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

受害的都在罵,可是卻提不出北方一億多人缺水的解決方案。有的說把北方人遷走,中線河北+北京天津一億多,東線山東8000萬,總共遷走三分之一,也是一個人口大省的規模啊,這些人遷去南方哪裡?如果遷移到漢江下游,肯定因為人地矛盾,現在還要罵。如果修工程,對環境破壞是一定的,但是支援不修的人拿不出更好方案啊。滿滿的小資產階級的小算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作為南方人,我贊成南水北調工程。全國最大程度均衡發展才是正道。中國的地理環境既是老天的禮物盒,也是個需要手腕和魄力來開啟的魔盒。

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

我本科讀書在重慶,每次從安康轉車去重慶。從漢中到安康的陽安鐵路縱貫漢江上游,只要不是上游暴雨山洪,江水都是碧綠色的,非常清澈,進入山區沿途兩岸都是雨霧繚繞之地,宛如仙境。我只能說國家是真的很會選北京的水源地的,眼光確實獨到!

漢江上游的水,即便不調走也要繼續往長江流的吧?在丹江口處調水,受損最大的是丹江口以下湖北。十堰到武漢以前是通航的,現在連生活用水都保證不了,湖北又把長江水注入漢江,又在興隆築壩回水給上游,南水北調本質上調的就是長江水。

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

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其實上游到漢中以前也是通航的呢,雖然只走小船,後來下游安康石泉修了水電站就斷航了。另外,陝西省內也想把水攔住往渭河送,09年給水利部打了報告,10年上報了工程可行性報告,在當年底是沒批覆就開始施工了,主體工程是把在陝南修大壩,把秦嶺打穿修一個98公里的隧道,把漢江水橫穿秦嶺送到北坡,國家一直到2014年底才批覆。這裡面也有很多陝西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如果不是中央調水,可能陝西省內調水規模很可能會比現在規模大,選址考慮上也會不同,下游可能也會受影響。另外,現在陝南作為水源地,關停很多企業,目前搞所謂“綠色產業”,保障“一江清水送北京”也是事實,不能說不調水也會流到下游,就沒有犧牲對吧。

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

大部分人其實不是覺得沒用,就像我,南方人,但覺得很有用,畢竟這邊水確實多,只不過我們都是看完點贊就完事,很少評論而已。中國小地方或許會做一些面子工程,但放大到整個國家的工程,都是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需求的。再說,整個中國好了,對於我們個人生活的外在環境也會潛移默化的改善的,只是很多我們沒太發現而已。南水北調肯定是利在千秋的工程,但是說是對沿線城市沒有影響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我所在的城市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沿線,原來幾百米的河道變成現在的小溪流,原來的水運航道也沒有了變成了高速貨運。

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

說不上對與錯,每年的財政補貼也是有的,只是畢竟和城市自身發展帶來的收入不一樣,沒有工業的發展,小城市的人沒有就業就只能出去打工,在南方,在北上廣深對於西北,對於異鄉人的歧視自不必言。這都是對周邊城市的影響,但是這就是時代發展的代價啊,把水還給你你能發展的比北京更好麼?在家鄉你能比賺到南方更多錢麼?這是時代發展付出的代價,不是你我付出的代價,現在大家能做的在現有環境下如何做到全中國融合發展,全民共同富裕。本來就是給華北輸血。京津人口密集,當然就多用一點。這有啥奇怪的。歷朝歷代不都有漕運,啥好東西不都往首都運。這還只是弄了點水,算是最不錯的了。糧食不夠吃還調糧餓死人這種事,自古有之。

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

其實不搞南水北調也成啊。搞海水淡化,用反滲透膜,也能大量獲取淡水,不過電費和耗材現階段不可能太低。缺水問題總得解決。大規模移民南方,那不是增加衝突麼。北方不要了送人麼?不只是京津地區,河南、河北、山東都收益於南水北調工程,涉及的也不僅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為了全國的產業佈局能夠經濟合理。這與西氣東輸、西電東輸、南電北運都是一樣的。北方是我們國家重工業的叢集地,也是生產資料的基礎,南方、近海城市是我們資本輸出的視窗,站在全國的角度,整合國內資源,合理佈局是非常重要的。對比歐洲,歐盟的產生也正是為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資源不平衡,解決資源交換的矛盾。想想看,華北地區堅守耕地紅線的同時,還要飽受重工業帶來的霧霾和水汙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承擔了特定時期的發展任務。我們不但統一調配國內各地資源,還有對國外資源的分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中東的石油,澳大利亞的鐵礦等等這些。當然我不是相關專業的,講的比較粗糙。

相關文章