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沉只為保馬? “中華”品牌難逃被棄宿命

近日,有報道稱,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案召開了第二次債權人大會(下稱“二債會”),會上共有三項議案,包括財產管理及變價方案、成立債權人委員會兩項議案,以及核心議案

寶馬

中國收購“中華”汽車品牌。寶馬中國將收購中華品牌汽車生產相關部分資產以及華晨汽車製造股權。

中華品牌被棄 寶馬購買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寶馬此次收購的並不是

華晨中華

品牌,而是汽車生產相關部分資產。其中包括土地使用權、房屋建築物、機器裝置等相關資產,及華晨集團持有的華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100%股權,合計16。33億元。

華沉只為保馬? “中華”品牌難逃被棄宿命

據悉,截至2020年11月20日,“中華”品牌生產相關部分資產為12。33億元,減去這部分資產,相當於寶馬中國只花了4億元就買到了生產資質。

中華汽車的品牌價值,對寶馬汽車而言價值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底開始,華晨中華並沒有產生新車銷售記錄,銷量資料一直都是0輛,這也意味著,華晨中華汽車已經停產停售近一年時間了。同時,更為嚴重的是,車主的售後也將面臨問題。

針對此項備受關注的收購案,寶馬中國向媒體迴應稱,“在遼寧省和瀋陽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寶馬集團在過去18年中與華晨集團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係。對於寶馬而言,遼寧省和瀋陽市已成為中國關鍵的創新和生產基地,也是我們未來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基石。”

華沉只為保馬? “中華”品牌難逃被棄宿命

“我們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援華晨集團的重組,並致力於進一步拓展我們在遼寧省的業務。我們希望使用華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現有的生產能力。不過,該專案仍在有關部門的審批過程中。我們目前無法提供詳細資訊敬請理解,更多資訊將在稍後時間釋出。”

另外,據知情人士透露,中華汽車品牌上述資產將用於生產寶馬相關產品,此後中華品牌將不復存在。

變賣資產 華晨已到窮途末路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2 年 9 月 16 日,法定代表人為沈鐵冬,註冊資本 8 億人民幣。2000年12月16日,第一代中華汽車在瀋陽正式下線。2003年1月9日,第1萬輛中華汽車下線。2010年7月8日,第50萬輛中華汽車下線。

華沉只為保馬? “中華”品牌難逃被棄宿命

“中華”品牌旗下擁有轎車、SUV兩大系列十餘款車型,其中V7、V5 、尊馳和駿捷等車型曾在中國市場交出過不錯的銷售答卷。

緊接著國內SUV市場大潮興起,華晨中華沒有任何市場動作,直到2014年才推出自己的SUV產品,其中緊湊級SUV中華V3月銷量只有2000多臺,但已經算是華晨中華的熱銷產品了。資料顯示,2018年,華晨中華品牌全年銷量僅有6。78萬輛。後來華晨中華的汽車銷量越來越差,大批經銷商開始退網,華晨中華品牌開始走向下坡路。

華沉只為保馬? “中華”品牌難逃被棄宿命

到了2020年前8個月,華晨中華的銷量只剩下4991輛,更可怕的是,當年6月的華晨中華銷量只有69輛。現如今華晨中華母公司華晨集團因資不抵債而破產重整,華晨中華品牌相關資產被變賣的命運也在所難免。

精明算盤 寶馬不做虧本買賣

初步估算,“中華”汽車品牌生產相關部分資產,包括土地使用權3項,價值2。4億元;房屋建築物19項和構築物20項,價值7億元;機器裝置179項,價值2。93億元。以及華晨集團持有的華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100%股權,由於資產與負債相抵,價值0。45萬元,合計12。33億元。

華沉只為保馬? “中華”品牌難逃被棄宿命

市場解讀為,寶馬中國用16。33億元收購“中華”汽車品牌,這就相當於寶馬中國花費4億元購買了生產資質。對於寶馬來說,只用了4億就能夠使用華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現有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寶馬的在華產能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

回想在造車新勢力們擠破頭都想獲得造車資格的那段日子裡,威馬汽車為了獲得黃海汽車的整車生產資質,就付出了11。8億元的價格,而

理想汽車

收購力帆的生產資質,也花費了6。5億元,寶馬的這4億真的不虧!

也難怪這次的提案總體透過率會如此低。在土地和資質愈發難以獲得的情況下,在收購了中華品牌原有的工廠以及生產資質以後,寶馬品牌在國內市場的自由度無疑將會大大增強,16。33億人民幣對於一年營收近千億歐元的寶馬集團來說連毛毛雨都算不上,這筆交易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華沉只為保馬? “中華”品牌難逃被棄宿命

目前華晨集團的償債壓力極大,負債總金額是資產評估市場價值的約2。5倍。鉅額的債務之下,華晨似乎已失去了曾經的“底氣”。對於寶馬而言,拿下中華的生產能力和整車生產資質,更大的可能就是為了未來獨資建廠,為寶馬新能源鋪路。

百姓評車

至此,中華的命運儼然有了答案。而華晨的命運,或許從第一輛華晨寶馬的車主扣掉車標開始,便已註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