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安徽25歲小夥自殺了,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要麼努力活著,要麼趕著去死。——肖申克的救贖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溫暖了許多人的心靈,成為了現代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許多初次閱讀這首詩的人,總會認為這個詩人一定是一位浪漫而富有情懷的人。人們很難將這位充滿情懷的詩人與1989年的一則新聞結合起來:一位安徽25歲小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了。他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他就是查海生,也就是詩的作者“海子”。如今這首詩人們是耳熟能詳,但是在當年海子並不像今天一樣被人們所熟知。直到死後他的詩歌被人們發現並承認,這期間他所走過的路是漫長而煎熬的。

1989年,安徽25歲小夥自殺了,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如同今天的人們聊起梵高一般,唏噓一聲,讚歎一聲。究竟是什麼讓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最終走向自我終結的道路呢?

海子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在他出生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形勢並不好。海子的童年和大多數農村娃一樣,與貧困相伴。但是他又是不同的,那就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教育非常的重視。在4歲的時候就可以參加背誦比賽,而與他一起參加的孩子大都比他大好幾歲。

記憶力驚人的海子在很小的時候,在學習上的天賦就非常的突出,還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 “神童”。具有天賦又十分勤奮的海子在14歲那年就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專業。

1989年,安徽25歲小夥自殺了,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由此可見海子的天分與努力,在那個時代能夠考上大學,考上中國一流學府的北京大學,就意味著他的未來必將一片坦途了。

在當時國家對大學生是有就業包分配的制度,完全不需要擔心就業的問題。在1983年海子被分配到了昌平的中國政法大學工作。

雖然在學業上十分優秀,但海子也遭遇了很多現實的問題。因為一直生長在農村,他對許多城市的流行元素幾乎完全不通。當時的北京遠遠沒有如今繁華,但是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在當時更為顯著。

各種文化上的差異,讓海子感到孤獨。一首《今夜我在德令哈》寫出了他的孤獨與茫然。

1989年,安徽25歲小夥自殺了,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屬,只有自己沒有立足之處。荒涼與孤寂充斥著他的靈魂與生活,詩人的敏感讓海子非常需要一條出路,去宣洩自己的內心,尋找自己的精神依託。他也就是在這年正式加入詩人這個行列。

在1984年的時候,他的詩歌也讓他遇到了初戀,似乎一切都在好轉。

因為海子的才華吸引了那位女孩子。但因為海子家境貧寒,女孩子的家庭反對兩人的戀情。最終浪漫敗給了現實,兩人被迫結束了這段戀情。這樣的結果讓海子一度無法接受。

在女子回到家鄉深圳之後,海子依舊對其念念不忘。在1988年海子還追到了女子的家鄉深圳,不過當海子到達的時候,女子已經結婚。

1989年,安徽25歲小夥自殺了,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在這次與初戀的會面中,並不是很愉快。這對海子來說打擊非常的大。所謂的才華,在物質世介面前一文不值。

在當時海子以詩歌作為寄託,但是他的詩歌賣的並不是很好,很少有人能夠認同他。直到初戀被他的詩歌吸引,讓海子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光亮。

但當這一抹光亮不再照射的時候,海子的人生陷入了灰暗。

1988年,在見過初戀之後,深度痛苦的海子依靠酒精麻痺自己。之後做了許多反常的舉動。他整理了自己的財產留給了家裡,特意留了300元給自己的母親,還帶著母親到北京玩了一圈。

1989年,安徽25歲小夥自殺了,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到1989年的時候,海子在山海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身邊只有四本書和一封遺書。他在遺書中寫道。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就此,海子的人生就被永遠地定格在了25歲。

25歲的年紀放在如今不過是剛剛大學畢業一年,人生的旅途才剛剛開始。對於海子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來說,實為可惜。

1989年,安徽25歲小夥自殺了,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名聲大振

我們無法追究是什麼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從海子的人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情感豐富而脆弱敏感的詩人。他是熱情而純粹的,不管是對愛情還是對詩歌。

他的脆弱也讓無數的人感到惋惜,隨著海子的逝去的不僅是他的生命和他的詩歌,而是一個詩歌的時代。

參考資料:《今夜我在德令哈》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