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自曝有社恐,孩子“怕生”,可能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在如今社會,能說會道的人常會受到上天的眷顧,被命運垂青。

能說會道是一種能力,但並非每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是一枚“社恐”,怕見生人、怕社交,只喜歡自己待著,不願意跟人打交道。

去年,吳鎮宇的兒子費曼,就在網上公開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並喊話網友“求放過”。

費曼自曝患社恐

事情是這樣的,陸毅的女兒貝兒在網上分享了一段唱歌影片,網友看了以後便隔空呼叫費曼,讓費曼也學學貝兒,來一段才藝展示。

費曼斬釘截鐵地回覆了兩個字“我不”,當即引起不少網友的吐槽甚至攻擊。

後來費曼不得不發了段語音澄清,說自己患有舞臺恐懼症和社交焦慮,面對家人表演都會發抖,但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過這件事,就連家人也不知道。

只有在網上衝浪的時候,他才會覺得沒負擔,因為隔著網線看不到對方。最後費曼懇請網友們不要再逼自己,要自己展示才藝,尊重自己。

真是大寫的心疼,當個明星愛豆太難了!

其實,費曼患有“社恐”是有跡可循的。跟爸爸吳鎮宇參加《爸爸去哪兒》時,費曼就跟其他的小朋友不太一樣,在陌生人面前會很害羞。

不小心落水擦傷臉時,沒有向任何人求助,臉上掛著尷尬的笑容。

去參加《天天向上》時會一直牽著吳鎮宇的手,顯得很緊張。

以前看節目還以為是孩子面對鏡頭不習慣,放不開。

如今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孩子極度緊張情況下身體的本能反應,那時的費曼心裡應該很不自在吧。

陌生人焦慮

社交能力,是一項習得效能力,孩子出生以後會慢慢學習並掌握與人社交的能力。

那麼,當今社會上怎會有那麼多的“社恐”呢?

其實,很多“社恐”可能都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陌生人焦慮”,大多數寶寶在3個月左右就會出現“陌生人焦慮”,也就是我們俗話說得“認生”。

處於“認生”期的寶寶,對養育者會形成深深地依戀,對不熟悉的人會感到害怕和警覺,一旦陌生人靠近則會抗拒、哭鬧。

雖然一歲以後這種焦慮會慢慢減弱,但不會消失!直到3、4歲也不會完全消失!

如果這個期間,爸爸媽媽強迫寶寶去接近陌生人,會加深寶寶內心的焦慮和恐懼,並在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對社交產生排斥,逐漸演變成“社恐”。

Mommy小時候因為認生不願意跟人打招呼被當眾訓斥了很多次,以致於長大以後Mommy再遇到親戚朋友第一個反應是害怕,也不愛社交,人比較自卑。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

“陌生人焦慮”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情緒和情感發展,它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

孩子出生以後,對這個陌生的世界缺乏足夠的安全感,需要不斷地確認自己是安全的,才會逐漸邁出探索的腳步。

而“陌生人焦慮”就是寶寶探索,建立安全感的一種表現,當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受保護的,就會願意嘗試跟人接觸。

所以,當孩子不願意跟陌生人接觸,不願意跟人打招呼時,爸爸媽媽最好不要逼迫孩子,更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懂禮貌。

爸爸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並做好相關的引導,讓孩子儘快地度過認生期。

給孩子一些時間,自己做好示範,孩子終會懂得如何跟人正確打交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