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原則”對生活的影響力

俗話說:拿別人的手短,吃別人的嘴軟。就是要告誡人們不能亂佔別人便宜,拿了別人的東西就會欠別人人情,必須得還,做人講究的是互利互惠,禮尚往來,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就會成為眾人眼中的小氣鬼、鐵公雞、忘恩負義的傢伙。所以只要是三觀正的人都會養成有恩必報,欠情必還的性格特點。這本來是好事,但是正因為人們有了這樣的特點,就免不了被人加以利用,從而使自己吃虧上當。

“互惠原則”對生活的影響力

我們來看看順從者專家是如何引導我們吃虧上當的,一種是先給我們一點小恩小惠,只要我們接受了,那麼他們接下來就會提出另外的要求讓我們去接受,這時我們就處在尷尬的境地了,不同意我們又接受了別人的小禮物,欠著別人人情,同意吧又要吃虧,畢竟小禮物不值錢,但是對多數人來說都會受互惠原理影響從而選擇答應別人而自己吃虧,只有這樣才不欠別人人情,才能心安,理得就甭想了,虧是吃定了。

這也就是我們會看到很多零售店,會推出免費試吃,免費體驗的原因,當你免費吃了之後再讓你消費,願意付費的人數比例就會大大增加,從而增加銷售額。很多募捐團體也會使用同樣的小手段,他們會先給每個人一份小禮物像一支小花啥的,等人們接受了禮物後,再向人們提出募捐需求,這樣願意掏錢的人數就會大大地增加。當然像這樣的小當上幾個也沒啥,但是那些在官商場上被人利用這一原理拖下水的人也不在少數,多數就是接受了別人的送禮,而不得不違心地還禮給別人而越陷越深。

“互惠原則”對生活的影響力

而另一種互惠原理則會更加的坑,前一種好歹自己還要付出點實體的小禮物,而這一種多數情況是禮物都不用,完全就是一種算計,所以才會更加的坑爹和防不勝防。其實這一種魯迅大師早就提出來了,原話是: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這其實也就是互惠原理中的另一種:拒絕——後退一步法。簡單說就是折中,當然了不光是中國人喜歡折中,只要是地球人就都喜歡折中。但是人為什麼會喜歡折中呢?原因就是受互惠原理的影響。

我們來看看具體是怎麼影響的,首先是拒絕,當我們直接提出一個要求時,一般都會遭到拒絕,就是魯迅說的,如果直接說開個窗,那對方肯定不會同意,拒絕本就是人的本能,我不欠你的,我幹嘛要同意,就像直接叫人捐款一樣同樣會被大多數人拒絕,所以就需要設計一個讓別人覺得是欠我們的,那別人同意的機率就會大很多,所以既然都是拒絕,那我們就直接來一個完全不合理的要求不也同樣是拒絕,所以我們就直接來一個屋子太暗把屋頂掀了吧,不用說對方肯定是不同意,別說對方就是自己也不會同意的,只是故意說說而已,當對方拒絕後,就到了第二個步驟了,既然掀屋頂不行,那我就吃點虧退一步開個窗好了,這時對方看你已經退了一步,也就是相當於做出了一些恩惠,那他不有所表示,且不就成了不通情達理的人了,所以他也就只好前進一步,同意開窗,這樣彼此的協議就達成了。

“互惠原則”對生活的影響力

所以正因為人們抓住了這一技巧加以利用,就能讓你防不勝防,就像朋友找你借錢,他本來只打算借一千的,那他直接開口借五千,你肯定會找理由拒絕,沒那麼多錢什麼的,這時他才改口,那就借我一千周轉下如何,這時一般人是不是都會抹不下面子再一次拒絕,那就只有答應了。很多企業也在用同樣的手段,像老闆想實現大小週休息,那他就先找員工商量因為某某原因,所以以後只能單休了,員工肯定不會樂意,這時老闆在退一步變成大小周,這樣拒絕老闆的人就會少了很多,不少人就會選擇同意了。採用這種方法是不是就什麼都不用付出,就能實現自己想要的目標,至少在多數情況下和多數人面前都是行得通的。

但是在資訊時代,傳統的互惠原理影響力也在逐漸下降,在以前的社會或者是面對面的銷售時,互惠原理影響很大是因為人們都會抹不下面子拒絕,不願在人前丟面,拿了別人好處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得回報回去,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交易不再是面對面進行,也就不用再擔心丟臉的行為,反正誰都不認識誰,所以當商家有免費贈送的時候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既然彼此永遠都不知道對方是誰,心裡上的壓力也就小了很多,時間久了反而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了。

“互惠原則”對生活的影響力

所以現在的網路商家如果是希望採取互惠策略,先免費送幾次,然後在指望顧客主動來消費就會大打折扣了,不光是會大打折扣,甚至有人還會因為你的贈送服務沒有了給你差評的。某些人就是這麼奇怪的生物,當無需露臉的時候,什麼良心、道德準則顯然就只是個笑話。當今資訊化和城市化人群的集中並不會增加人的緊密感,每天看著身邊人來人往的,實際認識的手指頭都能數過來,這反而增加了人的疏離感,既然彼此都不相識,道德感和麵子也就沒那麼值錢了,這也是感覺多數現代人比較冷漠的原因之一。

和以往相比,互惠原理影響力確實是在降低,但很多時候人們還是逃不脫被互惠原理所左右。我們也要知道並非所有的互惠原理都是有害的,我們生活中根本就離不開互惠原理,很多互惠原理是必須且有益於我們的,人不可能獨自過完一生,我們都需要彼此相互扶持攜手共進,今天我有求於你,明日我又有利於你,大家都抱有真誠互惠的觀點,這就是一個良性迴圈。如果是這樣的互惠我們也一律拒絕,我們的人生同樣的會很糟糕,重點在於我們要能區分哪些互惠是真誠的,哪些互惠是虛假的,找出虛假的並加以拒絕才是我們明智的做法。

“互惠原則”對生活的影響力

區分互惠真誠與否其實也很簡單,主要看給予我們小恩小惠的一方是否需要我們及時做出回報,如果是要我們及時做出回報的顯然是設計好的,另一種是看對方第一次給出的要求是否是合理的,如果第一次給出的要求太離譜而又緊跟著讓步的,顯然也是設計好的陷阱。既然我們已經識別出了對方的恩惠是設計出來的陷阱,那麼我們顯然就沒必要執行禮尚往來這一俗成的約定,這一約定是以真誠以前提,對方既然已經破壞了這一原則,我們也就完全沒必要去遵從這一原則了,只要我們知道對方是在利用或者是消費我們的真誠,我們還會覺得自己拒絕了對方會難為情嗎?肯定就不會有負疚感了,沒有呵斥對方已經算是給對方的恩惠了。簡單說就是我們只需要對真誠的人真誠,對無賴當然就是報之以流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