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很忙,業績卻墊底”:警惕職場裡的“積極廢人”

“每天都很忙,業績卻墊底”:警惕職場裡的“積極廢人”

繼“帶薪難過”、“隱形貧困”後,網上又流行起了一個新詞,叫“積極廢人”。

它指的是那些心態積極向上,很愛給自己立flag,每天忙得要死,但卻永遠達不成目標的人。

這讓我想起學生時代,身邊總不乏這樣的同學:

他們經常吵吵著要拿獎學金,每天很早就起床背書,結果不但沒拿好成績,甚至還有好幾門不及格。職場也是同樣,每天都很忙,但業績卻常年墊底的人也不在少數。

究其原因,在於努力的方向弄錯,陷入越積極越低效的陷阱。

上天不會虧待努力的人,但也不會眷顧假積極的人。盲目積極和無效努力,只會讓你每天在“間歇性躊躇滿志”和“持續性混吃等死”兩者間搖擺,成為職場裡的“積極廢人”。

“每天都很忙,業績卻墊底”:警惕職場裡的“積極廢人”

1、過度依賴既有可行路徑,重複機械操作

職場“積極廢人”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自詡很勤奮,每天似乎都很忙,卻大多是重複機械性的工作。

並且,這類人一旦習慣一件事情的流程,就不會再去想如何改進,只會機械地重複。就像網路上的一句話:有的人有十年的工作經驗,而有的人只是把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十年而已。

沒有提升效率的意識,也沒有改善方式的行動,結果往往是時間消耗越來越多。每天看著似乎做了很多事,實則一點進步都沒有,個人經驗也得不到好的積累。

2、大腦常常多工切換,卻缺乏鑽研

朋友朱莉,勵志在職場闖出一番天地,為此特意從網上買了很多資料來學習。從外語,到職場口才、從金融理財到名人自傳,她甚至還報考了專業資格證的考試。

一開始,她每晚下班都會雷打不動的學習,然而,這樣的狀態只持續了一個星期。沒辦法,超負荷量的工作和學習量,逐漸超出她所能承受的底線,所以最後一個都沒按計劃完成。

相信職場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想鑽研職場技能,想打磨副業,想拿下專業證書,同時還想好好陪伴家人。

多執行緒的同時啟動,導致自己經常需要進行“多工切換”,恨不得將自己一個掰成兩個用。

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同時做好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然而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只有在專注一件事的時候,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功效。

同時在幾個不同的任務之間進行切換,且沒有進行時間合理規劃的情況下,不僅會自顧不暇,哪頭都兼顧不好,還會產生“生活很充實”“我很努力”的錯覺,進行自我麻痺。

3、沉溺於輕易獲得成就感的事,卻止步複雜流程

對於定下的flag,“積極廢人”會有意無意尋求用很少的付出獲得很大“回報”的偏方。並且在學習或接收資訊的過程中,只願執行最簡單的一步,卻不願執行更為複雜的鞏固和應用流程。

這類人對於自身專業技能的打磨,往往追求好的開局,但後期卻逐漸懈怠。

相比創造結果,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個人“興奮閾值”的提升,就會越來越依賴微小的成就感,陷入惡性迴圈。

“每天都很忙,業績卻墊底”:警惕職場裡的“積極廢人”

1、放棄機械重複,走出舒適區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三個同心的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簡單來說,“舒適區”代表沒有太大學習難度的知識或事務,自己可以處於舒適的心理狀態。

中間一圈的“學習區”,則表示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需要花費一定精力去學習適應,但是不至於太難受的區域。

而最外面一圈的“恐慌區”,則表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

一般來說,當我們對於工作當中的事物逐漸瞭解並掌握後,則代表你已經步入“舒適區”,那麼下一個階段便是——學習區。

可很多看似積極的職場人,表面上雖然十分勤奮,心懷升職加薪的理想抱負,卻往往收效甚微,始終在舒適區原地踏步,沒有邁出實際的步伐。

對於任何人而言,想要實現真正的技能精進和個人進步,首先需要的便是放棄機械式重複,主動走出原有“舒適區”,向更加充滿挑戰的“學習區”甚至是“恐慌區”的領域開拓。

2、明確做事目的,提升職業穩定性根基

大多數人在學生時代,不管是上課、做題,還是培訓、考試,都是為了高考這一目標,做事的目的似乎從來不需要思考。

但人生是個複雜系統,我們除了要用時間換錢,滿足基本生存需要,還需要謀求更加長遠的個人職場生涯發展,同時還要兼顧發展興趣愛好、參與社交和承擔家庭責任。

因此,如果一開始不明確做事目的,很容易會讓我們手忙腳亂,生活亂成一團。

職Q社群有網友表示,自己除了主業,同時還做了多份兼職。雖然兼職收入還可以,但能增長的經驗也有限,有時甚至還會影響主業的發展。不太想繼續幹下去,可又捨不得那份收入。

其實仔細分析下來,如果她追求的是主業的精進,那麼個人的能力提升才是職業穩定性的根基。暫緩副業發展,精進個人能力,考取崗位相關的資格證書應該早日提上日程。

但如果她追求的是收入的確定性,在職業生涯前期快速積累原始資本。那麼選擇用時間換錢,也未嘗不可。在發展副業的同時,逐步拋棄低效的掙錢方式,尋找能夠與主業相輔相成,或是能夠發揮自身強項的領域,逐步提高自身專業壁壘和不可替代性。

3、學會投資自己,實現自我增值

在職場當中,無論是8小時內的精進業務能力,還是8小時外精進自己的一技之長,拓展收入來源,都是能夠實現自我增值的好辦法。

身邊一名在日企做銷售的朋友,她在入職之後,每個月都會劃撥一部分薪水用來學日語,透過一年的學習,她已經逐漸達到能和高層直接交流的程度。

雖然公司配有日語翻譯,但直接對話能夠幫她更好的傳達思想,提高工作效率。並且,相比單純的翻譯,她還擁有專業的銷售思維,在銷售方面業績也時常領先。

因此,她年紀輕輕便被委以重任,成為現公司當中最年輕的主管。

這個時代,有積極的態度很容易,但難的是有實際效果的行動。真正能掌握自己人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夠找準方向,並長久以往堅持下去的人。

“積極廢人”看起來離我們很遠,實則我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受其影響。畢竟一個職場“積極廢人”的形成,往往是受到多個“積極廢人”的影響。

因此,希望大家都可以主動遠離職場“積極廢人”標籤,成為擁有敢於擔當、積極果斷、真正積極向上並能夠取得豐碩成果的職場人。

留言說說,你身邊有“積極廢人”嗎?

“每天都很忙,業績卻墊底”:警惕職場裡的“積極廢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