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秦軍死傷30萬,秦王逼死白起,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

殺神白起的名聲,是才在一摞摞人頭上建立起來的,據《史記》的不完全統計,春秋戰國戰死了三百多萬人口,而白起一人殺了一半多。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在趙國長平,坑殺了45萬趙國降卒,直接將趙國打垮了,再也無法恢復鼎盛時期。但是,白起正準備奮起直追,一舉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卻遭到相國範睢妒忌,以秦軍疲勞修整為由,勸說秦王要趙國割地求和得了。範睢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當年以反間計使得趙國用趙括換下廉頗的是他,不讓白起繼續建功立業的也是他,這不自相矛盾嗎?

此戰秦軍死傷30萬,秦王逼死白起,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

唯一的解釋,可能是範睢想要報答秦將鄭安平,要不是落魄時得到過鄭安平的幫忙,範睢早就死在了魏國。現在範睢覺得趙國氣數已盡,就想著換下白起,讓鄭安平去撈到這戰國的第一個滅國之功!範睢的私利,讓邯鄲城頭頂的陰霾即刻散去,他們深深感受到了劫後餘生的快感。緊接著,新的一年來了,新年的正月初一,邯鄲城內的秦國質子府,嬴異人抱著呱呱落地的兒子,喜不自禁,而這個小傢伙,現在叫趙政,可再過幾十年,他會有個新的名字——秦始皇嬴政!

此戰秦軍死傷30萬,秦王逼死白起,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

初衷是美好的,趙國也跟範睢預料的一樣,先是願意割地求和,事情進展到一半時,趙國就反悔了,然後聯合齊國,商量合縱之法,又與魏國訂立友好盟約,最後割讓靈丘給楚國春申君黃歇,言明唇亡齒寒的道理。這一波操作穩得一批,等秦襄王回頭一看,媽的你趙國不講信用啊,繼續開打!於是,秦將王陵率兵20萬,再一次圍困趙國的邯鄲城!

此戰秦軍死傷30萬,秦王逼死白起,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

來看看趙國方面的兵力。長平一戰後,趙國青壯損失大半,此時的邯鄲城,僅有廉頗的10萬守軍,哪怕平原君趙勝散盡家財激勵士兵,還把妻妾編入隊伍共赴國難,依舊是杯水車薪的局面。趙國的援軍呢?李牧兵團北邊抵禦匈奴,國家快滅了都沒辦法南下,原因有10萬秦軍在一旁候著;魏楚聯軍也想北上,但是也有10萬秦軍守株待兔。所以說,王陵無需擔心腹背受敵,只要打下邯鄲,就萬事大吉。

此戰秦軍死傷30萬,秦王逼死白起,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

不過,用哀兵必勝四個字,形容趙國的情形最為合適。王陵打了邯鄲長達一年,仍然不見效果,秦國遂增兵10萬,結果死傷過半。秦王欲重啟白起,白起稱病推測,秦王只好繼續增兵10萬,改令王齕為帥,卻又碰壁。秦相範睢認為時機到了,舉薦鄭安平為將,率軍5萬同時帶著大量糧草打持久戰,不破邯鄲誓不還!生死存亡,趙國只得拉下面子,前往其餘五國求救。有趣的是,這次求救,變成了如今的兩個成語和兩段傳奇故事。

此戰秦軍死傷30萬,秦王逼死白起,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

成語1:毛遂自薦。平原君出使楚國,門客毛遂,自薦為為隨從,談判期間,毛遂拔劍跟楚王陳明利害,楚王‘唯唯’答應,‘歃血而定縱’,才有了楚國的10萬大軍北上救趙。成語2:竊符救趙。魏國想著跟秦國有仇,有道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遂發兵10萬,但秦國馬上派人過來,表明你再敢前進一步,滅了趙國就滅你,嚇得魏國膽戰心驚。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假借魏王寵妾如姬竊取了魏王虎符,率軍跟秦國幹架去了。

此戰秦軍死傷30萬,秦王逼死白起,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

趙國死守,魏楚聯軍也突破了秦國防線,內外夾擊。平原君組織了3千敢死隊,出城迎擊秦軍,秦國大敗,主帥王齕帶著殘部逃過一劫,主將鄭安平被魏楚聯軍包圍,投降了趙國。邯鄲之戰結束,秦國的65萬參戰軍隊,死傷接近30萬,白起一手打下來的優勢,頃刻間蕩然無存,推遲了秦國統一的腳步。而秦軍作戰接連失利,秦王要求白起出徵,白起始終託病不出,逼得秦王罷了白起的官帽子,逼死了白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