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孩子家長的痛苦,不是源自孩子,而是受困於情緒

這是百篇親子教練日記的第2篇,我會秉承[少說道理,多講故事]的原則,儘量從日常生活場景入手,闡述青春期孩子教養過程中,身為父母的各種酸甜苦辣,今天聊的主題是《厭學孩子家長的痛苦,不是源自孩子,而是受困於情緒》。

不是源自孩子 而是受困於情緒

厭學孩子家長的痛苦,不是源自孩子,而是受困於情緒

有位厭學大半年又復學的孩子爸爸,一直很擔心孩子會再次厭學,於是,找到我傾訴他內心的痛苦,當然他並不清楚如何排遣心中的痛苦,僅僅知道自己萬分焦慮、擔憂而已。

阿森:孩子今天到職業中學報到上學,這幾天自己一直很焦慮,一是不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願意去職中就讀,另一個去讀職中跟自己想讓他讀高中有衝突。

教練:你現在還是有焦慮嗎?

阿森:是啊,回想孩子過往大半年關著門玩遊戲,房間到處是垃圾的情形,現在都感到後怕,不確定現在他是否真的能走出去。

教練:你現在回想這些情景,你依舊有害怕的感覺嗎?

阿森:是啊,想起來就會不由自主地害怕。

教練:我很好奇,這段過程中具體哪個細節會讓你如此害怕?發生什麼事情了?

阿森:孩子厭學在家那段時間,我跟孩子耐心講道理好幾次,就是善意提醒他注意身體健康,玩遊戲的時間不要太長,同時房間裡的個人衛生也要保持整潔。

教練:孩子接受了你的建議了嗎?

阿森:沒有,孩子壓根就沒改變。

教練:你有覺察到自己講道理的方式,孩子是否反感或抗拒?

阿森:孩子其實很反感我講道理,談話到最後,我總會忍不住情緒激動起來,大聲地吼罵孩子,雖然沒有動手打這個不聽話的孩子,但是每次大聲吼罵後,我都會很後悔,現在想起來頭都會痛。

教練:那當時你這樣怒吼孩子,他是怎樣的表現呢?

阿森:孩子開始是有害怕,但是他接著就會辯解,而且說話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大聲,情緒也開始激動起來,我感覺自己就被他嚇住了,跟著就不知所措了。

厭學孩子家長的痛苦,不是源自孩子,而是受困於情緒

教練:孩子厭學這段時間中,你跟孩子溝通,經常都是這樣的情景嗎?

阿森:是啊,孩子做錯事總是大聲否認,可能是大家平時都這樣交流,大聲就能讓對方屈服。

教練:那你今天希望透過這次談話得到什麼幫助呢?

阿森:我希望自己不再這麼痛苦,雖然孩子又上學了,但是始終我還是擔心、焦慮,很多身邊的朋友都勸我看開點,但是我做不到,感覺已經陷入了情緒的漩渦,走不出來啊。

教練:聽起來,你不接納有情緒的自己,是嗎?

阿森:是啊,我很擔憂孩子如果又厭學了,我肯定會有情緒,情緒上來了我就會容易激動,控制不住自己,就會大聲吼罵孩子。

教練:其實你是在害怕孩子再次厭學在家,因為你沒法面對孩子厭學在家整日玩遊戲、房間垃圾遍地都是的場景,對嗎?

阿森:是這樣的,我非常害怕又回到過去。

教練:那你此刻害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說來聽聽?

阿森:不知道,我沒想過這個問題。

教練:你內心中是否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我一直未有足夠的信任給予孩子,因為我很害怕不好的結果,我覺得自己承受不了],是這樣的嗎?

阿森:你現在這樣提醒我,的確我是有這樣的觀點,總覺得自己承受不了。

教練:孩子不好的結果其實就是不符合你的標準、期待而已,你為何要自己承受不了呢?你有沒有問過你自己一直在害怕什麼嗎?

阿森:可能跟自己成長經歷有關係,怕孩子沒人愛和怕被孩子誤解。

教練:除了這些,還有嗎?

阿森:害怕再來幾次大聲吼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教練:既然你知道吼罵不僅讓孩子害怕,同時也會讓自己害怕,那麼你覺察到這些後,你又是怎麼做的呢?

阿杰:當看到孩子害怕,自己感覺也害怕起來,我只是簡單安慰說,爸媽是永遠愛你的,我今天罵你也是為了你以後成才。

教練:孩子相信或接受你這樣似是而非的抽象表達嗎?

阿森:孩子自然不相信,我也不懂要怎樣表達。

教練:當你跟孩子說,爸媽是愛你的,你自己相信嗎?

阿森:我其實不相信,我認為還是行動上表達更好。

厭學孩子家長的痛苦,不是源自孩子,而是受困於情緒

教練:也就是說,當你吼罵孩子後,你感覺不僅孩子會害怕,你自己也會害怕,因為你認為吼罵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也會讓自己事後內疚,你希望孩子能夠感受到父親有愛的,我這樣說,你認同嗎?

阿森:我非常認同!

教練:那麼既然你知道吼罵這種教養方式不對,為什麼你總是這樣去做呢?

阿森:我也不知道啊,這正是我今天想跟教練請教的原因啊。

教練:那你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在怒吼時,你是生氣的?

阿森:是啊,我能感受到自己當時真的很生氣。

教練:那麼生氣的原因是什麼呢?

阿森:孩子厭學在家這半年,我都無奈接受了,但是孩子不能這樣無節制地玩遊戲,個人房間垃圾也不知道自己動手處理,真的讓人很生氣。

教練:那你當時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呢?

阿森:我肯定希望孩子厭學在家,雖然不願去學校,可是在學習、玩耍、家務、運動、休息這幾方面還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啊。

教練:看起來,當你發現期待落空了,你感覺自己有生氣,但是你通常會壓抑住生氣,先耐心跟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卻不接受還大聲辯解,讓你感覺到受到傷害,於是,你跟著就有更大的生氣了,對嗎?

阿森:是這樣的!

教練:可是,你有沒有覺察到首先是壓抑自己的生氣,後面又是壓抑孩子的生氣,聽起來,你不接納自己是生氣的,也不允許孩子是生氣的啊!當然你在生氣的表達方式上肯定是需要調整改變的,畢竟你每次都拿不到想要的結果啊!

阿森:我從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啊?

教練:同時透過剛才的交談,我發現你好像忽略了失落、無奈這方面的情緒,畢竟當你經常用怒吼去教養孩子,孩子依舊是沒有行為上的改變,我想作為一個正常的父親,事後是應該能夠覺察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悲傷,而不是一味地害怕。

阿森:無奈、失落有時候能感受到,正是這個時常困擾自己,我只能自己腦海中偶爾模擬對話,現實中又不能很好表達,於是我就沒去多想,更多地是事後害怕。

教練:我想這也是很多厭學孩子家長的通病,我待會跟你詳細探討,你目前處於怎樣的情緒模式,接下來你該如何面對、接受、轉化、放下情緒,而不是沿著過往的情緒模式慣性,無意識地用壓抑情緒、忽略情緒去自欺欺人,好嗎?

阿森:好的,謝謝教練。

教練寄語

厭學孩子家長的痛苦,不是源自孩子,而是受困於情緒

情緒其實就是我們對人事物的心理感受,包括喜、怒、哀、懼等等。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後天的學習可能會導致我們不善於表達情緒,或不善於理解某些情緒。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情緒會隨著外在環境刺激的變化,發生波動,而且是一種[來來去去]的波動。

當情緒的波動幅度與持續時間不符合正常比例原則,比如,始終有揮之不去的焦慮、擔憂,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也是不健康的,因為你受困於情緒中了。

其實每種情緒,不管是正向的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有幫助我們在環境中求生存、適應、發展的功能,缺少任何一種情緒,對我們都是不好的。

當我們時常運用自我覺察能力,正確地認知自己當下的情緒是什麼,情緒反應模式是怎樣的,跟情緒緊密關聯的行為模式又是如何。

我們才能兼顧理性與感性兩方面,去很好地做到真正接納情緒,而不是沿著以前的慣性壓抑圍堵情緒,這樣只會總是受困於情緒,卻不知情緒只能疏導與適時抒發。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親子溝通教練,70後禪修者,1對1指導叛逆期厭學孩子的父母在家庭智慧教養方面,不僅知道並且做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