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吳謝宇弒母案雖已落幕,但其中折射出來的諸多問題,帶給人的思索卻遠未停歇。

著名心理專家武志紅老師認為:吳謝宇與母親之間,存在著一種“病態共生,共生絞殺”的複雜關係,他們之間存在著“四重絞殺”。

第一重:母親絞殺了兒子的“自我”;

第二重:兒子的“超我”絞殺了“本我”;

第三重:心理上的“弒母”:兒子殺掉母親;

第四重:兒子的“本我”絞殺了“超我”。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以下是著名心理專家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分析完整版(文末有影片):

之所以現在才來做吳謝宇弒母案的心理分析,是因為有了比較詳盡的

吳謝宇庭審現場的錄影。

當看這個錄影的時候,我獲得一些特別重要的資訊,感覺整個部分完整起來,這時候才可以做分析了。

在分析之前,我先做一個澄清:有一段時間,心理分析在歐美遭到了大眾非常深的反感。

為什麼呢?因為心理分析經常用在嚴重犯罪的案犯身上,大家都會對案犯產生同情,產生共情。

但是,我特別想強調一點,我們可以深入的去理解這些嚴重的罪犯,但是我從來不希望這些心理分析,導致大家對這些案犯產生一些嚴重的同情。

我想作為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01

病態共生:習慣了被控制被掌控

第一個部分,我們來講一些關鍵性的細節。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必然要先了解一些關鍵細節,但大部分人往往會忽略。

吳謝宇的前女友(在美國留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吳謝宇是她見過最溫柔的人,他就像貓一樣溫柔。

她說:每天早上美國8點鐘,吳謝宇都會給她傳送問候的資訊。而且他每天都會彙報,自己幹了什麼,自己去了哪。

這個女孩用了

“彙報”

這個詞,她多次對吳說:你不必什麼事都向我彙報,但吳仍然每天都會這麼做。那他為什麼會這樣?他這樣做,

意味著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心靈交給對方去控制。

他向對方絕對的坦白,向對方絕對的坦誠。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吳想給他的前女友構建一個病態共生的關係。

什麼是病態共生?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們兩個人就像是一個人。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很多人構建病態共生的關係,是想佔據主導權,是想更好的控制另外一個人。但是我們看到吳謝宇呈現一個相反的方向:他構建病態共生的關係,

將主導權、控制權交給對方,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這是因為,病態共生存在著一種現象:

共生絞殺

。在這樣的共生關係裡,其實只有一個人的自我可以存活下來。但是吳不僅構建了這種關係,而且他自己主動陷入一種被絞殺的狀態,那就意味著吳已經很習慣病態共生這種關係模式,

他習慣了被控制被掌控。

我想這是要了解吳的一個非常關鍵的部分。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吳在7月10日弒母后,找了一個做小姐的女朋友,而且為她花了很多錢。

吳這樣說:我一直把自己當作一個僕人、機器人,你想做什麼事情,我幫你去做,

我不會勸你,我不會逼你,更不會強迫你。

在兩段戀愛關係中,吳都呈現了這個狀態。

為什麼會如此呢?我們很容易理解到,吳和她的母親,也構建了這樣的關係,也存在著嚴重的共生絞殺的問題。

吳的大學室友講到一個細節:吳每天都會給媽媽通一個電話

,彙報他考了多少分,花了多少錢,怎麼花的錢……事無鉅細,詳細彙報。

我們可以發現,在吳的身上,

至少存在著三次強迫性重複

。而且我們可以推理,吳之所以和女性構建這樣的關係,是因為他先和媽媽構建了這種病態共生的關係。

我們再做一下推理就不難理解:這絕對不是孩子想要和母親構建的。一般來講,這樣的關係,都是父母想給孩子構建的,他們不僅強烈的渴望構建這種關係,而且他們會成為主導者。

當兩個人要共生為一個人的時候,這就意味著,只有一個人的自我可以存活。

而另外一個人的自我就會被吞掉,就會被絞殺掉。

例如,在生活的細節當中,我想這樣做,另外一個人卻想那樣做,一個人的意志必然會絞殺另外一個人的意志。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比如,現在我想這樣喝水,但另一個人會說:你把杯子反過來,這個貓頭鷹圖案多漂亮啊,你應該這樣做!這就發生了一個在細節上的絞殺。

當這樣的共生絞殺成為一個

普遍的事情

,就構成了一個

最終意義上的絞殺:即一個人的自我,將另外一個人的自我絞殺掉了。

我想,在吳和他母親的關係之中,就存在著這樣的狀態。他們的絞殺關係,我認為有四重含義。

02

吳謝宇和母親的“四重絞殺”

01

【第一重:母親絞殺掉了兒子的“自我”】

吳謝宇的母親絞殺掉了吳的自我,

但是我們必須要意識到另外一個東西:共生絞殺並不意味著不愛。吳的母親對兒子的愛非常之深,而且也表現在各種各樣的細節之中。

在庭審中,法官問道:你是怎麼知道母親銀行卡的密碼?

吳答道:我不用試,我都知道是我的生日。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大家因此會覺得:吳真是豬狗不如啊!母親如此愛你,你怎麼可以如此對母親?

這是共生關係中一個常見的部分:

雖然謝天琴絞殺掉了兒子的自我,但並不意味著她不愛兒子,相反,

她可以將一切給兒子,她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

但是大家也必須意識到,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因為有另外一個人,一切都是為了你,她活著就是為了你,你就是她生命意義的所在。

但這意味著什麼?你永遠地將這個人背在你的身上,你不能夠和她分離。這是吳和母親共生絞殺的第一重。

02

【第二重:兒子的“超我”絞殺了“本我”】

很多人講到吳有很多優點,他的同學稱他為“宇神”。

為什麼?學習成績極好,體育成績很好,情商特別高,非常溫暖的一個人。

如果說得誇張一點,吳是德智體美勞五項全能。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而且我還注意到這樣的細節,吳一個朋友講到:在過節日的時候,他通常會收到吳的簡訊。而且簡訊不是群發的,而是專門寫給他的,所以他覺得吳非常真誠。

還有人講到,吳非常自律。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文明,意味著規則,意味著一個人對自己很強大的管理。

他如此自律,他的管理如此之強,而且他還只是一個孩子,這意味著:他的超我將自己的本我給徹底的馴服,甚至殺死了。

在吳的身上,

我們看不到他那種動物性的、本能的、野性的、衝動的,有時候會失控的這種力量。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假如一個人的“超我”將“本我”完全壓制住,甚至滅掉了,這會帶來什麼?

這會帶來一種嚴重的精神性的危機——

你雖然有一個像模像樣的外表,所有人都說:這個人真好。

但是你自己感覺非常的虛假,你感覺自己沒有活著,你感覺自己有一部分好像已經死掉了。

劉慈欣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類似的事情我注意到有多起。

比如深圳的一個女孩,她家境很好,人也長得很美,讀書經歷輝煌燦爛,在26歲之前已經遊遍了全世界,年輕時順利結婚,但是,接著這個女孩卻自殺了。

在別人眼裡,她是如此完美,但這個完美,都是給別人看的。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她自己知道,她內在的真實早已經死去。

03

【第三重:心理上的“弒母”:兒子殺掉母親】

看庭審記錄的時候,我覺得吳可能自己也並不清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都找不到,吳為什麼要把母親殺掉的這種現實性的理由。

所以我想吳殺掉母親的理由,是我們不能夠從物質性、現實性上去理解。

這可能就是內在的

精神性的危機。

因為所謂的“超我”將“本我”殺掉,就是內在的父母把內在的小孩殺掉,母親的意志絞殺掉了兒子的意志。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吳殺掉母親,是想尋求自己內在的一個出路。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假如這個假設可以存立,我想這是一個非常悲哀的部分。

實際上,每個孩子想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都需要完成和母親的分離。

有些人將這種現象稱為

“心理上的

弒母”。

一旦完成了和家庭的分離,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但是假如你的父母、你的家庭嚴重地不想和你分離,那你怎麼辦呢?

假如吳選擇徹底地離開他的母親,完全不管他的母親,他就變成一個狼心狗肺的孩子,可能會遭受道德上的攻擊,遭受所謂的罵名。

但如果這樣,他和母親兩個人都可以存活,而不至於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

也許有一天,他自己將這個局給破了,再重新和自己的母親建立聯絡,那都是比他殺掉自己的母親好上無數倍的選擇。

04

【第四重:兒子的“本我”絞殺了“超我”】

當吳殺掉自己的母親之後,其實就是他自己的本我將自己的超我給殺掉了。

當他殺掉母親之後,他的行為變得非常荒唐,

而且變成了一個色情狂。吳和做小姐的女朋友分手之後,他就做了一件事:將自己的膝上型電腦給毀掉了。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吳自己在庭審上這樣說:電腦裡至少有幾百個G的黃片,

我不想讓世人看到這些東西。

所以我們就看見過去完美的“宇神”,一個完美的好孩子,突然變得如此荒唐,

呈現出一種嚴重失控的行為;

一個如此聰明的人,花了58萬去買彩票;在逃亡的過程中,在酒吧裡做了所謂的男模。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這些行為怎麼來理解?

當他殺掉母親之後,這就意味著,內在的父母也被他殺掉了,他的超我也被殺掉了。這個時候,原來瀕臨死亡的本我,才開始竄出來,而且變得極其氾濫,變得非理性,其實這都是他的本我在說話。

以上種種,

就是吳與母親的四重絞殺。

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很重要,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兩性關係,但是

我們得有選擇的自由與空間。

如果我們認為這些最重要的關係,

一旦構建了就絕對不能分離,這是一件非常非常恐怖的事情。

03

吳謝宇和父親的關係:給生命一絲縫隙

在庭審記錄中,很多人注意到,吳講到父親去世細節的時候,表現得極其痛苦,甚至失控。

很多人因此會說,吳對父親的愛好像要比對母親的愛更加深沉,但以我的瞭解,這樣的理解不容易成立。

我先講一個類似的故事。

我有一個來訪者,他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男性,他的母親非常的美貌。在他的婚禮上,他看著父母(同齡)的時候,感覺父親顯得非常的蒼老,而且臉上堆著討好的笑容,彷彿一個畏畏縮縮的小老頭;而母親看起來卻像是一個非常趾高氣揚、理直氣壯的大美女。

他看著看著,忽然悲從心來,

對母親、以及對母親的親戚們,突然有了一種很深的厭惡感。

這個時候,他突然生出一種衝動:他恨不得將他們全都殺死。

這和吳的故事非常像。吳說自己之所以找親戚們借144萬,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理由是,

他要懲罰他們,他覺得親戚對父親的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我的來訪者,是怎麼回事呢?這其實是經典的俄狄浦斯情結的故事。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這樣的男孩會有戀母、弒父的情結。正好在他的婚禮上,他注意到父親的蒼老;雖然他是和另外一個女孩結婚,但是在他的潛意識中,他覺得好像是和母親結婚;而他父親的蒼老是他導致的,他攻擊、剝削了他的父親。

所以這一刻,他感覺到無比的愧疚。

吳的父親明明是自己生病去世的,但因為吳和母親存在著病態共生的關係,這裡面不僅包涵嬰兒期的心理病態共生,也包涵著一定的俄狄浦斯情結。他會隱隱覺得,好像父親是因為他而死。

這時,他會深深的自責和內疚,

並且他將這種自責和內疚投射出去

,就變成了對親戚們的仇恨。

其實在中國,有一個東西要比俄狄浦斯情結更嚴重:我們和母親的關係。

在我的理解中,大部分人其實沒有真正離開自己的母親,

沒有完成和母親的分離,也因此自己的心靈在相當程度上還停留在和母親的關係之中。

我因此發明了一個詞彙,叫

“母愛包圍圈”。

當和母親的分離沒有發生的時候,就意味著還和母親處於共生關係中,

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一個很大的痛苦。

這個時候,父親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吳父親的去世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轉折點。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是這樣講的:

父親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價值就是,能夠撐開母子關係,構成一個三角關係。

父親會告訴孩子:這是我老婆,所以你只能部分擁有你的母親,並且父親存在的意義還不僅如此。當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需要離開家庭甚至去遠方,這時如果他發現,母親非常的脆弱,非常的痛苦,

甚至母親不能夠獨自存活,這時他覺得自己奔向遠方會無比愧疚。

孩子會覺得,無論我去哪兒都要揹著母親,和母親在一起。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痛苦。

但這時如果有父親存在,儘管母親會有所失落,但是有父親陪伴著她,孩子就可以比較安心地奔向遠方。

吳一直重複講到,父親的去世對於他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如果父親存在,他覺得他和母親的關係,還有一個縫隙。

這樣,他可以自己去北京大學,能很好地去工作、出國留學等等。但是父親的去世,讓這一切不存立。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吳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有一些道德潔癖,非常要強。

但我們也可以發現,吳的母親嚴重缺少社交,很少人提到和她交往非常密切。這個時候我們推論,吳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

這就產生一個嚴重的問題:老公不在,缺少社交,兒子要離開,她如何單獨存活?

吳感覺到,他不能夠離開他的母親。

04

好的親子關係,是走向分離

父母必須意識到: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幫助孩子走向分離。

所有的愛都指向親密,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指向分離。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我想這是一個正常的成長曆程。

簡單來講就是,父母要幫助孩子完成和自己的分離,

逐漸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成熟的個體。

這一點無比重要。

如果父母不希望完成和孩子的分離,希望孩子一直留在自己身邊,甚至一直保持著極其密切的關係,這會對孩子的自我構成絞殺。

人類經常覺得自己非常聰明,非常高明,比動物更懂得什麼叫愛。

但是其實很多動物都知道:孩子是需要走向分離的。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裡面講了幾個動物和自己孩子的故事,其中一個大熊貓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大熊貓母親和自己的孩子關係非常非常的親密,而且玩孩子玩得“很過頭”,親密感爆棚。但是當女兒逐漸長大,有一天女兒學會了爬樹,大熊貓媽媽看見這一幕,

轉身就走了,連告別都沒有。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吳謝宇弒母案心理分析完整版:逃無可逃的“四重絞殺”

女兒學會爬樹,大熊貓媽媽轉身離開

在中國,孩子和母親分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能母親不願意、不接受。

如果你想更好地、更成熟地愛你的孩子,那就幫助孩子完成和自己、和家庭的分離吧。

而且特別重要的是,你自己能否獨立地存活,並且存活得很好。

這是一個極其根本,極其重要的議題。

最後也說明一下:畢竟以上都是分析,分析就意味著假設,所以這些假設有可能對,有可能不對。但關於心理學的、精神分析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如果能對大家有一些啟發,就已經很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