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是如何解決的?

人吃五穀雜糧,自然要排洩,對於現代人而言,排洩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走在馬路上,可以隨時找到公共廁所,而在家裡,也有專門的衛生間。城市靠巨大且完備的排水系統,每天能夠順利處理掉上百萬人產生的排洩物。可是在古代故宮呢?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是如何解決的?

沒有一個廁所,裡面的人是如何解決方便問題的呢?故宮的規模極為宏大,大大小小的房間多達近萬間,但是這座宏偉的建築沒有地下管道系統,所以也就說不上修建廁所了。可是作為明清兩代皇帝辦公居住的場所,故宮中最多時可以有上萬人,包括大量的宮女太監,他們又是如何解決排洩物問題的呢?

當然有辦法,活人肯定不會被尿憋死的,故宮裡有一種特別的物件叫恭桶,也就盛裝排洩物的大圓桶。這種桶是專門拿來給皇帝或者嬪妃使用的,裡面放了用香木碾碎之後做成的細末。

排洩物掉到裡面,馬上被細末包裹起來,聞不到一丁點的臭味。而嬪妃宮裡還會時不時的焚上一支香,其實就是為了驅散排洩物散發出來的那股味道。恭桶用完之後,太監宮女會放在一個僻靜處,也就是“淨房”,第二天會有專人來拿走,並且換上一個新桶。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是如何解決的?

那麼,這些皇帝嬪妃的排洩物,最後到哪裡去了呢?可不是被衝到河裡去了,而是被京郊的農民拿走了。糞便是最上好的肥料,而且這些拉來的肥料還不用錢買,那些京郊的農民還不搶著要麼。

皇帝嬪妃用恭桶,普通太監和宮女用什麼呢?答案是“便盆”,也就是一個小盆子,裡面也沒有香木末子。用完了要及時處理,否則那味道漂得到處都是。所以我們會發現,在故宮中,宮女太監住的地方和皇帝、嬪妃的寢室是相隔很遠距離的,也就是為了防止這股臭味漂到皇帝的鼻子裡去。

宮中還有一個職位是專門負責洗刷恭桶的,這是個又髒又累的活,誰也不願意去幹,所以後來就演變成了懲罰人的一種手段。哪個妃子要是惹皇上不高興了,皇上就會罰她去洗馬桶,你想想,一萬人的故宮,每天產生的排洩物數以噸計,能裝滿幾百個桶子。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是如何解決的?

而洗桶子的人就算是一天下來,不吃不喝連續幹,也不見得能夠洗完。而且對於妃子們來說,這種懲罰帶有很強烈的侮辱性,所以極少有妃子敢於對皇上不敬。

最早在故宮裡居住的皇帝是哪一位呢?是明成祖朱棣。不得不說,他在修建紫禁城這個問題上確實考慮得比較周全,所以儘管裡面沒有廁所,但是六百年來,沒有任何的臭味漂出來。

修建者考慮到了使用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回望故宮,彷彿穿越時空,我們能體會到先人偉大的智慧。如今這片曾經宏偉的皇家宮殿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駐足其間,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不僅是當初建造者超高的設計水平,更能深切感受到他們先進的設計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