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鯽魚釣 ] 六千字 臺釣鯽魚十九招 技巧大全,收藏細看

夏說釣魚,聊海外釣魚,助釣友釣技!

六千字 臺釣鯽魚十九招 技巧大全,收藏起來細看!

釣友都瞭解有水,就一定有鯽魚存在。這是一個普遍規律,具體水域具體分析。

一、通常情況下釣位

通常情況下,鯽魚喜歡呆在以下地點。

1、

江河轉彎回水處;慢水流和快水流的交界處迴流處;

河流底下泥沙比較厚處;河流邊有岩石處;河流岸邊長有蘆葦,蒲草處;河流上公路橋樑的橋洞下,橋墩靠下游的一面;河流上的漫水橋,攔河壩等水中障礙物的下游落水處;

河流邊的糧食碼頭;長期停泊在岸邊的躉船和木、竹排處。

2、

水塘漁塘邊有菜園子,曬穀子坪處;塘邊有絲瓜、冬瓜、豆角棚處。塘邊有家畜、家禽排糞便的殘食處;水塘周邊居民經常洗菜、淘米處;

塘邊有廠、磨坊、副食加工廠處;塘邊有大樹、水榭、跳板處;

3、

岸邊向水裡探出去象半島型別的地點;大水域中有小島的地點;水利樞紐的溢洪道下游處;

茂密的水草植物中較稀疏處;稀疏的水草植物較茂密處;兩塊水草植物之間較狹窄處;死水裡的活水處;清水中的深水處;淺水中的深水處;水裡有木樁、電線杆和大石頭處。

二、一年四季不一樣

釣鯽的釣位在四季是不一樣的,大家應按照鯽魚在一年四季活動和覓食的不一樣特點,也有時節、氣溫的不一樣變化而有具有針對性的挑選適合的釣位。

1、春釣灘

春天,天氣漸漸變得溫暖如春起來,各種各樣岸上的水裡的綠色植物都逐漸開始出芽長苗,各種各樣過冬蟲類也逐漸開始甦醒復生。

鯽魚歷經悠長的嚴冬的防寒消耗,身體內的脂肪寥寥無幾,急需要及時補充,並且為了更好地在春季繁衍生息,更需大量進食,及時補充營養物質為生兒生女作提前準備。

因此春天是釣鯽的好時節。釣鯽釣友總結出來的“春釣灘”的諺語的來歷。

早春,天氣還比較寒冷,鯽魚雖已逐漸開始活動,但也是

喜愛呆在比較溫暖如春的地點

,因此也應該把釣位選在

向陽背風或水較深的地點。

到了清明過後,水裡的溫度明顯上升,並且近岸淺水區域的水因容易被陽光照透,而比深水區域溫度更高,

因靠岸近,吃的食物也更多一些

,因此,這時候就應在

淺水灘下釣了

因為春天的淺灘,在秋冬時節通常情況下都因枯水期而無水裸露,成為旱地,成為

過冬蟲類的冬眠之地,驚蟄以後,這類蟲類又都在此產卵繁衍。

春汛到,春水將這類地點淹沒,這類地點留有的

大量的蟲卵、幼蟲便成了鯽魚的最佳吃的食物了

。加上淺水區較溫暖如春,又給鯽魚的交配繁殖提供了優良的自然環境,

淺灘就成了春天鯽魚最喜歡棲居活動的場地

,也就成了釣鯽釣友釣鯽魚的最佳釣位。

春天釣鯽,應以

蚯蚓、蛆蟲、紅蟲、蝦肉等葷餌為主

素餌的氣味和味道都不須太濃

尤其是素誘餌,味道太濃、太重反而會引起一冬少食的鯽魚的反感。

2、夏釣灣

步入夏季,日照漸強,溫度升高,天氣酷熱,在南方地區的漁塘,漁塘等不流動的水域裡,淺水區的水溫經常可達到30度以上。這種

溫度相對於適應能力較強的鯽魚來說,也受不了。

因此這時候的鯽魚就不會再喜愛呆在淺水灘裡覓食嬉戲了,反而是

躲到江河湖泊的回水灣

池塘邊有屋蔭大樹或瓜架豆棚的蔭涼處

,而這類地方恰好是一樣怕熱的水裡生物們躲藏避暑的地點,也是水邊人家洗菜淘米之處,恰好給避暑的鯽魚所提供了大量的美味佳餚。

因此夏天天氣酷熱時挑選釣鯽的釣位,首先要考慮的便是

蔭涼避暑的港、灣之處

夏天釣鯽,

餌料就應以米麵糠麩等素餌為主了,其氣其味均可比春天濃重一些

,因為這時鯽魚早已過了整個一春天的大量進食,

口味要比春天稍刁一些

,嗅覺、味覺比春天相對性也遲鈍一些,因此

濃重的餌料,更吸引住鯽魚一些。

3、秋釣邊

秋季,氣溫漸漸下降,其氣溫曲線恰好和春天反過來。各種各樣岸邊水裡的綠色植物也都到了

果實成熟的時候,被風兒一吹,落到水邊,沉入水底

,成為鯽魚的口中之物。鯽魚們為了更好地增加身體內的脂肪,以熬過寒冷難耐的冬季,也經常

集聚在較溫暖如春的岸邊積極覓食。

因此,

秋季大部分時間釣點相對夏天離岸邊更近一些的

,岸邊綠色植物和水草植物較多,微生物較為聚集的水邊下釣,這樣才會有較好的收穫。

初秋釣鯽,仍應以

素餌為主

,仲秋以後,

應改素餌為葷食

,以滿足鯽魚的生理需要。

4、冬釣陽

冬季,北風呼嘯,天氣冷,自然吃的食物主要來源基本上短缺。鯽魚為適應這種自然法則,也很少進食,很少活動,以求維持比較有限的熱能。但在陽光充沛,晴暖無風的日子,挑選

向陽水深之處撮窩垂釣

,也是能吸引飢寒交迫的鯽魚吞鉤上釣的。

在北方江河湖泊的冰封期,不畏寒冷的釣鯽釣友還可以挑選在

向陽背風的地點鑿冰下釣

,那番“獨釣寒江雪”的情趣,大概是南方地區釣友們無緣領略的。

冬季釣鯽,也應以

脂肪多,熱能高的葷釣餌為主

三、中日三遷游擊戰

在一年之內釣鯽的釣位是一年四季不一樣,而在一天之內,釣鯽的釣位也是不一樣的。

這與氣溫有關,也與鯽魚一天的活動規律有關,大家假如精確地把握了鯽魚的活動規律,就能正確合理地找到各種各樣時間鯽魚棲居活動的地點。

春、夏、秋三個時節,在通常情況下正常天氣的條件下,鯽魚老是遵循著下面所說的

清晨,剛從黑夜中醒來的鯽魚,逐漸開始在河邊、塘邊、岸邊尋找第一頓食物,經歷了一個夜晚未吃,鯽魚非常飢餓

。因此吃食較為猛烈形成早晨吃食高峰期,釣鯽好時間。

中午時分

,歷經一早地覓食,

鯽魚大多吃得較飽,也因活動較多而累了

,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因此都回到較深的水域棲居,這就是釣友們常說的

“神仙難釣午時魚”的道理

下午三、四點鐘

,早晨所吃的食物基本上消化,

又開始飢餓了

,回到

河邊、塘邊、岸邊水較為淺的地點找食物

,晚上食物高峰期又接著開始了。這個情況一直會延續到天黑,春季和秋季大概七八點鐘左右,夏季則可以到九點鐘以後。

按照鯽魚這類活動規律,人們總結出

“一日三遷”

地挑選釣鯽釣位與鯽魚展開游擊戰的經驗,通常情況下,也是很有用處的。

四、隨風而變的運動戰

颳風對鯽魚的生活規律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釣鯽魚的釣位也應隨著風向變化而變化。

風颳起來,水面起浪花,使得氧氣溶解於水,鯽魚獲得氧氣,會食慾大增,覓食更歡

,並且水裡氧氣充足,也促使鯽魚更為活潑,不容易因缺氧而感到窒息,因此覓食範圍也將更廣。另外

風兒把岸上的吃的食物碎渣,植物的種子都刮進了水裡,也為鯽魚這種底層魚類提供食物。

風颳起來,釣鯽魚選擇下風頭

,風浪更大,水中氧氣更加充足,水上漂浮的食物隨風漂流一段時間後也因風浪顛簸而

沉入下風頭的水底

因此,在釣魚過程中,遇到風向改變,也要跟著改變釣點。當然了,假如風兒太大,達到五六級以上,連漂都看不清那也不行,這個時候,應該挑選

風浪較小的避風處下鉤

五、因水而異的陣地戰

鯽魚在不一樣的水域裡有著迥異的棲居活動規律,釣鯽在普通選擇釣位基礎上,根據特殊情況介紹幾個方式:

肥水塘裡選素水,素水塘中選肥水

肥水塘中的鯽魚,通常情況下都厭食,

關鍵是水裡缺氧所致

,如肥水塘中有一素水主要來源,那肯定是鯽魚攝氧的地點;素水塘中的肥水處,通常情況下都是浮游生物生長的地點,鯽魚可在此處找到

許多吃的食物

死水裡選活水,活水中選死水。

死水裡的活水指的是外來水,

一能帶來新鮮氧氣,二能帶來可食之餌

;活水裡的死水指的是河流溝渠中的回水灣,是聚留吃的食物的地點。

喜水草植物繁茂選無草,無草水裡選有草。

水草植物繁茂的地點空間侷促,

鯽魚活動不便

,於茂密之中空曠處撒窩垂釣,必有收穫;大面積的無草水塘中突現一叢水草植物,肯定有水裡微生物攀附其上,路過的蟲類也難免失足落水,鯽魚可守株待兔,釣者可守草待魚。

凹凸之處選擇平坦,平坦之處選擇凹凸。

在水底大面積凸凹不平,偶有一平坦之處,

很可能是鯽魚棲居之處

;在水底大面積平坦,偶有凸凹,

也可能是鯽魚覓食場地

,因為水流的運動,水面上

沉下去的吃的食物

,大多聚集在這類地點。

六、誘魚深入,聚而釣之

釣鯽魚注重

窩小餌少

,因為鯽魚個體並不大,

食量相對性也小

,誘餌量過大,撮窩太大,也只能使鯽魚飽食誘餌而置釣餌於不顧。但窩小餌少與此同時又有個非常大的缺點,那便是誘魚實際效果不佳。釣友在具體垂釣中曾嘗試過用“導窩”的方式 ,誘魚深入,聚而釣之,實際效果非常好。

“導窩”的具體操作是:在按照水情、氣溫、天氣、魚情打下主窩以後,再用長竹竿比岸邊到窩點的距離稍長一點就可以,

挑著撒窩器自主窩向兩邊各撒下一條3米左右的“線窩”

誘餌最好的選擇用酒米,“線”越細越好。到主窩附近方可稍粗一些。所謂“線”也就是由隔10釐米左右的一個個“點”組成的,每個點有三、四顆酒米就足夠了。這樣的“導窩”能把數米遠的鯽魚“導”到主窩裡來,特別是在

清素的水塘中有很好的實際效果

,如連打上兩、三個主窩,再用線窩連起來,實際效果更突出。

七、水草植物繁茂好做窩

春末到初秋,河流湖汊中的水草植物繁茂,也是鯽魚覓食的好場地,但因為水草植物繁密,難以撒窩下釣。這時候就務必選用

人工造窩的方式

畝,在垂釣的頭天,先沿岸地區偵察一番,選擇三到四個有鯽魚出沒的地點(可從

“魚星”上判斷,鯽魚星小而少,通常情況下只有黃豆大小,一次三、四個,放出的速度較慢

)下水開窩窩點不要離岸太遠,大約4。5米5米就可以要按照自身常用的釣鯽專用竿來定,最遠的地方不超過一竿長。先在水草植物中清出個直徑80釐米至1米的洞,用腳將水底踩平,再投入幾塊用麴酒浸泡過的糠餅、豆餅等堅硬的誘餌,餅塊不宜太大,徑40、50毫米就可以。這樣人工窩就做成了。到隔天只需少量的酒米誘餌續窩就可以開釣了。

人工開草窩要留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防備別的魚類,如鯉、草、鯿等來窩覓食,因為糠餅、豆餅也是這類魚喜愛的餌料。因此 垂釣之前如發現魚不對,就要換上粗竿、粗線和大鉤。

2、在人工草窩中釣鯽,最好的選擇選用長竿短線,並且要帶個有長把的抄網,以防上躥下跳掛草而拉斷線和鉤。

3、人工草窩能夠持續採用,如有可能,每天能夠早晨投放餌料,傍晚下班去釣,釣完後,再投入幾塊餌料,隔天早晨又可以垂釣了

4、人工草窩中不宜撒粒狀或粉狀的誘餌,一是不容易投準,二是難以永續性。

5、開人工草窩一定要確保安全,最好的選擇有個人同行,一個人做窩,一個人看護,以防產生風險。

八、方塘釣四角長塘中間撮

四方形水塘的四角是鯽魚喜愛棲居的地點

。因為四角囤積的各種各樣吃的食物最多,落到水塘中的各種各樣小蟲子,植物的種子,草、青菜葉被風一吹,波浪一推都聚集到四角了,吸引著鯽魚在那裡覓食。按照釣友釣鯽的經驗,通常情況下都選在水塘邊長的四分之一處下釣,收穫不菲。

長形水塘的長邊二分之一處下釣

(習慣上講長邊和短邊之比例在五分之一左右,或者更長的水塘)。鯽魚會沿著較長靠邊的水域尋找食物習慣,而長邊的中間地帶正是鯽魚必經之地。因此長塘釣鯽應該中間撮。

九、低窪坡增鯽魚窩

鯽魚是一類很膽小怕事的魚,因此總喜愛找尋

安全可靠穩妥的地點棲居

水底或河道的坑坑窪窪和坡墈

(如人們冬季在河道上採土所導致的坑坑窪窪,漲水時被淹沒的田地等)等地是鯽魚喜歡呆的地點,並且因為水流的作用,各種各樣吃的食物也容易聚集在這類地點,給鯽魚造就了優良的覓食自然環境。因此在這類地點鯽,基本上不容易白跑一趟。

十、水淹田地鯽魚多

在南方地區的丘陵地區,各種各樣小水利樞紐非常多,這類小水利樞紐到了冬季,通常情況下都乾枯了,農戶們就在幹灘上種上各種各樣冬季農作物。每到春天,水利樞紐的水又多起來,

這類田地就被淹沒了因為田地種過一茬莊稼,土裡的小蟲子許多,還留有一些未能收乾淨的莊稼,因此是鯽魚尋找食物的天堂。

但這類釣位務必在冬季水乾的時候先觀察幾次,作下記號,春天水多時才能找到。

十一、攔水壩前好下釣

在南方農村,田野裡的小河、小溪非常多,農戶為了更好地蓄積水和提升水位線以澆灌田地,

通常在河溪中築好一些不大的攔水壩,這類小水壩恰好起到了攔魚集魚的作用。

釣友分享,在這樣的水壩前垂釣五小時,三人共獲鯽魚120多條,16公斤,最大的重達420克。

十二、大水庫裡釣小溪

一類水利樞紐,通常除了關鍵的大進水口外,也有許多不大的溪流流進來,這類小溪口,通常是釣鯽魚的好地方,

一是這類溪流從山間帶來一些小蟲子、苔蘚植物等吃的食物;二是活水處水裡含氧量較高,鯽魚喜愛在這裡集聚。

因此 ,每到垂釣時節,大水庫的小溪流入處,老是集聚著許多人,你若想要佔有一隅之地,非起得絕早。

十三、溢洪道前釣頂水鯽

鯽魚和喜愛“跳龍門”的鯉魚似的,

有頂水上游的生長習性

,在水庫的洩洪道,經常可以能夠看到頂水向上遊的鯽魚,而又常被急流衝下來。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衝擊後,已疲憊不堪的鯽魚必然在溢洪道下歇息吃喝許多,養精蓄銳後再作衝刺,因此在水庫的洩洪道或者其他急流之下釣鯽,經常會有意外之喜。

十四、深潭水庫釣大鯽

在許多常年呆在的

深水潭和水庫裡

,常常能夠釣獲體重約達1斤以上的大鯽魚,釣友分享曾在湖南湘陰縣的燎原水庫中一連釣起過六條大鯽魚,共重43公斤,最大的體重約達570克,最小的也有400克,真是令人心醉神迷。在這類釣點釣鯽,釣具要選擇稍大、硬、強些的。一般都是頭天打窩,隔天一早開釣。釣餌選擇氣味濃香,質地堅硬的火燒糠餅,酒糠餅等,這樣才能較大範圍地吸引鯽魚和較長時間地保護魚窩,並且至少要做三個以上的窩,窩與窩之間的距離應小於十五米。

十五、水裡樹下鯽成群

在許多湖泊、水庫裡,每到發大水季節,常常把許多水邊的樹半浸入水裡,只留有些枝丫露出水面。

樹下經常會有成群的鯽魚尋找食物和覓食。

十六、雨中釣鯽最過癮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類動人心絃的垂釣景象在江南水鄉常常能夠看到。

雨水給水裡的鯽魚帶來了大量的氧,可使魚兒分外活躍,積極覓食,可直接觀察到浮在水面上成群的鯽魚

。此時此刻釣魚無須打窩,可採用

“半水釣”

的辦法,即魚鉤不沉底,而是浮在水中。方式 是將釣餌預先放置在鯽魚群可能歷經的地方,隔幾分鐘動一動魚餌,以引起魚兒的注意。魚咬鉤後,提竿應有力而短促,並要儘量不讓被釣上的魚兒露出水面,在水下迅速將魚拖至岸邊,以免驚動魚群。

十七、堤岸坍塌好釣位

江河湖泊新近坍塌之處,是釣鯽的好地方。

在坍塌到水裡的泥土中,有大量的昆蟲、幼蟲和蟲卵,還有許多植物的種子和塊莖,這類都是鯽魚愛吃的美食。

另外,堤岸坍塌後會造成許多洞穴,這也是天性溫和的鯽魚躲避天敵的好掩體。

十八、短竿長線釣橋洞

在江南水鄉的溪河港汊上,建有許多麻石或木頭的橋,這類橋的橋洞裡,是鯽魚喜愛棲息的地方。

一是橋上常常掉下些糧食來,二是橋墩上也是水裡微生物附著的地方,這類都為鯽魚提供了食物來源。

在橋上釣鯽,

竿兒要短,線兒要長,最好是用漁輪繞線。

魚線比平時也要粗許多,以免上魚時被拉斷。

十九、人工鯽魚道

鯽魚有巡遊的生長習性,並且記憶能力非常好

,假如在一條線路上一連幾次都有食物,這條線路就會成為它的相對固定不動的巡遊線路。

曾經有一位釣友,根據鯽魚的這一特性,在瀏陽河的上游一個河灣裡,連續三天在同一固定不動的線路上投下餌料,造成2條人工鯽魚道,第四天一早,在魚道的兩端用同樣的餌料打窩,(共四個釣點)一上午(約四個半鐘頭)釣獲7公斤多鯽魚和三條釣1斤的鯉魚。建造人工魚道的方式 如下:率地點:水浮約1。5—2米,流水相對平靜,流速十分緩慢地避靜的河流回水灣,長度約50米。

餌料:300克米飯、100克細糠、100克蚯蚓(最好是大平二號紅蚯蚓)、味精、白糖、香油少許。將米飯用厚布包起來,用力反覆揉搓,直至看不見米粒為止(注意,蒸煮米飯時不能放太多的水,米飯要硬,這樣搓揉之後才不會太軟)把細糠用文火炒香後趁熱放入味精和白糖拌勻。把米飯和細糠分別用盆裝好。隔天清早上班前,帶上米飯、細糠、香油和蚯蚓,再帶上一把舊菜刀和小砧板,來到選好的地段,把蚯蚓倒在砧板上,用菜刀剁碎(每條大約剁成三四節的樣子,一定要有大部分還是活的),再和米飯細糠和在一起,淋上香油,搓成20克左右一個的丸子,約50個。

投放餌料:在選好的地段的一端,往離岸4到5米的地方投4、5個餌料丸子,範圍在50釐米左右,然後逐漸向遠處隔兩米投一個,最遠點不超過10米,再向岸邊折回來,直到離岸4、5米處,在水中形成一條略帶瓢形長約20米的人工魚道,用同樣的辦法隔一段距離(約10米)再做一條。如此一連三天,人工魚道就形成了。第四天一早即可在魚道的兩端輪流下釣,誘餌同上,釣餌用大平2號蚯蚓,蘸餌用稀釋香油,粘餌用細糠(粉狀)。

注意事項:

1、地點一定要

僻靜

,最好是人跡罕至處,以防被人無意破壞。驚魚一次,則可能前功盡棄。

2、

投放的餌料和誘餌、釣餌、蘸餌、粘餌一定要一致

。蚯蚓一定要鮮活,投入水裡還要能動上一段時間。香油蘸餌要稀釋,辦法是,在小瓶裡裝上一半香油一半水,封緊蓋後使勁搖晃,直至成乳劑狀即可。

3、

每次的投餌點一定要精確地記住

,假如誤差太大,則形不成魚道。可利用岸邊的物體和水裡的倒影來作為標記。

4、注意一個星期內的

天氣預報

,避開大風和暴雨天,頭次投餌最好選在星期四,這樣正好能夠在星期日開釣。

這樣的魚道估計能夠釣上一個魚季,即每年四月到十月只要堅持每個星期投放一、二次餌料。魚道利用一次,就被附近鄉村的採砂石船破壞,十分可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