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過濃也會傷害娃,正確衝奶粉注意“三細節”,寶寶成長更健康

有娃了之後,爸媽都會努力地賺“奶粉錢”,可見奶粉在養娃過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是一筆不菲的支出,要不怎麼能作為養娃的代名詞呢。

對於衝奶粉,很多人有著自己的“野路子”,不想按套路出牌,還想透過調整奶粉的量,讓娃吸收更多營養,發育得更好。

不過有些不恰當的“野路子”,未必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可能因為操作方法不當,反而“坑娃”。

寶爸“耍小聰明”雙倍奶粉衝奶,反而“坑娃”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新生兒喝奶粉的分享:有位寶爸“不走尋常路”,因為沒有經驗,擔心寶寶喝不飽總是餓。

於是“靈機一動”想到放雙倍奶粉的方法,覺得這樣寶寶喝了奶粉之後不容易餓,而且營養更豐富,兒子就能更健康,長得更快。

新手媽媽也沒有經驗,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每天忙著下奶,想讓寶寶早一點吃上母乳,除了照顧寶寶,心思全在母乳上。

沒想到寶寶喝了加量奶粉才兩天,就出了問題,不僅嘔吐、腹脹,而且肚子硬。後來急忙送到醫院。

檢查發現,寶寶腸胃滲透壓大,出現了急性壞死小腸結腸炎的早期症狀。

醫生還特地問了新手爸媽,關於奶粉調配的比例問題,沒想到衝奶粉的寶爸一臉懵逼:“衝奶粉還有比例?”

一下子就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原因是寶爸不知道衝奶粉的比例,雙倍衝奶粉,坑了自家娃,好在發現得還算及時,沒有出現更大問題。

寶寶喝過濃的奶粉有哪些影響?

奶粉過濃很多人都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兒,頂多也就是結塊唄!但對於腸胃功能不健全的新生兒來說,卻會造成不小的危害。

1)加重寶寶腎臟負擔

新生兒的各項臟器發育還不成熟,如果給寶寶餵過濃的奶粉,很容易導致飲食中的礦物質攝入過量,加重腎臟的負擔,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結石。

2)出現過度餵養的問題

配方奶粉都是根據不同階段的寶寶,需要不同的營養,進行的配比調節,讓寶寶更容易消化吸收,都是科學的配比。

如果家長任性沖泡,不按照比例來,奶粉太濃會出現不好消化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排便困難等問題。

奶粉中含有鈉,嬰幼兒對於鈉的吸收率要比成年人的高,奶粉太濃,容易出現鈉吸收過多的問題,血液中的鈉含量高,會影響娃對鈣的吸收,影響寶寶長高。

3)影響娃對水分的吸收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不需要額外喂水,因為奶粉中的水分,就可以滿足寶寶對水的需求了。

如果家長給娃沖泡過濃的奶粉,就是變相減少寶寶的水分補充,可能會影響寶寶的食慾,還會增加寶寶慎重的負擔,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

正確沖泡奶粉要注意“三細節”

給寶寶沖泡奶粉也要講科學,想讓寶寶更健康,家長需要提前掌握沖泡奶粉的“秘訣”。

細節一:選用合適溫度的水

衝奶粉的水溫不宜太高,開水沖泡奶粉容易破壞奶粉中的營養成分,降低奶粉的營養價值。

衝奶粉的水溫最好控制在37℃-40℃之間,如今寶媽覺得水燒開再放涼太過麻煩,建議使用恆溫器,將水溫設定好,就可以隨時拿來沖泡奶粉了。

細節二:先放水,再放奶粉

有些粗心的寶媽,覺得衝奶粉只要按照比例來就好了,對於先放水還是先放奶粉的問題,都是看心情。

不過奶粉後放水,容易導致奶粉沖泡過濃的問題。所以在給娃衝奶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先放水再放奶粉。

用專用量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多出來的奶粉,在瓶口的刮一下,這樣可以確保比例精準一些。

細節三:搖晃也需要技巧

很多家長將奶粉和水的比例調配好了,就擰上蓋子一頓搖晃,覺得晃均勻就可以了。其實衝奶粉搖晃均勻也是需要技巧的。

最好朝著一個方向搖晃,這樣不容易產生氣泡,喂寶寶之後,也可以減少打嗝的問題,如果產生氣泡,可以將奶瓶靜置一會兒,等到氣泡消失再喂寶寶。

拓展:寶寶的奶瓶日常消毒技巧

想讓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注意科學的調配奶粉之外,奶瓶的日常消毒也不能馬虎。新生兒的抵抗力比較弱,更容易“病從口入”。

家庭中的日常奶瓶消毒,根據材質的不同,消毒方法也有所區別:

① 玻璃奶瓶消毒 可以與冷水一起下鍋,等到水開後煮5-10分鐘,再放入奶嘴,繼續煮3-5分鐘,等水溫涼一些,再取出奶瓶、奶嘴、瓶蓋,晾乾後組裝備用。

② 塑膠奶瓶消毒 一次性將奶瓶、奶嘴、奶瓶蓋一起放入鍋裡,煮3-5分鐘即可取出,放到通風處扣緊瀝乾即可。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