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偉大的詩人都自帶光環,他們雖然歷經苦難,卻把自己的

人格

涵養成一首完美的詩歌,不僅充實而有光輝,而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不說李白的俠氣感染了後世,也不提蘇軾的豪放激勵著讀者,單說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他的人格平淡而又深厚,他的詩歌樸實卻富有感染力。下面介紹的是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歸園田居魏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陶淵明出生在一個衰落的世家,父親很早就在家賦閒,母親是當時名士孟嘉的女兒,不僅自己知書達禮,也希望兒子將來堪當大任。但是當時社會情形很不景氣,陶淵明一家的生活也很窘迫,他也不得不參加田間勞動。不過他依然酷愛讀書,因為還有一些在仕途中的親戚,便希望放下鋤頭去求官。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抒發自己隱居生活的恬淡心情。從陶淵明29歲歸隱,到他51歲去世,20多年的時間他一直在家鄉種田,但有時也會捱餓乞食,不過他從來沒有後悔過當初的舉動。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這首詩短短八句,卻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詩人回家後,在南山腳下開墾了一塊荒地,又開始了他曾經熟悉的種田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地

貧瘠,種出來的豆苗稀稀疏疏,看上去野草比豆苗更有旺盛的生命力。詩人從小半耕半讀,如今依然不改這個習慣,估計讀書太投入了,也顧不上清理更多的荒地,他心裡一定在安慰自己,慢慢來,別急!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不過生活的壓力還是比他想象的要更大,不是撒下一粒籽,就可以等著收穫。“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披星戴月,看起來很浪漫,做起來卻很傷感。不過詩人彷彿樂在其中,他還曾說,“少無適俗韻,本性愛丘山”,可見在陶淵明的心中,寧靜的田園生活遠比宦海浮沉要享受得多。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詩人每天干完農活,便坐在田埂上觀賞行雲和流水,有時也會陷入回憶。“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這兩句表現了田園生活的艱辛。而“道狹”二字,也是一語雙關,抒發了仕途艱難,自己不願隨波逐流的感慨。不過即使缺衣少食、孤獨寂寞,他也無怨無悔,因為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桃花源般的夢幻世界。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個人

的出生不能選擇,但以後的人生道路卻可以反覆權衡。陶淵明喜讀書,卻不求甚解;愛恬淡,卻並沒有出家信佛。他不是哲學家,卻影響了很多思想家;他不是酒仙,後人喝酒卻必然想到他的飲酒詩。“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詩人保持心靈的純潔,喜歡淡泊和寧靜的隱居生活,也讓後世的很多士大夫們都紛紛效仿。

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看似平淡樸素,卻充滿詩情畫意

這首詩看似平淡,卻經得起咀嚼。詩人描繪了一幅美好的鄉村畫面,“種豆南山下”,不感到辛苦,反而覺得恬靜;“帶月荷鋤歸”,沒有孤獨之感,卻更有詩情畫意。“道狹、夕露”,也是虛實結合、意境深遠。全詩為讀者展現了詩人豐富而充實的內心世界,真是百讀不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