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奴隸五刑、封建五刑、氏族五刑是什麼?這15種酷刑有多殘酷

“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

刑罰是古代統治者維護社會秩序、震懾犯人的工具,越是社會不安定的時代,刑罰的種類越多,殘酷程度越高,《漢書·刑法志》記載:“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漢武帝時期的死刑條款多達409條,到了漢成帝死刑條款達到“大辟之刑千有餘條”。

古代的奴隸五刑、封建五刑、氏族五刑是什麼?這15種酷刑有多殘酷

氏族五刑:“黥、劓、刵、椓、殺戮”

黥刑又稱墨刑,是指帶有墨汁的針在犯人臉上刺字,刺上的字永遠都消不掉,不僅折磨人的肉體,還折磨人的精神,別人只要看到臉上刺字的人就知道這個人犯過法,對他指指點點。

劓刑就是割鼻,周朝就有了劓刑,並且劓刑被用在五百多種刑罰中。劓刑在夏商時期普遍流行,夏朝有上千不仁不義桀驁難馴的人被割鼻,秦始皇統一六國把抓到的俘虜處以了劓刑。劓刑割掉的只是露出來的鼻肉,真正用來呼吸的組織在鼻腔裡面,只要鼻孔還在就還能呼吸。

刵刑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刵,斷耳也”,用尖銳的石頭將耳朵割下,該刑罰還可以用於古代打仗,士兵除掉敵軍,把他們的耳朵割下來就能記功領賞。

椓刑換個名字我們就知道了,它就是司馬遷受的宮刑,這種刑罰“丈夫割其勢,女子閉於宮”,受過的人就不能再生育,有的人還會因為受傷太嚴重死亡。

古代的奴隸五刑、封建五刑、氏族五刑是什麼?這15種酷刑有多殘酷

奴隸五刑:墨、劓、刖、宮、大辟

墨、劓、宮跟前面說的黥、劓、椓是同一個,刖刑又稱剕刑,指的是斷足。刖刑跟臏刑有點類似,但不完全相同,臏刑是削去膝蓋骨,戰國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因為受了此刑,把名字改成“孫臏”,目的就是為了記住當日的屈辱。

大辟在隋朝以前是死刑的統稱,秦朝宰相李斯非常倒黴,這五刑都受了一遍才死。李斯晚年時期與宦官趙高爭權,趙高先列舉了他三條罪狀,狀告李斯經常抱怨不被重用,他想要分土稱王,還說他的兒子鎮壓陳勝不力。李斯也參了趙高一本,但秦二世更信任趙高一些,李斯被抓起來被趙高嚴刑逼供,最後李斯屈打成招,以上五刑全都捱了一遍,最後的大辟是選用了腰斬。

古代的奴隸五刑、封建五刑、氏族五刑是什麼?這15種酷刑有多殘酷

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

隋朝第一部成文法典《開皇律》確立了封建制五刑,於公元581年發行,這部法典裡的刑法相比之前要人性化一些。

笞刑是犯人去衣,被藤條抽打身體,這種刑罰源於戰國時期,漢朝漢文帝覺得以前朝代的刑罰都太重,就把稍微輕點的笞刑代替肉刑列入五刑中,並且規定笞刑不能打人胸腹腰內臟等器官的地方。有的官員想整死犯人,會命令列刑者下重手,導致受笞刑的人死亡率很高,李世民透過觀察人形圖發現人的經脈大多分佈在胸背,就規定笞刑只能打屁股不能打胸背。

古代的奴隸五刑、封建五刑、氏族五刑是什麼?這15種酷刑有多殘酷

杖刑也是用棍棒打犯人的身體,但杖刑是用很粗的大棒來打,唐朝最開始的杖刑是打在背上,經常把犯人打得吐血而死,李世民在改笞刑的時候也整改了杖刑,棍棒只能打在屁股上。電視劇裡經常說五十大板,但真實的歷史大多數是六十起步,《唐律》就規定了杖刑是“杖六十”到“杖一百”這五個等級。

徒刑有點像現在的坐牢,腰穿上囚衣戴上鐐銬從事些勞動工作,受徒刑的人時間根據罪行來定,就相當於現在的按罪來判罪人該服幾年有期徒刑。

古代的奴隸五刑、封建五刑、氏族五刑是什麼?這15種酷刑有多殘酷

流刑就是流放,將犯人發配到邊遠地區從事勞力工作,唐朝的流刑還是很舒服的,不用受肉刑,就是被流放到目的地像老百姓一樣生活一段時間,等刑期滿了還能繼續回來做官。

最後一個死刑就是處死,古代的處死一般是劊子手用刀斬頭,在民間具有很強的威懾作用,但這種刑法在清末看來太血腥,在1905年廢除,改用槍斃代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