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 優秀的孩子, 都是“陪”出來的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這句話耳熟能詳的話,我們很多家長都知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有多少?

即使有些家長做到了,那陪伴孩子需要做什麼呢?

最近看了一篇國外的研究報道,深有感觸,和大家分享一下。

英國曾經做過一項橫跨70年的紀實追蹤,從1946年開始,記錄下近7萬個孩子不同的成長軌跡,試圖尋找出讓孩子優秀背後的原因。

調查前期,如預期的那樣,五代人的調查資料揭露出扎心真相:

孩子的成長、成就受家庭社會、經濟水平影響,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註定一生平庸。

然而在調查中後期,另一份資料揭示:仍有2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最終能夠突破家庭環境限制,成功逆襲。

調查結果顯示,改變這些孩子命運的關鍵是:他們都擁有從小會陪著他們長大的父母。

雖然父母收入不高,但他們用最大的可能關心著孩子,這樣的家教環境讓孩子變得自信而又勇敢,有勇氣和闖勁去改變自己的未來。

致家長: 優秀的孩子, 都是“陪”出來的

點選載入圖片

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可是當我們很多的家長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別人家優秀的孩子時,我們有沒有回頭反思過自己:你是那個別人家陪孩子長大的父母嗎?

那我們到底要怎麼樣陪伴自己的孩子呢?

致家長: 優秀的孩子, 都是“陪”出來的

點選載入圖片

1、陪孩子,陪的是關係

也許很多家長會發出疑問:說工作多麼多麼忙,沒有時間陪孩子,陪了孩子就要放下工作……

找這些理由的時候,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我們的孩子到底要什麼?

試問:你有認真地問過你的孩子這個問題嗎?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過她在幼兒園裡曾經做過這樣一件小事情,感觸很深。

幼兒園的活動內容很簡單,就是收集孩子們的心願,但當老師聽到孩子們的願望清單時,有些驚呆了,因為大多數孩子的心願都是:

希望爸爸早點下班回家;

希望媽媽能夠早點來接我放學;

希望能跟爸爸媽媽週末一起去遊樂場;

……。。。

這裡面很少有孩子要求父母給自己買個玩具或者買一份好吃的。

可見孩子內心的心聲是多麼的單純。當我們的家長們以物質來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也許孩子心裡真正想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一份片刻的親密相處,或者簡短的鼓勵,暖心的眼神等等,都可以溫暖我們幼小的心靈。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陪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時間考量,也不是簡單的陪著孩子,你寫你的作業,我打我的遊戲,而是父母真正去花心思,用尊重的態度,用愛去連結你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陪伴,陪的不是本身,而是陪伴過程中,孩子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傳遞過來的愛,這樣的愛,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信,也能然孩子學會愛他人,會給孩子一份發自內心的安全感去擁抱這個世界。

致家長: 優秀的孩子, 都是“陪”出來的

點選載入圖片

2、高質量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一生充滿各種各樣的考驗,能否勝出,其實是一種教育的比拼。

父母作為孩子連結世界的啟蒙,陪伴的方式和質量,直接決定著孩子對自我認知的構建。

在《朗讀者》中,董卿說過這麼一句話:“陪伴也是一種力量,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品格和技能。

孩子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在培養他各種各樣的習慣,品格和技能,而真正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還是這些。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好的示範,幫助孩子約束不良行為,培養孩子的的成長型思維,人際關係技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父母的養育方式,影響著孩子的未來,這個陪伴,也許與時間多少無關,但與父母重不重視,願不願意花心思有關。

致家長: 優秀的孩子, 都是“陪”出來的

點選載入圖片

臺灣作家龍應臺曾說: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這個保質期就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那段時間。

這個時間也是培養孩子自律和習慣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未來就只有搖頭嘆息的份了,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與其未來花十年時間去重塑孩子,還不如花十年時間去培養孩子。因為未來的十年對我們家長來說也同樣重要,我們也可以用這些時間做很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最後,期待我們的每一位家長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改變。

教育的宗旨是把千萬個孩子培養成千萬個樣子,而不是把千萬個孩子培養成一個樣子,我是果爸,關注我,與您一起享受養育孩子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