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莊子曾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一輩子雖然短暫,可是誰也不願來去匆匆、一無所獲,總想為社會和後世留下一點東西。有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獲得了不凡的業績,可是如此嘔心瀝血,最後依然人走茶涼,令人惋惜。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詩人,他才華橫溢,待人真誠,進士及第後就進入了仕途。本以為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實現少年時的夢想,為國盡力、為君分憂。可是東坡先生命運多舛,經過多次貶謫,一腔激情漸漸地開始冷淡。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與王安石之間的爭執。不過詩人雖然與荊公政見不同,彼此卻都很欽佩對方的文學才華。再加上蘇軾與王安石都是遭遇坎坷,於是經過歲月的洗禮,他們也將那些恩怨是非逐漸淡忘。下面介紹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其一)秋早川原淨麗,雨餘風日清酣。從此歸耕劍外,何人送我池南。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有一次蘇軾從黃州奔赴汝州,途經金崚,王安石還親自到江邊迎接他,並一起遊覽鐘山。王安石讀過蘇軾的很多作品,也對他的作品高度讚賞,甚至慚愧自己平生作詩也少有東坡的境界。荊公甚至還勸蘇軾在金陵置地安家,以方便彼此間切磋交流。而蘇軾也欽佩他能夠急流勇退,不計得失,正可謂惺惺相惜,令人讚不絕口。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元豐八年,蘇軾自登州被召還京,任起居舍人,第二年的三月遷中書舍人。七月時又奉命祭西太一宮,詩人卻驚異地看見王安石的題壁詩。當時王安石剛剛去世,蘇軾於是寫下了這兩首懷念友人、感嘆世態炎涼的詩作。第一首詩感嘆自己歸耕時,王安石不可能再送行,詩的大意是:秋天早晨的原野,明淨美麗。雨後初晴,更覺秋風清爽,陽光明媚。今後我辭官離京,返蜀耕田,還會有誰在池南,為我送行舉杯?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西太ー宮,在京城西南八角鎮。劍外,即劍門關以南,這裡指蘇軾的故鄉西蜀。池南,文中是指西太一宮的水池的南邊。唐代詩人王建曾有詩,池南池北草綠,殿前殿後花紅,其中的池南即作普通名詞對待。作者先描繪了一幅秋日清晨的勝景圖,川原淨麗、風日清酣。詩人本來心情舒暢,可是一想到自己這些年來的坎坷經歷,心中又感慨萬千。再考慮到荊公一生為國操勞,最後也遭人詆譭,真是令人心寒。於是先生又轉而希望早日歸隱山林,只可惜荊公已經離世,無人可以為自己送行。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其二)但有樽中若下,何須墓上徵西。聞道烏衣巷口,而今菸草萋迷。第二首詩感慨王安石剛剛去世,門庭就突然冷落,因此感嘆,何必追求功名富貴。詩的大意是:只要杯中有若下村的美酒,何必在墓碑上題寫“徵西將軍”!聽說現在的王荊公府宅,已經荒草茂密,少有行人。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若下,指吳興若下村,以產酒聞名,這裡代指酒。墓上徵西,化用三國時曹操的典故,他曾希望死後可以在他的墓上刻上:“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蘇軾在這裡反用其意,說只要有酒喝,何必作什麼徵西將軍。後兩句進一步闡述“何須上徵西”的理由,詩人經過這些年的宦海沉浮,終於看清,縱然如王安石那樣做到宰相,可是人剛一死,各方面馬上就衰落了。蘇軾又化用劉禹錫的名句,抒發內心的悲涼情感。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縱覽蘇軾的這兩首六言詩,筆墨酣暢、令人遐想。詩人用典無痕,見解深刻,既描繪了一幅秋日美好畫面,又抒發了對故人的懷念之情。蘇軾和王安石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一生都是經歷曲折。蘇軾能不計前嫌,沉痛悼念剛離世的荊公,彰顯了他豁達寬廣的胸襟;也讓世人懂得,什麼才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事物。人生苦短,既要奮發有為、積極進取,也應和而不同、堅持真理,才會得到對手的充分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