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曾這樣評價蜀漢名將姜維:“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縱觀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能真正做到這句話的人卻寥寥無幾,不過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卻是其中一員,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定天下,即使告老還鄉後,仍然被皇帝請回戰場,立下汗馬功勞。

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可惜最終他還是無法力挽狂瀾,75歲那年,清軍入關,他率領全城百姓,以及家人共同守城,城破之時,他毅然自縊而亡,臨走前,他振臂高呼:“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想不到百年之後,一語成讖,他孫氏族人,真真推翻了腐朽不堪的清政府,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篇章,此人便是孫中山先生,而他的祖先,名曰孫承宗。

孫承宗何許人也?他乃明末傑出的軍事戰略家、民族英雄,曾修築關寧錦防線,收復失地400餘里,屯田5000多頃,安置難民近百萬,並多次抵禦皇太極的進攻。但事實上,他卻是文臣出身,他乃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說實話,在文武官員涇渭分明的明朝,孫承宗這樣的人才實在難得。

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大家都懂,一個受皇帝重用,受百官敬仰的人,必定遭到某些人的嫉妒,當年孫承宗坐鎮遼東4年,確保了山海關安然無恙,讓明朝有了足夠的時間養精蓄銳,就在孫承宗等人準備組織大反攻時,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卻暗自發力。

魏忠賢使出一招“苦情戲”,先是跑去皇帝朱由校面前“痛哭流涕”,後來又假傳聖旨給九門的宦官,讓他們半路劫持孫承宗,接著讓黨羽李蕃、崔呈秀等人上書詆譭孫承宗,這一系列事情下來,逼得孫承宗主動請求罷官。

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公元1628年,朱由校駕崩,其弟明思宗朱由檢即位,朱由檢第一時間便想起了孫承宗,欲再次重用他,結果又遭到王在晉等人的阻止,於是此事作罷。次年,清軍便大舉進攻,從大安口直取遵化,眼看著就要攻入都城,朝中卻無人能阻擋一二,這時候朱由檢顧不了那麼多了,立刻請孫承宗出山。

這一年孫承宗已經年過六旬,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他毅然臨危受命,當眾將士知道孫承宗歸來,頓時士氣大振,清軍的步伐也因此停滯不前。

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危難中的明朝好不容易因為孫承宗的存在暫時得以喘息,結果朝中一些迂腐之人,仍然對孫承宗頗為不滿,當年祖大壽投降,導致大淩河剛被修好,又被損毀,他們便將失敗的黑鍋全部扔向孫承宗,逼得這位愛國老臣再次請辭,告老還鄉,這一次,孫承宗是真的心累了。

清軍聽聞孫承宗走了,立馬發起新一輪進攻,公元1638年,清軍大舉進攻,勢如破竹,很快便來到了高陽(孫承宗老家),雖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傷心、被人誣衊,但為了百姓,75歲的孫承宗再次站了起來,他率領全城軍民百姓共同守城,但其實他很清楚,他們幾乎沒有勝算。

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昔日威風凜凜的不敗之神,如今已滿頭白髮,一臉滄桑,他已經無法力挽狂瀾,最終,孫承宗,以及他的5個兒子、6個孫子、2個侄子、8個侄孫全部戰死沙場,自縊前,孫承宗依舊沒有低下過頭顱,他對著敵人大喊道:只要我孫氏一門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最後,一語成讖。

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滅亡。而一手推翻清政府的,正是一個名叫孫中山的年輕人,而他正是孫承宗後世子孫中的一脈,若孫承宗泉下有知,定會瞑目。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