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先生治療直腸癌+白血病一例

李可先生治療直腸癌+白血病一例

點選載入圖片

樊某某,男,71歲,大同人。

2006年12月上旬初診:2003年10月發現患高血壓,房顫,膽結石,慢性淋巴細胞

白血病

,白細胞4。32萬,淋巴細胞0。85,體檢發現雙腎大小不一,脾臟偏大。2006年12月發現患肛管高中分化癌,大小2cm×2cm,腸息肉2個,大小1cm×1cm。

直腸癌

,便血不止,舌尖紅無苔。予以

烏梅

丸變方:

赤石脂30g 烏梅30g 川椒10g 黃連10g 炮姜30g 遼細辛45g 黃柏炭15g 紅參30g(另) 靈脂30g 制黑附片45g 炙甘草30g 紫油桂10g(後下)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2小時,煎2次取濃汁300毫升,對入參汁,3次分服,每日1劑。5劑

【心得】據症分析,此病應是中氣大虛,氣機升降失常。在氣機的圓運動中,乙木厥陰不能正常有序升發,鬱而下陷化熱,而成為寒熱錯雜之厥陰症。膽經甲木不降而患膽結石,心動悸(房顫)、上盛(高血壓)、白血病、直腸癌變等皆屬乙木升發疏洩失常之證。乙木鬱而升發不暢,木不化火則心火不足而心動悸(房顫),肝藏血之功能失常則血液為之病(白血病),木氣下陷鬱結成有形之癥瘕(直腸癌),甲木不降故上盛(高血壓),故以烏梅丸變方治之。因便血不止,改黃柏為炭,加赤石脂,乃桃花湯之意治下焦,與油桂合為三畏湯中一對畏藥,乃治下焦下痢便膿血之效方。

2007年1月16日二診:5劑血止,排出許多黑血塊,乙木能升則血不下行。守方,烏梅增至45g,方子如下:

漂海藻30g,赤石脂30g, 烏梅45g, 川椒10g ,黃連10g, 炮姜30g ,遼細辛45g ,黃柏炭15g ,紅參30g(另) 靈脂30g, 制黑附片45g, 炙甘草30g, 紫油桂10g(後下)。

患者家屬記錄排病反應如下:

1月8日:出現瞑眩反應—下午6~7點感到頭昏眼黑不能起坐,失去知覺,倒在地上把臉碰破。

1月18日:出現咳喘氣短。

1月30日:出現肛門刺癢腫痛如火燒,持續至2月3日減輕,又出現陰莖睪丸異常刺癢,腰困如折,夜不能寐。

2月4日:又出現瞑眩反應。

2月9日:手及臂出現許多小紅點,並漸成水泡,疼痛劇烈,西醫診為帶狀皰疹。枕部及頸部也有少許瘡診,疼痛2月餘。

2月26日:服藥40劑,便血時止時下,連續9日沒有便血。

3月初:沿手厥陰心包經發出許多皰疹。

3月30日:經西醫檢查直腸及血液,病情未發展惡化,疼痛逐漸減輕。

2007年3月31日三診:守方,制附片增至90g,加當歸50g。方子如下:

當歸50g 赤石脂30g 烏梅45g 川椒10g 黃連10g 炮姜30g 遼細辛45g 黃柏炭15g 紅參30g(另) 靈脂30g 制黑附片90g 炙甘草30g 紫油桂10g(後下) 漂海藻30g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2小時,取濃汁300毫升,對入參汁,3次分服。每日1劑。患者家屬記錄排病反應如下:

4月~5月:高燒數次。

6月:小腿部位困、麻、痛,出現許多小紅點,沿足厥陰肝經發出許多紅疹。

7月:出現咳喘,肛門下墜困痛。

2007年8月11日四診:已服烏梅丸變方170劑,便血已止月餘。漸生薄白苔,眠食俱佳。近三月右下肢麻痛難以邁步,咳一月許,痰鳴漉漉。寒伏厥陰,漸現太陽表症、表脈,此為正氣來複,寒邪由裡出表,因勢利導,託之。

生北芪250g 麻黃10g 制附片90g 白芥子10g(炒研) 遼細辛45g(後5分) 乾薑70g(生、炮各半) 高麗參15g(衝) 制川烏30g 櫓豆30g 防風30g 生半夏45g 五味子20g 生南星30g 止痙散3~3(衝) 炙甘草120g 生薑45g 蜂蜜150ml 大棗20枚 漂海藻45g 黑木耳45g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10劑服後,睡中汗出浸透厚褥,咳喘減輕。

【心得】服藥後有陰症轉陽之兆,如出許多皰疹、高熱等。又有沿厥陰經循行處發出許多皰疹,有病邪由內向外出表之兆。但此種出疹,有的屬正常排病反應,有的則屬木火外洩沖剋肺金之病症,臨證不可一概而論以排病反應,要應以病人整體狀況變化趨勢而作判斷,此時就要看斷證的功底了。非臨證經驗豐富,可能會心生疑慮;非病家信任之深,也可能會中途改道。

服藥後舌生薄白苔,眠食俱佳,乃正氣來複。出現太陽表證、表脈,如咳痰等似外感之症狀,即是伏邪外透。此時因勢利導,用麻附細湯託透之,故服後汗出而咳喘立減。 患者家屬記錄排病反應如下:

9月25日:便出大豆般爛肉一塊,後有膿狀粘液流出。

10月27日:又開始服用烏梅丸變方。

10月31日:肛痛劇烈。

11月2日:小腿前面奇癢難忍,並出現斑疹,狀似鱗片。

11月4日:便出兩塊爛肉,肛門刺痛鑽心。

11月7日:經西醫檢查腫物大小4cm×4cm,白細胞數由4。32萬減至3。2萬。

12月下旬,因疼痛難忍,去協和醫院檢查,白細胞將至2。3萬。

2008年1月5日五診:肛部腫瘤脫落2塊,二便失禁,白血病化驗續有緩解,肛部痛不可忍,食納不香。高年胃氣傷,兩本飄搖,終非佳兆。予以附子理中湯加味:

1、白朮45g 炮姜45g 高麗參30g(另燉) 制附片100g 油桂15g(後5分) 砂仁米30g(薑汁炒) 炒麥芽60g 炙甘草60g 生芪120g 生半夏45g 生薑45g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取300毫升,入參汁,4次分服。10劑

2、漂海藻50g 甘草50g 止痙散6~3(入煎) 木鱉子45g 元參120g 大貝120g 兩頭尖45g 烏梅30g 高麗參30g(另燉)

二煎混勻,3次分服。15劑

第1方服後,食納大增,二便失禁好轉。

第2方服後,便出脫落的腫物數塊。

【心得】李可曰:“不可見病治病,時刻不忘中氣和兩本。若純虛症之治療,就不要考慮是何病,先救胃氣和腎氣,能保得一分胃氣,便保住一分生機。”

此時出現食納不香,即是胃氣將敗,雖然西醫檢查白血病指標有所緩解,但是見食納差,便立即先救胃氣,用方1附子理中湯加味。服後胃氣來複,食納大增,二便失禁亦好轉。“人活一口氣”指的是中氣,乃一身氣機運轉之動力。彭子指出,“人之有生先有中氣”。中氣寄於脾胃中焦,脾胃能納能化,則能生中氣。中氣旺則生機旺,生生不息即此也。中氣運旋則在升降復常,胃氣下降,在上者使歸於下,化生元氣;在下則能收攝使之上,故二便失禁好轉。胃氣是人後天之本,中氣寄於其中,能納谷消食,則能濡養四肢百骸五臟六腑。中氣旺則運旋升降之生機旺,中氣在左則為肝氣溫升,在上則為心火宣通,在右則為肺金斂降,在下則為腎水能藏。故彭子及黃元御均言“六氣本一氣(中氣),土(中氣)為四象(木火金水)之母”。六氣運轉一週則化生元氣,即所謂五氣朝元。元氣寄於下焦腎與命門,元氣乃是人身個體的重力中心,猶地球之中心,猶樹之根,是人的先天之本,故亦曰“腎為先天之本”,元氣足則能引納中氣,不使之散。元氣足則能吸納上下,使在上之火歸於下,使在下之水升於上,以成既濟。若元氣將竭,則在下之水不能上承,受地球之力吸引而足腫,在上之火欲散而上炎,則成火水未濟之危象。若元氣竭,則個體的重力引力全無,四維分散而生命消滅。此即恩師所云“治病時刻不忘中氣和兩本”。

2008年2月26日六診:穩步向愈。

李可先生治療直腸癌+白血病一例

點選載入圖片

患者家屬記錄排病反應如下:

3月2日,始服第二方,白天黑夜排黑血塊,每天換紙不計其數,直到服15劑時,排完黑血,又流出淡紅色液體,肛痛加重。

3月20日,出現陽強勃起,排尿有力。

4月2日,排出核桃大一膿團夾雜一些淡紅水。

4月8日,排出大量血糊狀排洩物,肛門外長出7個黃豆大的硬塊。

4月初,肛門周圍又長出三枚花生米大硬腫物。

4月29日,又排出許多黑色糊狀物,肛門痛如刀割。腹痛。

2008年4月30日七診:六脈浮細,按之散,高年邪盛正虛,防脫。恩師處以破格救心湯。處方:

1. 制附片200g 乾薑100g 元參500g 山萸肉120g 高麗參30g(另)

三石各30g 炙甘草120g 加水3000ml,文火煮至300ml,兌入參汁,日小量多次分服。5劑。

2. 雄精、白礬、苦參、木鱉子、甘草各100g 乳香、沒藥各30g 煮水,外洗坐浴。

方2用1次後,10日未行之大便排出,腹痛消除。方1共服7劑,11天未便血,食納尚可。脈轉有力,75次/分。

2008年5月18日八診:已服藥350劑,脈象得退,六脈沉細而穩。肛腫出血,不斷排出脫落瘤體,純陰大症有轉陽之佳兆。處方:

1。

炙甘草60g 乾薑90g 制附片150g 蒲公英120g 蚤休30g

木鱉子30g 生黃芪60g 高麗參30g 姜炭10g 三仙炭10g

赤石脂45g 油桂10g 山萸肉90g 每旬7劑,21劑

2. 雄精、白礬、苦參、木鱉子、甘草各100g 乳香、沒藥各50g 黃柏100g煮水,外洗坐浴。

2008年9月20日九診:近來多次高熱,乃陰症轉陽佳兆,勿懼,切不可寒涼清熱。正氣漸復,仍從託透立法。處方:

1. 大桂附理中散300g,5g/次,日3次。

2。

炙甘草60g 生薑45g 制附片100g 蒲公英120g 生薏米45g

敗醬草45g 烏梅60g 高麗參30g 茯苓45g 杭白芍45g

白朮45g加水6000ml,文火煮2小時,去渣濃縮至600ml,日分3次服。30劑。

2008年11月29日十診:本氣漸復,邪正交爭,寒熱錯雜。處方:

1。

烏梅60g 生黃芪250g高麗參30g 黃連15g 姜炭30g 黃柏炭30g

細辛45g炙甘草120g 木鱉子45g 漂海藻60g 止痙散6~3 兩頭尖45g

雄天雄100g(日加10g至200g為度)生薏米45g 砂仁30g

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時,去渣濃縮至300ml,每旬7劑,21劑

2. 固本散1~3,加白朮、乾薑、砂仁、油桂、炙甘草各50g,制粉。4g/次,日3次。

本文節選自《跟師李可抄方記 腫瘤篇》.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42 ~53。ISBN:978750674663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