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一些思考,兌現我之前的承諾

月初的時候我就發了一篇動態,想要跟大家探討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在評論裡我也說了我有一些思考,但是還不完善。到今天算是有一個初步的想法,所以就來跟大家兌現下我之前的承諾。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我不記得這是誰說過的話,但是這句話卻點明瞭我們教育的最理想狀態。就是點燃孩子內心的“一把火”,激發孩子的內動力,讓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去做。而不是像現在很多父母那樣,每天監督孩子,透過批評指責打罵孩子來逼著他們做。父母感到痛苦,而孩子感到更痛苦。

而這“一把火”,就是指孩子的興趣。

假如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他們自己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就不用父母逼著學;

假如孩子對鋼琴有興趣,他們自己就會積極主動的練習,也就不用父母逼著練;

假如孩子對寫作業有興趣,他們自己就會主動的去寫,也就不會父母每天催;

……

有沒有興趣,可以說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當孩子有興趣時,不用父母催,孩子自己就積極主動的完成。相反,假如孩子沒興趣,就需要父母在後面推著走。

哪種方式更好?結果顯而易見。

因此,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做某件事,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激發孩子的興趣。

但是顯然,激發孩子的興趣並不是那麼容易,要不然教育也就不會這麼讓父母頭疼了。那具體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呢?

興趣是如何產生的

要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我們先要知道興趣是什麼,來源於哪裡。

每個人的興趣儘管各式各樣,表現各不相同,但是他們其實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滿足了人們的某種內在慾望。

我對手機感興趣,是因為手機可以幫我打發無聊的時間;

我對打球感興趣,是因為打球可以讓我更有魅力,吸引妹子的目光;

我對學習感興趣,是因為學習可以取得好成績,贏得老師同學的尊重;

……

顯然,興趣來源於慾望。我們首先產生慾望,然後才會對外在世界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行為產生興趣。

但是一個人在同一時間會產生很多種慾望,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的慾望,因此我們的內心會做出抉擇,此時哪個慾望對我們最重要,我們就會首先選擇滿足哪種慾望。

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下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我們在決定哪種慾望為主慾望時,顯然受這個需求層次的影響很大。

就比如說面對一塊掉到地上的饅頭,吃還是不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對於餓了很久的人,他儘管也會嫌髒,害怕得病,有不想吃的慾望,但是他肚子咕咕叫帶來的飢餓感顯然要更勝一籌,也就顧不得髒不髒了。

因此,興趣來源於慾望,而慾望就決定了興趣的選擇方向,決定了我們會對哪方面的東西感興趣。

當我們處於生理需求期時,我們會對吃飽喝足更感興趣;當我們吃飽喝足時,我們又會飽暖思淫慾;而當我們物質生活極大富裕時,我們又想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面對同一種慾望,我們卻有很多不同的興趣方式來滿足慾望。也就是說孩子並不一定是選擇我們想要孩子感興趣的行為。

孩子會選擇什麼樣的興趣來滿足慾望

對於同一種慾望,不同的人會對不同的行為產生興趣。

比如說我們激發了孩子對金錢的慾望,我們希望孩子透過正常勞動來賺取金錢。但是孩子卻可能走上歪門邪路,對坑蒙拐騙感興趣,透過這種方式來賺取金錢。那這就不是我們的培養目的了。

那到底什麼決定了我們會選擇什麼樣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呢?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孩子的自身因素

孩子本身的性格,內在的價值觀等,會影響孩子的選擇。

比如孩子想賺錢,具體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做哪種工作更合適,肯定受孩子自身的性格,內在的價值觀等自身因素的影響。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正義感如何,對遵紀守法的認知如何等等,這些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當然,這其中的很多因素跟父母的後天教育也脫不了干係。

二是環境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一個真理,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樣的。人們會對什麼感興趣,依靠什麼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受環境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在群體氛圍下,很多時候會超過個體本身的影響。

比如說,假如班裡的經常組織籃球比賽的話,男孩子就肯定更容易對籃球感興趣,希望透過籃球來贏得同學的尊重認可。

三是行為本身的價效比

對於同一種慾望,滿足的行為方式有很多,但是這些行為的收益、付出的努力卻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儘管收益很高,但是付出的努力卻也很多,因此就有相當大的難度;相反,儘管有的收益低,但是付出的努力卻很少,因此也就值得一試。

一般來說,人們會選擇價效比最高的行為。當然,如何判斷價效比最高,不同的人會根據自己的認知、自身特點,會有不同的標準。

短暫的興趣是沒有意義的

對於慾望、興趣的關係我們瞭解了,也知道人們是如何做出判斷的了。那是不是說我們就可以以此來激發孩子慾望,培養孩子興趣了呢?

還不夠,因為這還牽扯到一個關鍵因素——持久問題。

一時激發孩子的慾望並不難,讓孩子對我們期望的行為產生興趣也很容易,但關鍵是能保持多長時間。

人的慾望是千變萬化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產生不同的慾望。今天的我跟明天的我都是不一樣的,產生的慾望也是不同的,當然興趣也就會發生變化。

比如說今天我一照鏡子,發現自己胖了很多,於是對減肥產生了興趣,於是我開始控制飲食,每天跑步。但是過了兩天,我的慾望發生了變化,我對美食產生了極度的渴求,特別想吃燒烤,這時我又對美食產生了興趣。

也就是說,人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而且很多時候會自相矛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興趣,不用我們培養,孩子自己就是這麼做的。對於我們培養孩子來說,這樣的興趣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想要做的是讓孩子在較長的時間內維持一定的興趣,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定向的成長,這樣的興趣才是有價值的。

那如何長時間的維持孩子的興趣呢?

1、構建穩定的環境,維持穩定的慾望

如果所有的因素都不發生變化時,人的慾望也就會變得穩定。

比如說,一直處於飢餓的環境下,人的生理需求就是最大的需求,就想吃飽。

這就要求父母一旦激發了孩子的慾望,就儘可能的維持相對穩定的環境,保持住孩子對慾望的渴求。否則孩子產生了其他更大的慾望,就可能會對別的行為產生更大的興趣。

2、行為獲得收益要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一般來說,人們的慾望是無法被完全滿足的,因為人的慾望是逐漸增長的,因此當孩子產生了更大的慾望,需要更多時,孩子的興趣行為就需要能給予支援。否則行為無法滿足孩子的慾望,孩子當然也就對行為喪失了興趣。

比如說孩子5歲時,你獎勵1元錢,孩子就屁顛屁顛的做家務。但是孩子12歲後,你再獎勵1元錢,孩子都不搭理你。

從理論上來說,只要興趣行為能夠獲得足夠的收益,人們就會一直對該行為產生興趣。特別是隨著成長,獎勵越來越多時,人們就會更加迷戀該行為。沒有收益的行為是不會讓人們產生興趣的。

而孩子從行為中獲得獎勵是不同的,有的是父母可以提供的,這也就為父母培養孩子興趣提供了可能。但是有些也是父母無法提供的,對孩子的興趣卻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孩子從興趣中獲得收益有哪些

孩子從興趣中獲得收益主要分為兩大類: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當然,這些獎勵的獲得往往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一種往往同時附帶著另一種。但是對孩子來說,他們追求的目標往往是其中之一。

一、物質獎勵

物質獎勵其實就不用多說了,用錢就可以衡量。父母們最擅長的也就是這種方式,刺激孩子的慾望。

物質獎勵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度量化,因此可以做到精確的控制。比如說今天完成任務1元,明天完成任務2元。

但是這種獎勵卻不可以無限增長,畢竟父母的金錢是有限的。而且隨著孩子的增長,對於每次獎勵的追求也是提高的。小時候獎勵1元孩子很高興,但是大了你再獎勵個1元看看?孩子都不願意搭理你。

因此,如果利用物質獎勵,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提供持續不斷的物質獎勵,並且最好還是逐步提升的。

如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物質獎勵將是最好的獎勵方式,可以不斷的刺激孩子慾望,維持穩定的興趣。

二、精神獎勵

精神獎勵分兩種:

一種是外界提供的精神獎勵,比如說尊重、歸屬感等

這類精神獎勵表面上看雖然父母可以無限供給,但其實父母提供的這類精神能量獎勵也是有限的。任何行為,一開始我們可以表揚,孩子能保持興趣。但是表揚多了,我們的表揚就不值錢了,就不能滿足孩子更大的心理需求,所以興趣行為就會終止。

而且精神獎勵還有一個問題,無法度量化,很難保持穩定的逐步提升的供給。很可能一開始我們就獎勵過頭,導致下一次獎勵不足,打擊孩子的興趣。

因此,如果父母要用精神獎勵來維持孩子興趣的話,要注意兩點:1、如何擴大精神獎勵是關鍵,比如說讓更多的人表揚誇獎他。2、讓精神獎勵度量化,相對穩定的提升。

另一種是行為本身帶來的精神獎勵,比如說勝任感、成就感、成長、好奇心等等

應該說,這類獎勵才是最理想的獎勵,因為它們不需要藉助外物,而是行為本身產生的,因此最能刺激人們對行為本身保持興趣。

但是這類獎勵是我們父母無法控制的,因為它與孩子本身的知識水平、能力等都息息相關。抖音、手機遊戲等,其實就主要是利用了這種精神獎勵。

興趣可以透過逼迫的方式形成嗎

在培養孩子時,因為孩子沒有興趣,很多父母會逼迫孩子去做,比如說學習。很多專家反對父母的這種做法,認為這樣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相信很多父母也會關心這個問題。

應該說,人們都喜歡自由,這種逼迫帶來的控制感是不受孩子歡迎的,會使得孩子喪失內在的積極性,所以很難產生興趣。

但是,儘管孩子一開始被逼迫了,如果後期孩子從中獲得收益比較高,又恰好滿足孩子當前的慾望需求,那這些收益就有可能抵消被逼迫帶來的控制感,孩子就會逐漸的變被動為主動。

比如說孩子一開始討厭練鋼琴,被父母逼著練,但是當孩子練了一段時間後,偶然的機會在班裡進行了表演,獲得了大家的肯定認可,老師的表揚。而孩子這時候又恰恰比較關注同學的評價,希望獲得同學老師的認可,那麼孩子就會改變對學習的態度,因為練鋼琴成為滿足他慾望的一種主要方式,他也就會對鋼琴產生更大的興趣。

所以逼迫孩子到底會不會讓孩子形成興趣,關鍵是後期孩子能否從中獲得足夠的回報。

總結

1、興趣與慾望有關,與慾望關聯度越高,價效比越高,慾望越大興趣也就越大

2、刺激孩子興趣很簡單,如何維持長久的興趣才是關鍵。

3、長久的興趣之所以難以維持,一是慾望發生了改變,二是獲得的獎勵不足以支撐慾望。

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培養興趣的失敗,往往就失敗在了獎勵上。孩子本身無法從行為中獲得足夠的獎勵,不足以支援孩子長久的興趣。所以在我看來,培養孩子興趣的關鍵是獎勵。只要獎勵足夠大,就不怕孩子對行為不產生興趣。

但是一般的父母能力有限,無法提供足夠大、足夠持久的獎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