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思親懷鄉是古代詩歌中很重要的主題,羈旅生涯、孤獨淒涼,越是遇到佳節美景,心裡就越是慌張。杜甫懂得背井離鄉之苦,“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李商隱也深知寄人籬下之痛,“此樓堪北望,輕命倚危欄。”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古代的文人墨客經常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路途遙遠、資訊不同,他們日夜懷念親人和故土,卻歸程不定,只好將滿腔的幽怨化作詩行。下面介紹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步出城東門兩漢:佚名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樑。願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漢魏六朝以樂府民歌聞名,不僅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創作風格,還進行了很多大膽的創造,更具有藝術性和欣賞性。很多佚名作者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再結合生活中的各種素材,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孔雀東南飛》,藝術水平就非常高,也一直影響廣泛。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這首詩描寫遊子思鄉,全文不提一個思字,卻層層蓄勢,推波助瀾,令人回味無窮。前兩句先是鋪敘,介紹地點和行動,“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詩人從城內走出,來到了城東門外。“遙望”二字,說明了他是望鄉,也點明瞭主人公的身份是羈留此城的江南遊子。詩人羈留他鄉,思歸而又無法回去,百般無奈之時,便一人出城遠望故鄉,期望心理上獲得一種平衡和安慰。前兩句形成了這首詩的第一層波瀾,遠離難歸,心切遙望。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接下來的三、四句更顯出詩人的惆悵,“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作者望鄉非但沒有得到安慰,城門外特殊的環境,又勾起了他對另一幕景象的回憶。前一日風雪交加,他正在這通往江南故鄉的路口送走一位故人。第二層波瀾是朋友還鄉,自己卻孑然羈留,其心中的思念更無法平息。客中送客,思鄉之情更加迫切。“風雪”二字,也點明遊子身處寒冷的北方,渲染出其心頭的淒涼。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朋友離開,詩人感覺悽苦寂寞,於是便打算早日返鄉,“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樑。”回家心切,但無奈河寬水急,也讓詩情進入第三層波瀾。“深無樑”既表達客觀條件不允許,也是一種比喻,可能還有無法啟口的社會原因,導致其不能回家。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最後,主人公的情感也被推向了高潮,“願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詩人希望化為自由遨翔的大鳥,與他的同伴一起高飛藍天,返回故鄉,抒發了詩人迫切而熾熱的鄉心。李商隱也有無題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都是寄託渺茫的希望於神鳥,可謂異曲同工。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彷彿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無名氏的這首詩在結構上好像接連不斷的潮水,層層疊波,一浪高過一浪,終成大瀾,最後又戛然止息,生動地刻畫了一位歸心似箭的遊子形象。這位遊子從一開始的遙望故鄉、到接下來的風雪送客,然後是欲渡無處、最後又願為黃鵠,作者運用比喻、幻想等手法,讓詩文顯得極其生動逼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