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未遊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

“病中無用霜螯處,寄與夫君左手持。”

……

唐朝人以螃蟹為美味,

這是翻閱唐詩時很容易就能得出的印象。

而且唐朝人不僅致力於吃蟹,

還致力於如何變著花樣吃蟹。

甚至我們當今很多吃蟹的方式,

在唐朝已經初具雛形了。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唐彥謙在《蟹》一詩中詠道:

“充盤煮熟堆琳琅,橙膏醬渫調堪嘗。”

我們不難可以想象,水煮,

在唐朝是十分常見的烹食方法。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細細品味這一句詩,

我們可以發現,在唐朝,

有一種專門用來吃蟹的蘸料,

那就是用新鮮橙子果肉製成的“橙膏”。

那時唐朝人會把橙肉挖出,

加一點細鹽搗爛成泥,

製成“橙齏”,也就是“橙膏”。

這在當時被人們認為是,

吃生魚片和螃蟹最好的蘸料。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一直到元代古人吃蟹時

都習慣把橙泥與醋、姜等一起佐味,

但是如此清雅的做法卻在明清時代中斷了。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等吃蟹的時候試一試,

感受一下唐朝人的獨特吃法~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當然,唐代人並非只會煮蟹。

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就記載了,

那時人們吃海蟹的兩種不一樣的方法。

第一種是將很多種調味料混在一起,

熬成濃汁後澆到螃蟹的身上,

然後將整隻螃蟹放到火上烤熟,

這種做法有點類似現在的“燒烤”。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第二種則需要將螃蟹拆開,

將全部蟹肉以及黃膏剝出來,

這無疑就是今日所說的“剝蟹粉”了。

然後將剝好的蟹肉與蟹膏拌在一起,

填回蟹殼中並淋上調製的料汁,

蒙上一層面糊,當時稱為“蟹饆饠”。

不過《嶺表錄異》沒有提及,

“蟹饆饠”這道菜的具體烹飪方式,

推測起來,應該是在油中炸熟,

就類似今天所說的“炸蟹盒”。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對於這剝下的蟹粉,

唐朝人還有一種做法。

就是將這剝出的蟹粉,

用麵皮或是米飯裹起,捲成長條,

再切成一個又一個的小段。

由此製成的“金銀夾花平截”可以說,

和當今“蟹黃壽司”的做法極為相似!

而且光聽名字:“金銀夾花”,

就能想象到這道蟹菜的精緻。

一觀它製作方法的細碎繁瑣,

可見唐時高階料理的講究與細緻。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唐朝螃蟹的做法還有很多,

譬如:糖蟹、糟蟹、醉蟹等等,

形式各異,且各有各的風味。

不得不感慨,唐朝人是真的會吃蟹啊!

來看看唐朝人是怎麼吃蟹的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