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菜別給孩子餵了!會中毒,很多媽媽還不知道

在江湖上,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

吃了毒蘑菇之後,就能看到一群形態各異的小人在跳舞……

這個畫面到底有多迷幻,有網友畫出來了,給大家感受一下:

圖源:網路

眼看著又入夏了,雨水豐沛的季節讓菌子迅速冒頭,我國南方很多地方流行吃野生菌。

但誤食毒蘑菇,可不是光能看到小人跳舞這麼簡單!

央廣網去年就有訊息報道:

四川一家人吃野生菌,致6人中毒,其中老人和孩子不幸死亡。

圖源:央廣網截圖

根據“吃菌大省”雲南衛健委去年7月釋出的資料顯示:

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導致12人死亡。

1

野生菌毒起來要的可是人命!

為什麼每年會有這麼多的人會因為野生菌中毒?

因為很多野生毒菌與食用菌的外形相似,但是毒性極強!

這些僅憑肉眼是判斷不出來的,加之食用方式不當,也可能會導致吃菌子中毒。

圖源:網路

即使是常與菌子打交道的滇黔地區的人,也很難絕對安全的吃菌。

野生菌因為族系龐大、種類繁多,所以毒素也非常複雜,其毒性大致有以下分類:

圖源:寶寶呵護製作團隊

最重要的是,一旦吃毒菌中毒,因為毒素過於複雜,目前

尚無特效療法。

加之發病急,很多人在路上就已經延誤了治療時間,

菌子中毒的死亡率非常高。

很多網友反應的吃了毒菌看到小人,很可能就是因為中毒產生了幻視、幻聽了。

菌菌提醒大家: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千萬不要因為網上說中毒之後能看到小人,覺得好玩而去嘗試!

我們掌握不好劑量,也不認識菌種,萬一吃了毒菌,不一定能看到小人,反而要去看醫生!

2

野生菌“有毒”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吃?

那當然就是一個字:

鮮!

喜歡吃菌子的人,菌子裡的“鮮味”就是吃貨們至高無上的追求。

菌子中含有多種遊離氨基酸、糖類、穀氨酸鈉等等。

其中,

穀氨酸鈉

就是讓菌子嚐起來鮮美的“秘密武器”。

圖源:網路

穀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平時我們炒菜時放點味精,就能夠讓菜吃起來更鮮。

而菌類本身就富含穀氨酸鈉,簡直就是得天獨厚的條件!

其次,菌類對寶寶來說,

營養價值也非常高。

蘑菇中富含纖維素、各種微量元素等,對孩子生長髮育有積極的作用。

圖源:網路

所以說,菌菌

建議在孩子的食譜中加上可食用的菌類

但是並不建議給孩子吃野生的、不確定毒性的菌子!

3

食用菌VS毒菌傻傻分不清楚!

在孩子的繪本、動畫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鮮豔的蘑菇有毒”這種說法。

但是,

以貌取菌是不對的!

你真的以為其貌不揚的灰色蘑菇就全是能吃的了嗎?

圖源:網路

在我們開頭提到的新聞中,孩子們是因為吃了野外的鵝膏菌中毒的。

而鵝膏菌,所屬範圍非常大,有毒的沒毒的都有,菌菌給大家找了兩張比較典型的圖片:

(塊鱗灰毒鵝膏菌,外形像香菇,顏色棕灰,有毒)

(紅黃鵝膏菌,顏色夠鮮豔吧,但是它沒毒,能吃,好吃)

所以說,這種誤導孩子的知識點就不要再給孩子看了,

白色、灰色的菌子不見得就是安全的!

實際上在自然界中,可食用菌和毒菌不一定有鮮明的區分。

他們的長相非常相似,很難分辨,到底有多相似呢?

圖源:寶寶呵護製作團隊

有些可食用菌和毒菌之間的差別是微小的,即使是有專業能力的大人,都不一定能透過肉眼分辨。

就比如見多識廣@博物雜誌,也表示“鑑定不了雲南市場的蘑菇”。

圖源:微博

菌菌也給大家提供了一份常見的毒蘑菇的實物圖,日常見到一定要避開,不能吃!

圖源:寶寶呵護製作團隊

4

正確吃菇記住“三不”原則!

首先,孩子的分辨能力較弱,我們必須首先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野外所有的蘑菇,都不能吃!

其次,針對野生菌,大家還需要記住這個“三不”原則:

圖源:寶寶呵護製作團隊

此外,菌菌還給我們的雲南讀者準備了一份單獨版的提醒:

(本篇文章阻擋不住熱情的雲南吃菌群眾,但必須謹記以下“三熟”,珍愛生命,安全吃菌)

◆ 菌種一定要熟

一定要找穩妥、好辨認的菌種下手,儘量減少中毒的可能性。

對菌子的辨別能力沒信心的話,儘量去市場上買,別逞強。

◆ 一定要做熟

採到菌子之後一定要充分烹飪,不要吃到半生不熟的菌子。

做熟的菌子儘量當餐吃完,吃不完下次烹飪時要再次充分做熟。

◆ 去醫院的路要熟

這點不僅要自己記熟,還要讓家人記熟。

一旦有中毒跡象,別猶豫趕緊送醫院!

每個中國人都一顆“吃貨心”,自然的本味就是吃貨們心中最純粹質樸的追求。

菌子的鮮美雖然讓人流連忘返,但是

危險程度實在太高。

真沒必要用健康甚至生命去追求這一頓的歡愉。

特別是孩子,免疫力弱,野外不明菌種,一定不能給孩子吃!

最後,記得將文章轉發出去,倡導更多人謹慎吃菌!

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讓更多人關注

【寶寶呵護】

,關注這個更照顧寶寶感受、更專業、更溫暖的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