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一頭成年約克夏豬的體重在300到500公斤,而一頭成年

亞洲象

的體重在3到5噸。有人就會問了,既然

大象

的體重是家豬的十倍,那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為什麼沒有馴養大象作為相對穩定的肉食供給,而是選擇了體型比它小那麼多的家豬呢?

大象肉能不能吃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大象肉到底能不能吃。事實上,早在4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開始食用大象肉了。

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點選載入圖片

噴水的大象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大象肉“味鹹酸”,這就說明大象肉確實是可以食用的。而《本草綱目》卻又將大象肉歸類到藥材裡面,象肉油脂可以用來治療禿頭和瘡,這就說明古人是不以象肉作為普通食材的。成書於北宋初年的《開寶本草》中,對大象肉也有所記載,這裡面形容大象肉“味淡”。

非洲土著人向來有食用大象肉的傳統。由於古代非洲土著部落文明相對落後,因此我們無法透過古籍等資料瞭解到非洲人食用大象肉的歷史起源,只能透過最早前往非洲探險的歐洲人瞭解這方面的資訊。

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點選載入圖片

騰雲駕霧的大象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探險家卡達莫斯托(1432-1483)曾前往非洲西海岸探險,他曾經在野外吃過一次大象肉,是用明火烤熟的。

1790年,又有一位歐洲探險家瓦蘭特前往非洲大陸探險,當地的一個原始部落盛情招待了他,招待宴上有一款美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款美味就是大象肉。

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點選載入圖片

打架的大象

即便到了今天,一些非洲國家的人們仍然有食用大象肉的習慣。在剛果、中非、多哥等非洲國家,大象肉甚至出現在當地餐館的選單上。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呢

既然大象肉可以食用,那麼人類為什麼沒有像馴養家豬一樣馴養大象作為肉食來源呢?

生長繁殖週期長

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點選載入圖片

與人類親近的大象

以亞洲象為例,大象的生長繁殖週期是很長的。亞洲象的孕期約為600~640天,每胎只能產1仔。小象生下來之後還要經歷長達3年的哺乳期。一頭亞洲象從出生到成年,大約需要11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大象的生長繁殖週期實在太長了。

相比之下,家豬的生長繁殖效率就高多了。以約克夏豬為例,一頭母豬的妊娠期平均115天,每胎產仔10~12頭,而小豬的出欄週期只有6到7個月。

所以,從生長繁殖週期來看,大象的劣勢要大得多。

大象食量驚人而消化吸收效率不高

一頭成年大象每天要吃30到60公斤的食物,一天當中它有16個小時都在進食。然而,大象的消化系統不行,大概只有40%的食物能夠被消化系統吸收,食物轉化率並不高。大象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

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點選載入圖片

吃草的大象

最近一路北上的西雙版納亞洲象群,就讓我們見識到了它們驚人的食量。有一次當地工作人員在象群路過的地方投放了一卡車香蕉、玉米、菠蘿等食物,結果沒多長時間就被象群搶食一空,只剩下一部分它們不太愛吃的菠蘿。

如果大規模人工飼養大象,那麼大象的飼料成本將會非常高。

肉質粗糙,口感不佳

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點選載入圖片

踢球的大象

一般來說,動物的體型越大,它的肉質就越粗糙,口感就越差。在自然界中,河馬的體型是比較大的。前幾年,非洲馬裡的一個村莊曾經捕獲到一隻河馬,村民們打算用它來打打牙祭。結果把河馬肉放到行軍鍋裡燉了整整三天,行軍鍋都燒爛了河馬肉還沒燉爛。

與河馬相比,大象的體型更大。我們上面提到的歐洲探險家卡達莫斯托吃過大象肉,據他反饋,明火烤出來的大象肉又硬又難吃。

根據非洲當地土著人的描述,大象肉確實比較粗糙比較硬,口感並不好,他們食用大象肉只是為了果腹。

大象的產肉量是豬的10倍, 為什麼人類不飼養大象來吃呢?

點選載入圖片

畫畫的大象

綜上所述,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人們沒有選擇大象肉而是選擇了豬肉、雞肉、羊肉和牛肉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肉食來源,是有著充分理由的。

保護大象已刻不容緩

目前,亞洲象已經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珍貴程度已經與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雪豹、東北虎和梅花鹿相當,我們就更不能食用大象肉了。

曾經的大象遍佈大江南北,而現如今它們只能偏安於西雙版納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大象、保護大象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保護整個自然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