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問百答丨什麼是感統失調?

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Ayresa。J)創導了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

"感統"理論

“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資訊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人體有七大感覺系統,分別是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本體覺、前庭覺

。感統失調是大腦不能很好的支配全身器官功能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是一種臨床症狀,不是一種疾病

,兒童患者較多見,引起的原因有先天性原因和後天性原因。

先天性原因

有孕期服用某些藥物、不良的飲食習慣、分娩時壓迫等;

後天的原因

主要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家長過分限制兒童的活動、不讓兒童接觸他們認為不好的生活習慣等,

常見的臨床症狀

有多動、步態不穩、脾氣暴躁、身體協調性差、身體概念差、恐高、懶散、疲憊等。

百問百答丨什麼是感統失調?

年齡是感統失調訓練的重要影響因素,一般來說,

0~3歲是感統訓練的基礎期

,這個階段可以讓孩子接受一定量合適的感統訓練;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因為孩子的大腦在這個階段發育的速度是最快的,且孩子此時已經具備了一定感統能力的基礎,能夠自己表達,獨立意識強,可進行的感統訓練專案會更多,訓練效果也會更明顯;

6~12歲屬於感統失調改善的挽救期

,因為當孩子超過12歲以後,他的大腦發育基本完善,思維固化已接近成人,這時候想進行感統訓練改善感統失調問題,基本不可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