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你真的看懂了嗎?

不曾想,真正攪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池春水的,是小米。

3月30日,雷軍堵上人生“最後一次創業”的全部聲譽,宣佈正式進軍智慧電動汽車行業,引發業界內外“哇”聲一片。

一篇《雷軍:最後一次創業,為小米汽車而戰!》的自我獨白,傾情講述了雷軍個人及小米集團一路走來的風雨征程,也宣示了雷軍和小米榮辱與共、攜手並進智慧電動汽車產業的壯志豪情,看得一眾米粉熱血沸騰。

然而,迴歸理性:

小米為什麼要造車,你真的從“一千個哈姆雷德”的解讀中“看”出來了嗎?

手握2000億+美元現金的蘋果都沒有將自己的“司馬昭之心”公之於眾,“僅”有1080億人民幣現金餘額的小米何來征服汽車產業的底氣?

小米造車,真的是僅僅經過75天+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以及兩次正式的董事會後做出的“最重大決定”嗎?

接下來,我們共同頭腦風暴。

造車,小米新的“壯陽藥”

一份國際資料公司IDC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2。92億臺,同比下跌5。9%;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26億臺,同比下跌11。2%。

這其中,除蘋果藉著華為(含榮耀)“被衰落”的東風逆勢增長14%,以及小米微增長3%外,OPPO、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清一色負增長,智慧手機市場的天花板已經非常明顯。

不僅如此,根據小米2019年的年報,手機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59%,但其毛利潤卻僅佔總毛利潤的5。7%。顯然,小米手機業務的“高佔比+低利潤”商業模式不夠sexy。難怪坐擁3。68億使用者月活資料和千億營收,卻依舊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市值)。

這就不難理解,小米需要一劑新的“壯陽藥”,需要一個新的故事,需要一個新的能讓豬飛起來的風口。而這,就是造車!

造車,不僅僅是小米的“壯陽藥”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樣,欲乘“造車”風口扶搖直上的科技巨頭遠不止小米一個,且一個個矯健的步伐都不比小米慢。

如蔚來背後有騰訊、京東(包括小米);理想背後有美團;小鵬背後有阿里;威馬背後有百度等。不僅如此,蘋果、華為、索尼、富士康等也都在透過“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方式積極投身造車大潮中。

這是因為,擺脫了傳統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桎梏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入門門檻比燃油車低了N個數量級,讓更多的人(搞遊戲的、搞手機的、搞外賣的、甚至搞房地產的)得以在豐田、大眾、通用等傳統車企搭建的鐵板一塊的江湖格局中撕開一個裂縫,以“造車新勢力”的身份投身到造車浪潮中。

換言之,大家(尤其是互為競爭對手的科技巨頭)都在下海造車,小米豈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造車,小米的底氣在這裡

很多人都在好奇:小米為何在這個時間點宣告造車?

有高能網友分析認為:

如同當年蘋果在華建廠所整合起來的智慧手機供應鏈體系,促進了包括小米在內的一眾國產智慧手機品牌的崛起一樣,2019年特斯拉的到來,也加速了智慧純電動汽車產業鏈的完善。

無論是像松下、LG、博世、大陸、法雷奧、英偉達、英特爾(Mobileye)等海外供應商,還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百度、華為等國內供應商,現在都具有著成熟的整套解決方案。上下供應鏈包括原本電動汽車最難的電機、電池等“硬體”問題幾乎上下被打通。而科技巨頭們有擁有軟體方面的長處,僅需透過外部採購成熟的硬體配套,一張造車藍圖就畫好了。

而且,科技巨頭有技術、有資金、有成熟的網際網路產品開發流程,跟智慧汽車的資源匹配度很高,天時地利人和,只欠東風。

在筆者看來,這些,確實給了科技巨頭們紛紛入場智慧電動汽車產業的底氣。

再找一個合適的代工廠(網傳“小米找長城汽車代工造車”),將自己的“藍圖”落地,並委託代工方已有的發貨、交付、售後體系,自己負責網路營銷和軟體生態,對於“零基礎造車”的科技巨頭來說,似乎是最保險的“閉坑”大法。

事實上,“小米們”早就透過投資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驗證了這套“閉坑”大法的可行性,只待時機成熟,自己便親自披掛上陣。

小米能否轉動汽車這臺“榨汁機”

顯然,小米造車,絕不僅僅是經過75天+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以及兩次正式的董事會後就做出的決定。大量的“有跡可循”顯示小米對造車窺探已久,具體可見網友的萬千剖析。

不錯,縱然小米造車有備而來且雄心勃勃,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對於“沒有200億不要造車”、“Dyson三年花光218億無功而返”的汽車產業來說,汽車就是一臺實打實的“榨汁機”。

為此,小米準備了“未來十年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且有著1080億元現金餘額的龐大資金儲備,加之雷軍本身在投資圈中的號召力,資本的力量讓小米有了巨大的底氣。

至於人才?有了錢,那還缺人才嗎?

最後,網傳小米將自己的車定在15萬元級,介於中低端與中高階的分界線上,進可攻“高階”,退可守“低端”。如此看來,倘若小米押寶成功,未來很可能還有“MIX版本”或“紅米版本”的小米汽車,大家可盡情發揮想象。

結語

可以說,小米很精明,選擇這個時候入場。加之雷軍“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的鴻鵠之志,確實給人不小的震撼。小米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物美價廉的高品質產品,下一個汽車,還是挺讓人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