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聰不聰明,4歲前看手就知道,鍛鍊“第2個大腦”很重要

文丨美媽很帥

小可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前幾天焦慮地對我說,”我家孩子有點跟不上趟,別人1歲會獨立吃飯了,他連勺子都拿不穩;別人1歲半砌積木能砌出各種造型來,他砌一個都砌不好;別人2歲會畫畫了,他連畫個半圓都畫不出來……“

聽完後我有點感慨,問她怎麼忘記了寶寶剛出生時,我苦口婆心對她說的那一句話:

手是人體的第二大腦,想最大限度開發孩子的腦潛能,一定要多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

人體的第二大腦為什麼不是腳,不是嘴巴,而是手呢?

這得從大名鼎鼎的“

彭菲爾德地圖

”說起。

孩子聰不聰明,4歲前看手就知道,鍛鍊“第2個大腦”很重要

彭菲爾德(Penfield)

它是加拿大腦外科醫生彭菲爾德(Penfield)根據

控制人體各部分神經元在人腦中所佔的比例而繪製出來的

左側是

可以

感受感官的軀體感覺皮層區

右側是運動皮質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手在大腦中所佔據面積的是最大

的,其中

在軀體感覺皮層區佔了該區域的1/4,在運動區約佔1/3。

這意味著

經常活動手指,可以刺激大腦三分之一的區域

。反過來看,大腦把指令傳送給手指的時候,也同樣要啟用這些區域才能控制手跟手指。

手指上有許多連線大腦的神經,稍微做一下拉、推、捏、握、擰、撕、抓、拔這些精細動作,都能廣泛刺激大腦。

孩子聰不聰明,4歲前看手就知道,鍛鍊“第2個大腦”很重要

這一刺激之下,

發生連鎖反應,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發生連線,然後建立了負責腦資訊傳遞的突觸,慢慢地,大腦聯網就越來越快,形成了一張高效無比的資訊網。

鋼琴家坐在鋼琴前,用餘光瞟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樂譜,優美的樂曲就從指間流出,你甚至都看不清他的手,只看到跳動的模糊動作。為什麼鋼琴家的手、眼睛、大腦可以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呢?還不是因為

大腦聯網快,手眼協調能力強

雖然孩子不一定要做鋼琴家,但

手指不靈活,精細動作差,會給生活跟學習帶來很多困擾

,比如穿不好衣服,拿不穩(勺子)筷子,字寫得歪歪扭扭,畫畫時無法把大腦中想象到的東西精確地畫出來。

可見,手是否靈巧,影響的不止是

大腦的發展

,還有孩子的

生活能力

孩子聰不聰明,4歲前看手就知道,鍛鍊“第2個大腦”很重要

0-3歲是突觸的爆發期,3歲左右突觸增長速度開始放慢,4歲開始進入突觸修剪期

(即把退化或沒用到的神經元剪掉),加上

4-5歲左右孩子的手部肌肉基本發育成熟了

,所以鍛鍊”第二大腦”要趁早。

然而,鍛鍊手部精細動作,

並非單純活動指尖就能啟用大腦

的,要用

手指捏住小物體或用手掌握住物體才能起到效果

3 個指尖遊戲,幫寶寶鍛鍊手部精細動作,提升腦力

摺紙

摺紙是一項需要手、眼、腦三體合一的指尖活動。在摺疊前,孩子需要把自己想要折的樣子要腦內建模一遍,折的時候不但要記住摺疊的內容、順序,還要一邊移動手指肌肉,調整折的力度、動作與速度,這些都能很好活化大腦,提升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與專注力。

孩子聰不聰明,4歲前看手就知道,鍛鍊“第2個大腦”很重要

串珠

珠子小,線又細,對於手部精細動作還沒發展起來的小朋友來說,要一手捏住小珠子,一手用細線把它們串起來,還真的很考驗孩子的耐心,但一旦堅持下去,

收效也是雙倍的,深度刺激大腦之餘,還順帶提升了孩子的專注力與耐力。

不過,珠子小,寶寶又愛用手探索新奇事物,尤其是

2歲以下的寶寶,見啥都往嘴裡塞,所以不建議太小的寶寶玩,5歲以下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建議家長陪同

,而且不玩時要收好,避免寶寶誤吞。

孩子聰不聰明,4歲前看手就知道,鍛鍊“第2個大腦”很重要

玩立體機關翻翻書

1歲後,寶寶的手指肌肉與神經末梢逐漸發達起來,愛戳洞洞,愛翻東西。

翻翻書裡面設有大大小小的“機關”

,讓寶寶能在翻、摳、戳、找中收穫不同的驚喜,訓練手指精細動作,以啟用大腦,促進更多突觸的生成。

孩子聰不聰明,4歲前看手就知道,鍛鍊“第2個大腦”很重要

著名心理學家

李玫瑾教授

在一次訪談說過這麼一句話,

“孩子聰明不聰明,看手就能看出來。”

4歲前,無論是孩子的大腦還是手部肌肉,都正在經歷一個快速生長期,經常鍛鍊手指精細動作,有利於大腦突觸的形成,繼而建立起高效的大腦資訊網。

孩子手靈巧,腦轉得快,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學習都能帶來很多的便利。所以,快快練起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