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素描 | 音訊主播眾生相:粵語小眾使用者粘性高,為收入不穩定發愁

科技素描 | 音訊主播眾生相:粵語小眾使用者粘性高,為收入不穩定發愁

採寫/費騰

編輯/王雅迪

出品人/楊慧

目前,我國線上音訊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使用者規模也保持著穩定增長,iiMedia Research資料顯示,預計2021年使用者規模將達6。41億人。

在這一背景下,音訊市場也在發生著一系列變化。比如頭部音訊平臺相繼加碼車聯網,加強與車企之間的合作;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也爭先入局,試圖在音訊播客市場中分一杯羹。

不過,對於這一變化,身處音訊行業中的主播們卻沒有太多切實的感受。還是如往常一樣,進行內容的選取、與聽眾的互動、與廣告主的磨合、與音訊平臺的交流溝通。

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音訊平臺主播,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從業經歷下,他們對於行業、平臺有著不盡相同的理解,但始終不變的是主播與使用者間緊密的連線。“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能獲得他們的認可最開心。”一位主播表示。

“粉絲愛聽我們插科打諢,內容枯竭切實存在”

從最初用錄音記錄生活,到成為全職主播。在怡楽電臺看來,整個過程是機緣巧合又順理成章的。

“一開始並沒有把主播當成工作,只是大學同學畢業後的一個聚會方式,大家定期的聚在一起聊聊天,分享一下彼此的生活,然後用錄音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上傳到平臺上。漸漸地使用者多了起來。”怡楽電臺說道。

不過,這一切的發展又在怡楽電臺的意料之中。“首先,我是從事錄音製作專業,在操作音訊裝置方面基本沒有變化;其次,我們幾個表達欲都很強,所以主播這個工作比較適合,也是我們較理想的狀態。”

當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彙集到電臺上,部分使用者開始固定收聽後,怡楽電臺也在逐漸地正規化。

“比如除錯錄製裝置,讓音質更好一些,在內容方面也要進行打磨。聽眾多了之後,就不能信口拈來,還要準備一些新內容。”怡楽電臺表示。

目前,在荔枝平臺上,怡楽電臺擁有著超六萬的關注,粉絲們喜歡主持人之間的插科打諢,聽他們聊生活中的瑣事、見聞,聊時事熱點,聊奇趣怪談。

“可能聽眾比我們自己還要了解我們,不經意間說的事,對他們來說都挺印象深刻的,所以線上下見面的時候,大家聊天就完全沒有障礙,因為太瞭解我們的生活了。”怡楽電臺說道。

由於這種類似朋友之間的感情,讓主播與使用者之間的連線很緊密。怡楽電臺覺得,播客,至少自己這個播客是無法以主播的身份變成所謂的明星網紅,因為我們與聽眾無法產生距離感。

“最開心的時刻就是聽眾理解我們,這種理解超乎了我們的想象,比如最開始面臨付費,要有粉絲會員,甚至會開始接一些商務廣告。我們在擔心,但操作後發現聽眾還挺高興。”

理解是相互的,怡楽電臺也在找尋節目內容與商業化之間的平衡。“坦白講,推的廣告比接的要多,我們對這方面的把控比較強,聽眾信任我們,自然要推薦相對不錯的產品。”

困難同樣存在,如何為使用者帶來更優質的內容,是怡楽電臺一直在思考與努力的,“內容的枯竭是切實存在的,我們幾個同事經常天南海北的狂聊,進行思想碰撞,再就是學習瞭解更多的知識,反饋到節目中。”

談及與平臺的關係,怡楽電臺表示,也在其他音訊平臺做分發,但荔枝是主陣地。“算是一個首發平臺,也是獨家的付費平臺。”

“首先荔枝作為UGC平臺,更重視個人或者自媒體賬號,其次平臺給到的關懷更多一點,包括系列扶持計劃,以及平時和主播的溝通,定期也會和我們線下見面來交流探討。”怡楽電臺列舉道。

對於未來,怡楽電臺沒有過多的規劃。“我覺得先維持現狀,現在看能維持住已經很困難了。所以現階段還是保證內容產出,像現在可能一個月更新8期節目,那這8期節目就是我們最在乎的事情。”

“粵語雖小眾但使用者粘性高,收入不穩主要靠廣告”

“我們原來是做傳統媒體的,由於特殊原因2015年就離開了,隨後入駐新媒體平臺,是元老級的主播了。”在荔枝平臺上擁有近七萬粉絲的電臺體壇先鋒告訴記者。

彼時,上線兩年的荔枝獲得了小米科技、順為資本等四家機構的2000萬美元C輪融資。在這背後,是資本對內容的重視,荔枝FM作為UGC(使用者產生內容)平臺,絕大部分內容都由使用者所創造。

作為一個面向粵語地區的體育節目,體壇先鋒選擇了總部同在廣州的荔枝平臺,“離得近比較方便溝通。”

起初,體壇先鋒在傳統媒體工作了二十餘年,已積累了一批忠實使用者,他們追隨著主播的腳步遷移到了新平臺荔枝上。

“沒有具體統計,但應該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使用者,因為是粵語節目,本身小眾一些,使用者只有聽得懂才會聽下去。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都是朋友了,也會定時舉辦線下活動,和這些老朋友們見面。”

體壇先鋒認為,自己與聽眾不僅是主播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更多的還是線下生活場景的延續。“有了他們的鼓勵,我們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

由於使用者群體的年齡層普遍偏大,他們往往無法接受付費內容。這就導致體壇先鋒的變現渠道僅剩與廣告主合作這一途徑。

“節目定位體育+粵語,侷限性很高,廣告也不太好接,別的主播可能會有選擇性的接,我們是能有廣告就不錯了。”體壇先鋒坦白道,因為廣告較少,他們的收入也很不穩定。

體壇先鋒作為荔枝的簽約主播,平臺會給到一些推薦權重。“但我們的侷限性比較多,所以不是特別看重這方面,比如節目上了熱門或者首頁,聽不懂的使用者還是不會轉變成聽眾,這算是一個天然的限制。”

談及未來,體壇先鋒表示,“也在考慮轉變,去擴大使用者群,比如改成普通話節目,但可能就失去了個人特色。一直收聽的老使用者也可能會流失掉。”

“持之以恆是關鍵,行業競爭激烈新人難出頭”

“人來人往,陪你走完這一場,這裡是不二大叔,我是沐風。”伴隨著舒緩的輕音樂與磁性的嗓音,沐風電臺開始了他每晚與聽眾的“一期一會”。

憑藉情感話題的分享與充滿吸引力的聲音,沐風電臺在荔枝平臺積累了近29萬粉絲,這其中,超七成是女性使用者。

“本身學的就是播音主持專業,16年那個時候剛好網路電臺開始興盛,就有這樣的契機,來到荔枝成為一名主播。也一直堅持了下去。”作為平臺第二批入場的主播,沐風電臺算是見證了平臺的發展。

最早,沐風電臺在很多平臺都錄製上傳內容,不過到現在,很多平臺都沒有繼續,只有荔枝等少量平臺堅持了下去。

“首先是荔枝給我的扶持力度比較大,一直都有關注到我這邊,和他們的工作人員私下感情比較好,每到節日會送小禮物;其次就是在這裡,粉絲認可度較高,粘性強、互動量多;還有就是我比較喜歡這個平臺,介面用得很舒服,不過分商業化。”沐風電臺說道。

在行業高速發展時期,音訊平臺間的競爭也愈加激烈。沐風電臺透露,為扶持內容創作者,荔枝補貼的最高力度達到了100多元一期節目。“不過,慢慢的平臺扶持力度就降下來,不能一味的去砸錢。這時候,就需要主播去權衡,在沒有特別高補貼的情況下,如何去選擇平臺。”

網際網路音訊在經歷過前期的高速發展後,各平臺的使用者增長逐漸放慢,尋找商業模式成為了各家的重心。

在沐風電臺看來,荔枝的功能分割槽正在變多,頁面相較之前更復雜。“主播的變現主要還是靠自己,我不在平臺上接廣告,會引流到微信公眾號上,有選擇性的考慮。”

隨著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入駐,像沐風電臺這樣的老主播也經受了一些考驗,“不知道和行業有關還是推薦機制的原因,現在播放量確實會比以前下降一些,粉絲數可能上來但播放量反而下去了,可能也是因為選擇比較多。”

由於使用者可選擇性的內容很多,沐風電臺覺得新人小白很難出頭。“我有很多播音專業,甚至當過電臺主持人的同學,把作品上傳到平臺,播放量、粉絲數都上不去。”

“打個比方,如果我的朋友他自己確實節目比較好,那我可以聯絡認識平臺的小編,讓他們幫忙推薦,但如果是一點渠道都沒有的人,確實挺難被發現。”談及做主播的這幾年,沐風電臺認為,持之以恆很重要,要耐得住寂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