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了晚清命運的三位考生,第一位官運亨通,最後一位當了皇帝

現在有很多人總是將現在的高考制度和古代時的科舉制度相提並論,當然這也沒有什麼錯,作為一種人才選拔機制,現在的高考制度和古代時候的科舉考試實際上是相通的。為何呢?因為只要是從考試中脫穎而出的考生,那麼便有機會獲得一定的人脈資源,踏上另外一個臺階,以此來奠定自己朋友圈的基礎,從而影響自己人生與事業的格局。當然了,這裡我們還要說清楚一點,沒有透過科舉考試或者是高考的人不一定說就沒有出息,相反,這些人在很多時候往往能夠影響時局,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比如我們本文要說到的影響晚清命運的三位考生,曾國藩、左宗棠和洪秀全,他們其中只有曾國藩走通了科舉這條路,其餘兩人並沒有走通,但是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也在青史簿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筆。下面,我們就分別來說一下這三位考生是如何影響晚清命運的。

改變了晚清命運的三位考生,第一位官運亨通,最後一位當了皇帝

科舉大佬“曾國藩”說起曾國藩,想必大家對他都不陌生,在歷史上,他與左宗棠、洪秀全都有過重大的交集。在天平天國起義後,曾國藩和左宗棠便開始在湖南開辦團練,組建湘軍,最後剿滅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政權。曾國藩的仕途之路雖然一路亨通,但是早年的科舉經歷並不順利,但嚴格來說,對他仕途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他的科考經歷。換句話說,曾國藩之所以能在仕途上有如此高的成就,還得益於他早年的科考經歷。為何呢?我們知道,早年的曾國藩參加清朝的進士考試,但是考了好幾年都沒有考上,最後終於在會試考中,但在接下來的殿試中,他的成績並不理想,雖說是進士,但卻是最差的一級,按照清代科舉制度來說,這一級的人被稱為“賜同進士出生”。按照一般情況來說,像這類人基本上就只能當一個普普通通的下級官員,很難有晉升的機會。但是曾國藩命好,在殿試之後,還有皇帝親自主持的“閱卷朝考”,這是對二三甲進士所進行的重新選拔授予職位的機會,簡言之就相當於一場“復活賽”,只要是能夠在這場復活賽中表現好一點,那麼就有可能重新授職。面對這樣的好事,曾國藩當然得抓住機會。最後在同鄉的引薦下,曾國藩得到了時任總考官穆彰阿的賞識併成為其得意門生。在這次朝考中,曾國藩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為第二,被選為了翰林院庶吉士。在接下來的十餘年裡,曾國藩的官職就像坐火箭一樣快速升遷,從一個翰林院庶吉士的小官職一路升到了朝廷的二品大員,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實現了許多官員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的仕途夢。

改變了晚清命運的三位考生,第一位官運亨通,最後一位當了皇帝

曾國藩幸運考生“左宗棠”相比於曾國藩來說,左宗棠的科舉運氣就要差很多了。在他進行鄉試考試時差一點就落榜了,但好在這一年道光帝下令讓各地的主考官重新檢閱那些被捨棄下來的考卷,這才在這幾千份淘汰的試卷中將左宗棠的試卷給重新“打撈”回來,最後才讓他有了個舉人的身份。但是一次幸運不代表次次幸運,在接下來的會試中,左宗棠曾3次赴京趕考均不及第。但是沒關係,既然考試考不上,那就找人舉薦。左宗棠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的父親卻有個非常要好的同窗好友,他便是胡林翼的父親。胡林翼和左宗棠同歲,兩家不僅是世交,還是同學關係,相對於左宗棠來說,胡林翼的仕途之路還是要平坦得多。而胡林翼一直以來都是左宗棠的大貴人,在很多時候,他都積極向別人或者是皇帝舉薦左宗棠;比如早年的時候,胡林翼就推薦左宗棠去給湖南巡撫張亮基當幕僚,後來同朝為官之後,胡林翼還多次向皇帝舉薦左宗棠。除此之外,左宗棠還有一個貴人,他便是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澍。道光十六年(1836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主講淥江書院期間與陶澍結識。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落第返鄉途中前往南京拜見看陶澍,陶澍還提議讓其子陶桄與左宗棠的女兒訂婚,兩家結成兒女親家。不久之後,陶澍便去世了。從道光二十年到道光二十七年八年時間裡,左宗棠一直在陶家任教,並協助料理陶家事務。顯然,左宗棠此舉對自己是十分有利的,因為陶澍不僅是湖南經世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湖南籍官員的領袖,手上有著很廣泛的人脈資源。當然了,左宗棠的崛起也正是靠像胡林翼、陶澍這樣的牛人賞識和舉薦,在這些牛人的舉薦之下,左宗棠想不飛黃騰達也很難。但是,由於左宗棠並非正途出身,所以在他為官之後,很多地方處處掣肘,難以盡心盡力完成。不過左宗棠的成功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清朝,一個有才的人想要進入仕途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不是隻有透過科舉才能實現,也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實現的。

叛逆考生“洪秀全”洪秀全出生於耕讀世家,在他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村中的私塾中上學,學習四書五經和一些古籍。小時候的洪秀全聰明伶俐,村中父老都說他將來能夠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三次的童生試中皆落榜。受到打擊的洪秀全回到家中以後便得了重病,昏迷不醒。大病痊癒之後的洪秀全不甘心考試的失敗,於是便在六年後,即道光十三年再次參加了廣州院的考試,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從此以後,洪秀全便放棄了他的仕途之路,他想起當年去廣中考試的時候,在大街上接過一本傳教的小冊子,叫做《勸世良言》,於是他就每天開始研究這本書,最後終於走上了造反之路。咸豐元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自稱為天王。自此,太平天國正式走上歷史的舞臺,洪秀全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名副其實的“皇帝”。在洪秀全起義之後,他向世人所宣揚的夢境和宗教主義,實際上可信度非常之低,他的那些種種說法和行為,實際上就是“舊事物,新包裝”而已,從本質上來說,這就跟成王敗寇的草民造反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就好像是《水滸傳》中的白衣秀士王倫一樣,仕途之路無望之後便開始舉兵造反,而話說回來,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對現實事物的反抗行為呢?

改變了晚清命運的三位考生,第一位官運亨通,最後一位當了皇帝

洪秀全不過,洪秀全的經歷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在考場失意的文人,他們的爆發力和破壞性是相當可怕的。只不過是當他決定反清的時候,傳統的科舉制度本身也正在一步步走向末路。更具戲劇性的是,影響晚清的這三個考生透過不同的道路,在官場和戰場上,正式開始了新一輪的協作與較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