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明朝的結局是悲壯的,看到那些以身殉國的皇親宗室又為之動容!誠然明朝中後期皇帝普遍不作為,導致了明朝加速衰敗,但那些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後逃亡的皇親子弟,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

錯的只是他們的父皇,也許在這些子弟中,有由於長年沉溺溫柔鄉,已變成毫無主見的酒色之徒,但也不乏威武不屈的忠貞烈節。

顛沛流離的王爺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出生於萬曆四十五年的朱術桂,字天球,是朱元璋的第八世孫,第十五皇子朱植的後代。自李自成與張獻忠爭霸中原起,朱術桂便開始了逃亡的生涯,兩年後清軍入關,明朝宗室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朱術桂和哥哥長陽王入朝,封鎮國將軍。

但明朝宗室在南京只維持了一年,便被滿清大軍破城,眾人慌亂中四處潰散,朱術桂在逃亡途中和哥哥走散,因不知兄長生死下落,朱術桂承襲了長陽王的爵位;隨後南明唯一有作為的隆武帝登場,朱術桂聞獲兄長仍在世的訊息,隨即上疏皇帝歸還哥哥的封號,於是朱術桂被封為寧靖王。

但南下的清軍勢如破竹,所到之地眾城皆克,絲毫不給南明喘息之氣,而隆武帝也在清軍破城之際殉國;至此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上位,此時朱家剩下的皇親不多,南明被清軍斬成東西兩條分線。

東南為鄭成功部,西南為李定國跟永曆帝,永曆帝把朱術桂留在鄭家軍中,一來為了明朝宗室的安全,二來起到監督鄭成功的作用。重點在第三點,因為清軍的趕盡殺絕,南明皇帝朝不保夕,萬一遭遇不測,還有宗室成員可以撐起大明這支旗杆。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我們仍可以從這些變局推算出永曆帝的用意。

南明有恩於鄭成功,所以朱術桂在鄭家受到了極好的待遇,他是明朝皇室的象徵,也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每次鄭成功拜封官員時,都請朱術桂在旁邊觀禮,以示尊重體制。

1662年對南明來說是覆滅的一年,永曆帝在雲南被吳三桂絞殺,鄭成功在臺灣病逝,兩支精神旗幟相繼離去,中流砥柱李定國病逝,孫可望叛變降清,此時只剩下海外孤島上的鄭成功後裔。

鄭成功之子承襲延平王爵位,依照明朝體制在臺灣設立六部,並把眾將士分配到各地墾荒,修水利建學校,大有長久發展之計。

雖然鄭經奉大明正溯,但朱術桂並沒有被擁立為皇帝,繼續作為明朝皇室象徵被優待。

遙望故土又一年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時年朱術桂已經47歲,在島上沒事的時候,他自己在院子後面種了片菜園,種種瓜果蔬菜,體驗隱世般的田園生活,夜幕降臨時漫步到海邊,登上礁石向西南方向望去,任憑洶湧的海浪狂嘯不絕,大海對面的故土卻已改朝換代。

雖然自己是僥倖活下來的朱家遺孤,但大勢已去,當不當皇帝都無所謂。

據史載寧靖王朱術桂儀容雄偉、美髯弘聲、善書翰、喜佩劍、沈潛寡言、勇而無驕,將帥士兵鹹尊之。

這樣的人十足有未來君王的影子,但他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畢竟前半生都在逃亡,稍微停下來便心寧不安,現在朱術桂把希望寄託於鄭經,等待著他有朝一日帶回來好訊息。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此時的鄭經正在跟清廷周旋,在議和無果後率軍返回福建,他帶領鄭家軍發揮著最後一點餘熱,但是老天卻讓他和父親相同的宿命,鄭經西攻大陸歷時七年,從最初的大捷到七鎮相繼失守,最後帶著殘餘部隊悻悻而歸。

此致鄭家再無力與清軍作戰,軍隊中士氣低迷,但心情更糟的是朱術桂,此時他已經步入晚年,無論如何他也看不到復國的希望。

隨著鄭經的去世,少主鄭克塽上位,天下大局已定,馮錫範和劉國軒勸說少主降清,在當時的局勢下,這不失為明哲保身之舉,後人也不必評足;七月中旬,馮錫範向施琅遞交了降書,然後所有人等待著一個月後的受降。

最後的風骨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不過唯有朱術桂聽到這個訊息老淚縱橫,憤然題書於壁上:

“自壬午流賊陷荊州,攜家南下。甲申避亂閩海,總為幾莖頭髮,苟全微軀,遠潛海外四十餘年,今六十有六矣。時逢大難,得全發冠裳而死。不負高皇,不負父母,生事畢矣,無愧無怍。”

朱術桂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王爺看著江山破滅無能為力,又怎麼能苟且偷生呢?他思來想去只能以死殉國,用自己最後的風骨告慰列主列宗。

在走的最後片刻,朱術桂做了幾件事:

一、把家裡的地契分發給附近的農戶,這樣大家都有田地謀生,也算做了一件善事;

二、穿上四圍龍袍,加翼善冠,束好玉帶;

三、把佩印轉交給鄭克塽;

四、和幾位妃子離別。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做好這些後,他從容地在牆壁上寫下絕命詩:

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發。

於今事畢矣,不復采薇蕨。

前兩句說的是自己流亡的一生,後兩句是使命。他把商周的叔齊伯夷“不食周慄”視為榜樣,寧死也不屈服清廷!更令人動容的是,朱術桂的五位妃子也相繼懸樑自縊,這才是華夏之氣節!

後世為了紀念寧靖王和他的五位妃子的忠義,把他們合葬後又建了一百多座偽墓混淆清軍的搜查,再後來,鄉民在原來的地方修祠紀念,分別是“寧靖王墓”和“五妃祠”。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明朝皇室最後的血脈,看到他留下的20字絕命詩,方知華夏之氣節!

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明史》

《臺灣通史·寧靖王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