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文人,自信文雅,有骨氣有血性?何時淪落,只知歌功頌德?

以前文人確實是自信,文雅,有骨氣,有血性,但並不是從清朝開始劃分的。文人的這些特徵即便當下也是不被允許的。實際上是在秦前後劃分的這一種民族狀態,民族血性。這種民族血性其實很容易受到政治上的影響。在還沒有統一的秦國曆史之前,夏商周時期的文人是非常有風骨的,而且文人和武將也並沒有明顯區別。

當時的文人都是配劍的,而不是拿著扇子。文人並不是文弱,而是自己對於思想的思考,在當時很有特點,能夠提出自己的理論,尤其以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的文人為文明發展的巔峰,所有對於社會改革和社會最佳化推動以及社會制度的創新和執行的人,其實都是文人。在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鐵骨錚錚,精神矍鑠,甚至君子氣濃厚,從來不會在背後詆譭他人。

以前的文人,自信文雅,有骨氣有血性?何時淪落,只知歌功頌德?

在春秋戰國時期,文人之間的競爭不僅講理,而且很講邏輯,同時也很有社會規範。這是之後不可想象的。而真正的轉折點,其實也並不一定是焚書坑儒。因為焚書坑儒以後,秦始皇與當時的天下文人決裂,文人依然有著自己的血性,參加秦末農民起義,而且秦始皇殺掉的那四百多人也並不是文人當中的絕大部分,反而激起了文人的潛在的反抗心理和本就流淌在骨子裡的血性。

真正的轉折點其實是大統一文明真正建立並且穩定執政以後,推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這一點對於文人血性的閹割是最為嚴重的,要求只能擁有一種思想,不能夠有任何發揮,對於其他思想必須消滅。對於思想上的消滅並不是對於人的肉體上的消滅那麼簡單,那麼有形狀,而更多的是學習其他的知識和內容,不會得到社會和國家的任何認可和幫助。

以前的文人,自信文雅,有骨氣有血性?何時淪落,只知歌功頌德?

但是你學習儒家的這一種思想,無論是金錢,女人,權力還是官位,你都可以得到。這種對於思想上的閹割是真的閹割。在當時不僅僅是對於這種思想進行束縛,還使對於思想的解釋權和控制權全部掌握在中央集權的皇帝手中。在此等邏輯之下,人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皇帝喜歡什麼思想,我就說什麼話,學什麼東西。

所有的解釋權和裁定權都掌握在皇帝這個制度的手中。如此文人風骨就已經喪失了60%,但是此時的文人還是有一定的人格獨立的,他並不是奴隸。什麼時候連人格獨立的資格都沒有了呢?那就是從宋明理學開始,人格獨立也受到了閹割和壓制。這是正常文明發展的情況下導致的。比如說八股文,文字獄,現在的人確實沒有幾個人能夠寫出來好的八股文。八股文確實有才華和知識,以及寫作素養在內。

以前的文人,自信文雅,有骨氣有血性?何時淪落,只知歌功頌德?

但是對於人的獨立思考和對文人最核心的優勢確實十分摧殘的。而之後的清朝,由於是少數民族入關,對於文人的思想控制則更為嚴重,但是清朝沒有什麼發明,也沒有在人們思想的層面上有任何創新。也不過都是拿著明朝的舊米炒新飯,只不過執行得更徹底一些而已。所以,自秦統一以來,文人風骨,鐵骨錚錚,君子氣派,逐漸只落得一個自我人格相對獨立的境地之後,完全成為了思想上的奴隸。

這種演變閹割了文人,也一樣閹割整個民族性。當所有人沒有反抗的時候,社會也就和平了,民眾也就無所謂了。當文人開始只剩下歌頌的時候。不管老百姓活得再苦,都是大唐盛世,協和萬邦。真正的盛世從來都是跟老百姓無關的,而只存在於文人對於帝王的歌頌當中。這是歷朝歷代統治者渴望得到的,也是文人們能夠獲得這一體制認可的唯一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