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媽媽》陳松伶的婆婆,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關於後代這個問題,許多老一代人的觀念確實很難扭轉。

天倫之樂,兒孫繞膝,幾乎已經成了他們心中,對於一個女人“完美”的絕對定義因素。

《婆婆和媽媽》陳松伶的婆婆,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如同在《婆婆和媽媽》中出鏡的張鐸媽媽,陳松伶婆婆一樣,她與兒媳陳松伶之間的硬傷,就出在生孩子這件事上。

當陳松伶主動提起這個話題,想要趁著節目的氛圍,聽一聽婆婆的心裡話,進一步解決彼此間“心牆”時。婆婆表示,確實在兩人結婚的前幾年,她是一直在期盼著那個訊息的。

聽到這裡,許多人會誤以為,這是婆婆對陳松伶的又一次埋怨指責。可事實上,這位女性才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她坦誠自己在後代一事上的遺憾,也承認自己前些年的想不開。

《婆婆和媽媽》陳松伶的婆婆,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但綜合下來,看到兒子兒媳之間的感情,感受到兒媳陳松伶對自己的用心,對這個家的真摯,她也悄然發生了很多變化。

當然,張鐸在其間的作用不可謂不大。尤其他對自己母親說的那句話,“您二老我們來養,我們自己的老自己養”。

作為婆婆,張鐸媽媽也漸漸看開了。認為只要自己兒子甘願,過著自己喜歡且幸福的生活,自己也應該儘量把自己過好。

現實中,相較年輕人,很多老一輩人對於後代,都顯得更為執著。以至於有些婚姻“悲劇”,正在我們的身邊上演。

《婆婆和媽媽》陳松伶的婆婆,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幸好,陳松伶的婆婆足夠明智,她改變和接受的過程雖然艱難,卻也終於將後代這個問題看開。

不像有的家庭,如果兒媳娶進門後多年未孕,即使夫妻關係和諧,婆婆這時候也會忍不住出來“插上一腳”。用較為強硬的態度,或者直接給出時間底線,強迫兒子兒媳儘快生孩子。

否則,就干涉兩人的婚姻,以親情為資本,以“斷後”為譴責,要求兒子改娶。

曾在餐廳見過一場鬧劇,一位五十多歲的女性正在給自己已經結婚的兒子相親。

《婆婆和媽媽》陳松伶的婆婆,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原因就是,兒媳嫁入家門多年,肚子一直沒有動靜。在瞭解到,是兒子為了順著兒媳的意願,在兒媳願意生孩子之前不勉強她時,作為婆婆的她,實在坐不住了。

因此,她自作主張,瞞著兩位當事人,聯絡了曾經對兒子念念不忘的一個前任。並主動向其透露了自己對後代一事的擔憂,想要促成兒子與這位前任的“舊情復燃”。

但結果不甚樂觀。因為,她低估了自己兒子兒媳間的感情,更高估了自己這般行事的“合理性”。

最後,她徹底傷到了兒媳,讓兒媳原本在生孩子一事上有所鬆動的心,又再次閉合。在這樣的鬧劇下,女方最後選擇了離開和成全。而男方此後,再未結婚。

《婆婆和媽媽》陳松伶的婆婆,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就這樣,原本非常恩愛,對於共同生活已經達成一致,可以互相陪伴一生,幸福甜蜜的兩人,因為上一輩人在後代問題上的執著,此生離散。

反觀陳松伶的婆婆,真的很慶幸她的改變。至少,她沒有因為自己在後代問題上的渴望和偏執,直接干涉兒子兒媳的婚姻。

她雖然感性,卻也不乏理性。在看到兒子兒媳間深厚的感情後,她也在努力地讓自己,漸漸地學會接受,理解和改變。

她也終於明白,兒孫自有兒孫福。作為父母,許多事再操心再著急,也只是徒勞。只要兩人想法一致,懂得怎麼對自己,對未來負責,替自己考慮,其他的都沒那麼重要。

畢竟,情感上的豐腴和滿足,才是人這一生真正所追求的。當每個人自覺幸福愉悅時,他人所認為人生完美的方式,也不一定都是“苦口良藥”。

《婆婆和媽媽》陳松伶的婆婆,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婚後無子的女人,並不是“不完美”的代名詞。

生活中也希望我們明白,對於完美和幸福的定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當我們越用力去愛一個人時,越應該將“尊重”這個詞,放在首位。

而不是總用自己的觀念,強硬地灌輸給對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