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這話真相了

文|秘籍君

同為寶媽,你覺得是城裡人會養娃還是農村人會養娃?

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養孩子這件事,當然是懂得越多、錢也越多越好。城市父母相比農村父母,學問高,收入多,肯定要養得更好一些。

但事實不一定是這樣。

“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這話真相了

我曾在跟我農村家裡的表姐聊天時,說起養娃的各種注意事項,表姐撇撇嘴“我算是發現了,

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

。乍一聽似乎沒憑沒據,但結合現狀一琢磨,表姐還真是說出了真相。

我是農村出身,後來在城市定居,和小區裡的寶媽們時常討論“育兒經”。當然,我也時不時會帶娃回孃家住上一段時間,和村裡的發小、兒時的夥伴們一起聚聚。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文化程度高的城市寶媽和農村寶媽比,的確不能說是最佔優勢的。

有些時候,學識反而成為了阻礙寶媽順從內心養娃的障礙。

你若不信,我們就來比較一下。

孩子在三歲前被稱為嬰幼兒,這個年齡段寶寶吃喝睡最重要,也是早教的關鍵期。就拿這個階段的吃、睡和玩(早教)來做比較。

我發現,在關於三歲內寶寶的吃睡玩上,高學歷城市女性大多遵從專家建議和書本,行為做事會有些教條主義。總的來說,

城市女性細緻中帶點刻板,農村女性自然隨意。

尤其在以下幾點:

“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這話真相了

▲吃喝:定時餵奶VS餓了就喂

就拿我自己來舉例吧!碩士畢業的我生娃時已經超過30歲,對孩子自然格外寶貝,孕期就買了一大堆育兒書籍看著。等寶寶出生後,我嚴格按照兩小時一喂的原則,定好鬧鐘記好小本子,就算外出吃個宴席也一定要在兩小時內趕回家。

當然,這中間也遇到過寶寶哇哇大哭的情況,還有明明到點了寶寶卻還在呼呼大睡,這時候的我也曾一度動搖,但最終還是要按照這個時間來記。回孃家時遇見表姐,她笑我迂:孩子哭成那樣了你還不喂,你不心疼?孩子睡得好好的,讓他多睡會兒又咋了,非得晃醒喂?不差那幾口呀!

“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這話真相了

後來我才知道,表姐這番

“孩子餓了就讓他吃,困了就讓他睡”

的樸實育兒觀,其實正是“親密育兒”的做法。跟這個類似的,還有“孩子哭了就抱抱,想要啥就給”,跟有些城市女性“哭聲免疫”、不懂孩子心理發育階段就隨便進行“延遲滿足”訓練的理念相悖。但事實證明,親密育兒下的孩子幸福感更強,心理發育更好。

“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這話真相了

▲睡:睡眠訓練、夜奶戒斷(城市)VS奶睡、夜奶想吃就吃(農村)

在我生娃之前,我從書本里得知想讓孩子更好帶,就要在早期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讓孩子單獨睡小床,到點就放,同時要遵守一定的順序——吃、玩、睡。此外在寶寶一定年齡還要戒斷夜奶,這樣才有利於孩子身心發育。

但事實上我根本沒做到。在群裡求助媽媽們時,她們給了我很多建議,都是她們在實踐中得來的“真知”。但後來回農村老家,和發小以及小學同學聊天時,她們都表示詫異。

有的說,自己根本不知道養個娃還有這麼多學問,都是寶寶想怎樣就怎樣了,另一個說,自家娃夜奶吃到一歲多,斷奶的時候才不吃的。我問她為啥那麼久,她有點不好意思

“孩子想吃就讓她吃了,不然晚上哭成那樣覺得怪可憐”

“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這話真相了

我當時只覺得發小無知,但現在透過大量查閱書籍知道,睡訓和戒夜奶都是西方行為主義心理流派的一支,曾經在育兒界佔主流,但如今“親密育兒”的流派上了上風,強調養娃要“順從母親的心”。想想睡訓時寶寶的哭鬧掙扎,戒夜奶時的各種不情願,再想想寶媽硬起心腸卻心內流淚的畫面,很難說這樣的做法就一定是對的。

“當媽文化越高養娃越折騰,還沒俺們農村人養得好”,這話真相了

▲早教:依賴繪本、益智玩具和早教班(城市)VS自然環境養育(農村)

城市裡的寶媽們提起早教,會想起寶寶繪本閱讀習慣的培養、益智玩具玩得夠不夠多、早教班上了沒有,英語啟蒙有沒有做。另外還有些家長格外注重親子游,省外國外孩子不到三歲都跑了好多趟。

而農村寶媽則很少在意早教,她們只是讓孩子在外面隨意玩。平時要出門買菜,就帶著孩子一起去。菜市場、超市是常逛之地。去地裡做農活了也帶上孩子。

心理學家兼親子教育專家李子勳認為,依賴模型、課本、老師指揮進行的早教比不上真實生活環境下的早教。相對於三歲內寶寶,帶他多聽、多看、多聞、多觸控生活中的真實物品,遠比拿著模型、指著書本教他“這是三角形”“這是草地”要有效得多。

這麼一來,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寶寶,對自然環境的感受和體會要更深。

【話題討論:以上觀點你同意嗎?】

高階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