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狀元考卷真跡:全篇兩千多字零失誤,筆跡像印出來的

霓旌絳節一群群,引見玉華君。——韋莊《喜遷鶯·人洶洶》

隋煬帝正式設立進士科,標誌著科舉制的正式誕生。科舉制於隋朝建立,唐朝發展完善,科舉制按層次劃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們國家在選官制度上經歷了士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選官制度朝著越來越合理的方向前進。在科舉制還沒有誕生之前,國家是靠門第取士,換句話說,只要門第高就可以升官發財,所以國家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社會現象。科舉制正式誕生後,使得一些門第不高的寒門子弟,也可以進入國家統治階層,擴大了皇帝的用人選官權,同時也擴大了王朝的統治基礎,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社會上形成了一股讀書學習的社會氛圍,整個封建社會都奉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準則。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明朝社會,明朝時期的科舉制是一個值得爭議的時期,“八股取士”和“文字獄”在這個朝代首見端倪,閉關鎖國的政策開始實行,天朝上國的思想萌芽。中國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在明朝萌芽,明朝的國家體制,決定了資本主義可能會被扼殺在搖籃中。明朝社會包括統治者再累,都非常重視國家人才的培養,所以非常重視教育,科舉制度人才的選拔。在明朝,只要家裡面有一個人上學,那麼這個人不用交人頭稅,還可以減輕徭役,並且國家還會給予一定的補助。

明朝一共舉行了90次科舉考試,共選拔出來90位狀元,那其中有一位狀元的殿試試卷條理分明、邏輯嚴密。最重要的在全文兩千餘字中,竟然沒有出現一處汙跡、錯別字,也沒有出現漏字、缺字,整篇文章氣勢磅礴、字型與文章觀點渾然天成。這位狀元名叫為趙秉忠,為萬曆二十五年的狀元。今天,這份試卷儲藏於山東博物館。明朝狀元考卷真跡:全篇兩千多字零失誤,筆跡像印出來的。

中國自隋朝至今天,科舉考試經歷了1500多年的時間,能夠突破重重障礙,一路從童生試過五關斬六將到達會試的人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這樣的人已經是社會中的佼佼者了。能夠當上狀元的更是人中龍鳳了,而能夠珍藏至今的狀元試卷更是寥寥可數。大多數的狀元試卷已經不復存在了,只有少量的比較特殊的才能夠儲存下來。先不講這份試卷的珍藏價值,從其字型、字跡上看,更是活生生的像一幅印刷品,換句話說,就是隻有印刷的字型篇章,才能夠達到如此工整沒有錯別字的地步。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古代的文化人不僅知識儲量大,而且注重多方面的技能提升。

古人認為練書法就同修身、治天下一樣,古人非常認同“字如其人”說法,如果一個人字寫得很醜,歪歪扭扭且亂七八糟的,那麼通常大家就會認為他為人不正直、不大氣。相反,如果一個人字寫得很好,那麼普遍的人就會對他印象很好,第一印象分會增加不少。趙秉忠的試卷共分為“臣對”、“臣聞”兩大部分,篇中引經據典、用古人和今人只說論證了自己觀點。其中,趙秉忠更是表達了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崇拜之情,沒有多餘的阿諛奉承和說好話,只是客觀陳述事情。趙秉忠遇到的問題為:“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趙秉忠回答道:臣認為古今君上應該禮賢下士、勤政愛民、虛懷納諫、廣招賢才,而今更應該治國興邦,加大法律執行力度。

在這邊文章中,不僅歌頌了先帝的豐功偉業,更是藉機展望未來,表達了對王朝未來的無限憧憬。所以,這篇文章順理成章地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趙秉忠的試卷,真正打動萬曆皇帝的可能是工整漂亮的字型,但也有可能是新穎正確的文章觀點。確實,在古代社會,能夠對皇帝忠心的提出建議卻不怕殺頭的人屈指可數,大多數人透過科舉考試、做官,為的僅僅是功名利祿,而不是真正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從這一點上,趙秉忠凸顯出了自己與其他官僚不一樣的秉性,所以萬曆皇帝才會真正對他刮目相看。或許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故意的溜鬚拍馬,阿諛奉承,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是贏得別人好感的最佳途徑。

參考資料:《喜遷鶯·人洶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