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隨著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在教育上,孩子們身上暴露出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而現在很多家長髮現:越喜歡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有的專家說過:孩子越吼越不聽話。這讓有些家長結合自身童年經歷深有感觸,所以,為了自己童年悲劇不在孩子身上重演,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首選的是講道理,然而,事實證明效果並不理想,甚至又愈演愈烈的苗頭。其實,這並不奇怪,孩子由於其年齡原因,在理解力、執行力上很難和大人達到同步,畢竟有時候大人在明知道事理的情況下,還不照做,何況年幼的孩子,單純的講道理,孩子不聽話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孩子的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千篇一律的,任何單一的教育方式都不會教育出全面的孩子,單純的講大道理,大人都不願意全盤接受,何況年幼好動的孩子們。多數時候孩子們還是願意接受道理的,但是要找對環境和時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單純的講道理,或者一味地簡單粗暴,都會造成孩子成長的偏差,甚至給童年留下陰影。要學會把二者有效結合起來,“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做到文武結合,相得益彰,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起到了威懾作用,又給孩子講清了其中道理。真正讓孩子們對家長又愛又恨,在潛移默化中健康成長。

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故事分析: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也一直在考慮怎麼樣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就這個問題,說說我的看法。孩子很小的時候,自己的認知能力還沒有發展出來。所以對於外面的世界,孩子是好奇的,什麼都喜歡問父母。這時候的父母,在孩子的眼裡,就是無所不能的權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對外面世界的瞭解,孩子開始有了自己對於事物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味地說教,對於孩子來說,意義就不大了。而且因為孩子想要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就要去反駁家長的觀點。

從人一生的成長來說,孩子的不聽話是個好事。說明孩子有自己的主見了。我們一直說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其實這個獨立生活的能力,首先就包括一個人有自己的主見。我認為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同時問問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想?為什麼會這麼做?說不定孩子的思路能給家長一個驚喜。而不是以一個家長的身份,一味的去壓制孩子。最後再說一下,有些家長自己嘴上說是一套,做起來又是一套。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還可以糊弄一下,一旦孩子大些了,就有些不相信家長了。有句話說“身教重於言傳”,與其一味的給孩子講道理,不如拿出實際行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孟子說“人之患好為人師”,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家長和孩子之間,這裡有兩個問題:

1、家長為什麼喜歡跟孩子講道理?

其實大部分的家長喜歡講道理的心態是:我比你懂得道理多,你要聽我的!這在心理定位上就是不平等的,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再加上講道理的語氣語調,是心平氣和的溝通講解,還是以“人師”傲態自居,咄咄逼人再者,就是道理這個東西,說起來很容易,所以人都喜歡做簡單的事,尤其是張口閉口的事

2、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思想獨立的孩子呢為人父母的,一定都是希望自家孩子可以更好的,然而父母也要搞清楚:你希望孩子好的目的是什麼?是覺得他是你的,所以希望他將來有能力回報你,希望他能繼承你未完成的心願,成為你家庭的驕傲,還是希望他可以好好的做自己,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如果是前者,你當然愛講道理,因為你怕他不聽你的,違揹你的意願,怕他將來有一天脫離你的掌控如果是後者,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可以做自己,他幸福你就幸福。那就請你將道理暫且放置,去問一問他的感受,去關心他的想法然後以平等的姿態去跟他分享你的經歷和你在這樣的經歷中所習得的道理相比於父母的道理,孩子更願意接受朋友的建議祝福你的家庭,有更多的幸福和歡笑!

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當我們在責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問題真的完全出在孩子身上嗎?往往我們感覺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我們和孩子交流的時候,雙方的意見不同意,這個時候,作為大人的我們,仗著經驗多,總會以說教的方式去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去做、或者你不能怎麼去做,但是作為孩子來說,他們總會感覺為什麼大人總是不能理解我想要做什麼呢?

衝突的來源,不外乎這麼幾個因素:

一、讓孩子瞭解我們在意他的感受。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著直接的聯絡;孩子有好的感受,自然就會有好的行為;那怎麼樣讓他們的感受好呢?當然就是大人先接受孩子的感受。有些大人經常會說:你並不是真的那樣覺得,你沒有必要那麼難過等等……但是,當孩子們的感受在不斷地被否定之後,他們就會感覺困惑或者憤怒。試想一下,在平時生活工作中,你的感受總是被別人否定,你心裡會有什麼樣的狀態呢?同理,孩子也一樣,甚至,孩子們無法正確得像我們一樣去疏導這些不好的想法。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去認同他們的感受,讓他們明白,爸爸(媽媽)完全在意我的感受。

二、換個方式,讓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舉個例子,孩子不小心把水弄灑了。我問過相當一部分媽媽,她們的第一反應基本上是“你把水弄灑了!”“怎麼回事!不是告訴過你要注意麼,怎麼這麼不操心!”等等,然而我認為,這個時候並不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水灑了,我們應該需要一塊抹布”,注意,這裡一定不要加主語,也就是不要說誰把水弄灑了,直需要說水灑了這個結果就好。這個時候孩子會去找抹布,然後當一切都處理完畢之後,可以說,處理這個不是很容易啊,感覺有點麻煩,我們以後一定要小心一點,不再讓水灑了。這樣孩子下次喝水的時候,就會特別的注意。

三、懲罰並不能解決問題。弗特茲▪道森博士說過,懲罰是一種非常沒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會讓孩子的行為朝著與我們預期相反的方向發展。孩子在年齡偏小的時候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可能會因為憤怒,會摔砸東西。這時往往大人會罰站、嚴重的可能會把孩子揍一頓。其實事情發生後,可以在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和孩子談一談,告訴孩子,你也會生氣,生氣的時候也需要發脾氣,然後和孩子一起討論下在生氣的時候出氣的最好的辦法,然後在紙上寫下來,最後把寫下來的辦法裡分出可行、不可行的,並且告訴孩子不可行的原因是什麼。

和孩子溝通真的是一門科學,同樣的原因經過不同的家長、不同的方法,做出來的結果也是千變萬化的。

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有時候人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單純對不被接納的抵抗

我們都太急於改變孩子,急於引導了。我們很愛自己的孩子,同時我們還對孩子有很多期待,我們希望他們聽話,希望他們學習好,希望他們按照我們期許的方式發展。所以,我們對孩子會有很多要求。吃飯要如何吃,待人要如何,平時在學校要如何表現……如果孩子違揹我們都意願,我們就會調動自己的“戰鬥情緒”,要麼批評,要麼哄騙,要麼講道理。

其實,你講的那些道理,到孩子耳朵裡,只是“嗚哩哇啦嘰裡呱啦”。他們聽不進去的。他們只知道自己的意願被反駁,壓抑著一股情緒,他們調動的也是戰鬥模式。或許,他們一時會迫於壓力,屈服。但天長地久積累起來,反而形成潛意識裡的叛逆心理。你講的道理他們不是不懂,但人最需要的不是這個,而是自己被認可,被接受,自己發出的意願被關注。很多時候,人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單純地對別人的期許,對別人不接納自己的抗拒。

跟人互動,最主要的是情緒關懷

大道理誰不懂?試想,你下班後只是想跟老公嘮叨一下老闆苛刻,他卻給你講一堆職場大道理,其實你內心是反感的。你希望的只不過是情緒被人認可,有人聽聽自己說的話,接納自己的情緒。等你的情緒水平降下來,你自己就會梳理出一條路來。孩子也一樣。

所以,不要那麼有目的性,看到孩子的情緒,共情他就可以了。教育孩子,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跟孩子的關係如何,比你給他什麼樣的灌輸,上什麼樣的輔導班重要得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