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擊來敵,此人無奈假傳聖旨,戰後上書皇帝留下這九字千古名言

自古以來,愛國之人就從來不缺少,面對外敵入侵,身為這個國家的人,都有義務為了維護國家安危付出一份力,特別是那一句“雖遠必誅”,充分體現了一個愛國之人,為了國家安危,奮勇殺敵的決心,下面就要講一下這句話的由來,它出自漢朝的一位愛國勇士——陳湯之口,而且陳湯還差點被誅過九族,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每個朝代基本都會受到一些邊境民族騷擾,而漢朝就是其中被騷擾得最多的國家之一了,漢朝的主要對手是匈奴,其實在漢朝初期,匈奴勢力在漢武帝的強悍打擊下,基本是被滅光了的,但匈奴的根基實在是太深了,很快又重新振作了起來,不過幸好的是,後來匈奴內部發生矛盾,被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兩大派系,南匈奴是呼韓邪帶領,他主張親近漢朝,而北匈奴是以郅支帶領,他主張對抗漢朝。

為抗擊來敵,此人無奈假傳聖旨,戰後上書皇帝留下這九字千古名言

但是由於匈奴勢力被分成兩半,另一半還是不主張對抗漢朝的,那麼以郅支領導的北匈奴,漢朝是自然不放在眼裡,雖然一個勢力是不能對漢朝造成威脅,那麼兩支呢?北匈奴的以郅支就想到了投靠了當時在鹹海的康居國,康居國顯然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主,兩個有野心的人聚在了一起,目標當然就是直指漢朝了。

為抗擊來敵,此人無奈假傳聖旨,戰後上書皇帝留下這九字千古名言

因此以郅支投靠了康居國後,經常對漢朝西域地區進行著騷擾,而當時在西域鎮守的正是本文的主人公陳湯,只不過當時他只是一名副校尉,所有事情還是由甘延壽這個正校負責,但是,甘延壽這個人非常迂腐,眼看敵人都攻到城門下了,他還不命令出兵迎敵,而是一味想等朝廷那邊通知,而陳湯則是一位非常熱血之人,看到如此場面,他當然忍不住上戰場殺敵了,因此,陳湯找到了一個機會,假冒聖旨,讓甘延壽出兵。

為抗擊來敵,此人無奈假傳聖旨,戰後上書皇帝留下這九字千古名言

當時的漢朝雖然沒有漢武帝時期強盛,但是也不是以郅支等人能冒犯的,因此陳湯出兵後,迅速就把以郅支大軍給包圍了,最後也是毫無意外地滅掉了以郅支大軍,以郅支則是當場死亡,雖然陳湯立了大功,但是,他免不了被甘延壽抄一本,按正常情況,假傳聖旨,是要被誅九族的,但陳湯所做之事,是保護了整個國家的安危,功大於過,因此皇帝也沒有追究他了,而陳湯在上書給皇帝的昭文中寫道,其中九個字讓人看了熱血沸騰,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然簡短,但卻表明了陳湯保衛國家的心,事情一傳出去,眾人都紛紛讚揚陳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