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秸稈的蛻變藝術

麥秸稈的蛻變藝術

小麥,作為五穀之一,是人們“須臾不可離”的生命之源之一。而被人遺棄的麥稈也大有可為。一把麥秸稈,經手藝人的精心製作後,就會從農作物廢料搖身一變,成為供人欣賞的藝術珍品——麥稈畫。

麥秸稈的蛻變藝術

麥稈畫也稱為麥草畫,源自民間,自秦朝起,麥稈畫就被我們祖先作為高檔飾品,懸掛於殿堂閣樓、豪門貴舍之中。農耕時代屬於封建社會,因此在民間比較稀有,長期以來難以考證,更是難覓其蹤。80年代初期,眾多老一輩民間藝人和國畫大師們一起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藝技術,大膽進行實踐,終於將麥草畫古老的工藝復活,從此麥草畫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

麥秸稈的蛻變藝術

自此,多地民間藝人們精心研究創新,將其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在發揚傳統民間工藝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多方求教,以靈巧的雙手將麥杆用藥水浸泡,燻、蒸、染,拋開、撐平等工藝,把麥杆處理好,又透過剪、貼、描繪、燙、打磨、編號、上板等等,到最後的臨摹、組合等三十多道複雜工序,製作的麥草畫古樸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的山水、人物、花鳥、動物,歷史名畫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上千多個品種,人們稱讚:麥草畫真是人間瑰寶。

麥秸稈的蛻變藝術

無獨有偶,在重慶大渡口有位麥草畫傳承人,他繼承了傳統的民間工藝,不斷改進題材、圖案把麥草藝術運用在屏風、花瓶、檯燈、儲物盒等日常用品上。還開發了發光麥草畫、金絲麥草畫及陶瓷發光麥草畫工藝瓶、金絲麥草畫工藝瓶等創新產品,使用烘烤燙熨不退色的技術,還能保持麥稈的光澤。曾被重慶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麥秸稈的蛻變藝術

麥草畫,既天然又古樸且製作精細奇巧,神態典雅,做成古典人物飄飄欲仙;做成動物栩栩如生;做成山水身臨其境;做成花鳥如聞其聲。現在,麥草畫已成為民宿酒店、現代家庭裝飾和饋贈親朋好友的藝術珍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