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詐騙600萬判12年,炒熊一隻賺數萬;從炒鞋到炒熊,引發關注

前言:近日,“90後炒熊一隻最多賺數萬元”引發關注。而一直活躍的“炒鞋”市場也被頻頻曝出問題。此前江蘇鎮江警方先後接到多人報警稱,在殷某處購買“期鞋”遭遇詐騙,其中僅一人就損失100多萬元。

經查,殷某虛構10億的存款證明,透過炫富博取“炒鞋客”的信任,以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價格為誘餌,向部分受害者出售“期鞋”,實則並沒有真實貨源。案發時,涉案金額近600萬元,基本已被他揮霍一空。近日,殷某被判處詐騙罪,有期徒刑12年,並責令退還受害人共計584萬元。

曾經聽過鞋圈一句名言:鞋圈一面牆的鞋子的價格,趕上一線城市一套房子的價格。

什麼都可以炒,什麼都想賺。這種現象的背後,反應出幾個問題:一是現在的人急功近利,只想拿快錢;二是利令智昏。#炒鞋大佬詐騙600萬被判12年#

試問,這年頭,全國都找不出多少個存款十億的人,真要有那麼多存款的人,還來勞心勞力的賺這幾個炒鞋的錢?

反觀被騙的人,十之八九是因為自己把控不住自己那顆貪婪的心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熱議的話題,“90後炒熊一隻最多賺數萬元”,也是引發很多的人關注。

RBRICK,中譯名“積木熊”,一隻日本原價三千元左右的70cm高積木熊,進入國內,價格少則上漲一兩千元,多則暴漲數萬元。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往往是特別是越稀有,市場價越高。倒賣積木熊成為了90後、00後新的投資方式,而在這個投資過程中,往往卻容易被割韭菜。

這類小眾化玩意千萬不要入戲太深,否則分分秒秒都會被暗算。有機會賺一點這類投機性收入不是不可,但還是不要過度炒作,特別是給年輕人以引導和示範作用。

畢竟賺錢的就那麼幾個人,你眼紅後進入或許正好是機構收割的時候。

從炒鞋、炒積木熊等等邏輯的背後,正是因為讓年輕人發現了有利可圖,才會有炒作的慾望。

近些年,國內經濟真的是發展迅猛,才衍生出了一堆可以炒作的行業,以及可炒作的東西。

因為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可以炒作這些無實際意義的消費品。但作為消費品炒作,實在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更是一種不利於市場經濟的行為。

至少我的經驗是,“上了熱搜的財富密碼,大機率就是為了讓你接盤”。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潮玩,之前Bearbrick那麼火,現在不也完了?

最關鍵的是,資訊總是滯後的,當大家都知道某一行賺錢時,它大機率就已經不賺錢了。

切莫因為人云亦云的“機會”,套牢自己口袋的錢財。

再次奉勸各位一句,這種事已經不會再發生了,因為現在的熊圈已經落寞了,所有熊出道就是巔峰價,拿Haroshi三代舉個例子,一出來就10萬+,一路掉到現在8萬。

還是那句老話,當一個行業連路邊買菜的阿婆都知道能賺錢的時候,就已經無利可圖了。

順便說一下,那隻熊發售價3萬左右,當初5萬買已經頂著很大風險,現在滿大街fake全民販子,真正的玩家少之又少,口貨的基本都是屌絲,沒出事個個是老闆成功人士,一出事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學生。

“炒圈”事件的背後,如何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良好的消費觀是什麼時候都需要培養的,大學生作為馬上要進入社會的高知識分子,對於財物的運用要提早領會。

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明白什麼是良好的消費觀,光一味要求培養良好的消費觀,而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消費觀是盲目的。

消費是為了滿足需求,需求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原始動力。要搞明白什麼是好的消費觀,首先要搞明白消費與個人財物的基本邏輯,在我看來,好的消費觀有以下幾點:

1、平均月消費額度應該不大於自身的購買力水平;

2、適度的負債能有效盤活資金,創造更大的消費滿意度;

3、長期而言,要保證穩定的負債水平和償還能力;

4、要有購買力儲備資金,保證一定水平的儲蓄率;

總而言之,消費是為了實現最高的需求滿意度,適當的負債可以盤活資金,提升消費滿意度,但是過高的負債,尤其是入不敷出的負債會陷入債務危機,影響信譽;但不涉足負債消費,又會使得自己缺乏現代的財物規劃思維鍛鍊。

最重要的是保持適度和動態調節,保持適當消費水平、負債水平、儲蓄水平是鍛鍊一個大學生控制金錢的訓練。

希望大家還是能夠冷靜對待,少些追捧,少些炒作。只有強大自我,才能更好立身處世,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消費觀才是正事。

關注我,更多精彩後續內容;也可以私信留言,真誠讚賞,手留餘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