紀念碑嗎,雖然時光流逝,世事變遷,但秦人的頑強、執著和忠誠,穿越兩千多年的歲月,依然能如此清晰地展現在我們後人的面前,讓我們震撼不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